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高职院校延伸和拓展课程思政途径的重要举措。经典诗文诵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在于能够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推动高职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丰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素养。挖掘中华经典诗文中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构建以爱国爱家的情怀教育、诚信友善的为人教育、爱岗敬业的劳动教育、追求诗性的审美教育为主题的经典诗文诵读模块,是当下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所在。在高职院校强化国学经典教育,开设中华文化原典课程,目的在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高职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文章主张通过专题教学、原典阅读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答现场问"教学五大课堂教学手段,结合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并不断优化考试方法,以有助于国学经典教育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学生素质教育上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一些经验做法,望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4.
薛钧天 《全国商情》2009,(12):55-57
太阳神,一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企业;中华系统,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营销团队。当基于共同的文化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时,也正预示着中华系统的华丽转身。2008年3月,中华系统在太阳神的平台上实现了一次美丽蜕变,成为太阳神直销事业史上一个经典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优势,新时代,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继续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生态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短视频生态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规划调研、挖掘优质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创新传播形式,发挥技术优势、增强传播效果,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先秦经典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我国古代教育史就是一部先秦经典的阅读与阐释史,因此,先秦经典学习是青少年"文化认同"培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从认识论角度,应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条件"为理论基础,让青少年的经典学习在"惊异"中发生;从方法论基础,应从经典学习的"历时性"特征出发,创造性地将学习者引入"共时性"的对话场域,从而达成一定的集体共识和意义建构。经典学习中"惊异"的发生处,便是青少年与经典"对话"可能的开始处。  相似文献   

7.
典籍作为古代圣贤思想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典籍作品的译介与传播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途径之一。《三字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节奏明快,涵盖了中国经典文化、历史以及名人故事,是传统的启蒙读物,享有很高的声誉。赵彦春教授的英译《三字经》充分尊重原文,从意义、形式、韵律等方面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风姿。因此,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视角分析《三字经》的英译,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儿童经典诵读开启素质教育新思路,但传统经典教育不只是“从娃娃抓起”的问题。教师接受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和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应对儿童读经的挑战并参与到读经与指导读经中来。  相似文献   

9.
建构公民国家认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使公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沉淀,在建构公民国家认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价值论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民族形塑"我者"、区别"他者"和抵御"文化虚无"打下了基础。在方法论层面,可以从增强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发掘文化符号价值以提高公民的情感归属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入手,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时代价值。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的思想,讲究遵循事物本身自然的规律和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和谐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借鉴《道德经》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教育者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学校教育中,让其展现永久的魅力和时代价值。基于此,文章探讨开放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及价值,分析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现状,发现在开放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学习时间、缺乏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缺乏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等。在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深度融合,以混合教学模式为手段、着力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注重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等融入路径,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挑战,中华儿女在短时间内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积极奋战,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是中国智慧、中华文化力量在战争中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抗疫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天人合一、自然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这种观念,可以说代表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它对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法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也形成了浓厚的以追求"和谐"为目标的法律传统,内乡县衙中的法律文化正是传统的"和谐"法律文化在这个方面的体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挖掘历史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次规律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蒙古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极具开发价值。深入挖掘,科学整理,策划并举办文化类、经贸类、体育类和旅游类特色节事活动,可促进蒙古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进草原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中华文化软势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为重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当下我国发展历史为依据,首先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必要性,最后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的有效思考,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成为高校思政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正向引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对网络思政教育也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应通过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开展主题班团活动、加强社群平台交流、关联多种网络技术、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结合、传统文化品牌活动与知识教育结合的途径,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导入机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蕴含着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独特思维.每一个汉字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长的演化传承,其横平竖直、端庄大方的精神风貌,其自然、理性、简洁至上的文化品格,培养着中国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因为汉字不灭,中华文化才得以灿烂辉煌五千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中唯一能化解外来文化侵略的精神力量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新数智技术的蝶变式发展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也使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培养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当前对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中存在内容系统性不足,方式方法上有待创新等问题。数智赋能的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可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资源供给、拓展智慧教育新场域、释放智慧教学新效能、深化多元评价体系等实施路径,完成自身培养目标,进而推进文化交流互鉴,让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从历史溯源看,"立德树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寻根、继承和弘扬;从实践反思看,"立德树人"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自觉扬弃,"立德树人"重塑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是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及其在信息时代人文价值更加彰显;从价值引领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体现了对教育创新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中作用的凸显,各国围绕文化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战略必要性。基于此,中央高层适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中国应当充分利用与沿线国家交流的契机,客观审视目前文化传播交流的发展现状,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制定并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以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