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出清僵尸企业,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旨在鼓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府发展战略会显著提高当地企业僵尸化的概率,且这一影响对公有重工业、中西部以及上游行业公有制的企业更显著。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可能是造成中国僵尸企业情况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僵尸企业需要从源头出发,政府应充分发挥培育和完善市场的作用,因势利导地制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防范僵尸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08,(10):30-30
致力于特色产业的创建和发展,如成都家具产业园、泡菜园、啤酒产业基地等,很好的体现了非重工业发展区域的地方优势的挖掘,将为城市生活的商业价值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能使政府举债开明渠、堵暗道,更好地控制风险。中国的总负债率按照宽口径目前约为GDP的200%,其中政府部门债务占GDP比重53%,家庭部门占比35%,距离国际警戒线仍有一段距离,相对健康。企业负债是主体,至2013年末占GDP比重105%,而且最主要的负债体现为银行贷款,占企业总负债近90%,在负债结构方面表现出企业部门负债畸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均未完成令总理遗憾,让国人忧心。指标未完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企业或生产方式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因此,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是治本之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后期阶段——重工业时期。重工业将主导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少地方政府在增加财税、彰显"政绩"的利益驱动下,超前、超自身能力投入大量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化的热潮初现端倪。笔者认为,"重工业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我国目前尚不具备重工业大发展的经济、社会与技术条件,盲目、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后期阶段——重工业时期。重工业将主导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少地方政府在增加财税、彰显“政绩”的利益驱动下,超前、超自身能力投入大量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化的热潮初现端倪。笔认为,“重工业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我国目前尚不具备重工业大发展的经济、社会与技术条件,盲目、片面地追求重工业化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危险。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东北被定为中国的工业基地,辽宁省自然也是按以资源开发和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模式向前发展,带动全国经济增长。同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大量增加,而且增速远大于GDP的增长,也正是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才导致了能源的枯竭和能源开采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如抚顺、本溪、阜新等的落后。而鞍  相似文献   

8.
1953—1957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总的趋势是扩大地方财权。这一时期,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集中财力推进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并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政府在财政收支方面都占很大的比重,在国家财政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一五"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总体来看是成功的,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三年内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采取资产重组的办法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尽快走出困境。重组后面临大批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下岗,失业压力愈来愈重,形成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党中央和新一届政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切,有关部门对妥善解决再就业问题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保持社会稳定、经济秩序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齐齐哈尔市是一座老工业城,重工业占比大,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低下,不仅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困难重重,而且中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2004年的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中约占59%,在投资中占比例达58%,在创造利润中占47%。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解决地方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仕京 《上海改革》1994,(11):30-32
上海工业总体发展状况是好的,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处境困难,利润甚擞蹦至出现亏损。今年年初,地方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户数一度达到332户,占这部分企业总数的35.5%。在这些亏损企业中一大型企业占15%,中小型企业占85%。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地区和嘉峪关、金昌两个地级市(统称河西五地市),总国土面积27.4万,人口448.7万人。河西地区工业产业结构呈现出极度的超重色彩,重工业占绝对优势。1995年重工业产值13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9...  相似文献   

13.
扈冬生 《走向世界》2007,(20):28-31
江海有容乃大,企业有责乃远。济钢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触角已经逐渐伸向社会,吸纳城市垃圾,承担社会责任。济南市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5.9%,是重工业占工业比重达80%。这决定了济南抓节能减排要以工业为突破口,而工业又要以抓重点能耗大户为突破口。济南市10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3.5%,冶金、电力、化工,石化、建材等五个行业耗能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9.36%。抓住了100户重点用能企业和五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就抓住了全市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济结构偏重的成因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汽车、石化、重型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倾斜式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开始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结构比例来看,重工业比重一直在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0年我国重工业比重为50.6%,1995年这一比重开始上升到52.7%,到2008年,我国重工业、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宁波社会各界对摆在“起好步、开好局”重要位置上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非常关注,尤其是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65%的宁波重工业的运行情况倍受关注。本采用若干个宁波主要重工业与全国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以全国同行业视野的角度来揭示宁波主要重工业的相对运行态势和相对运行质量,从而更加全面地评析上半年宁波重工业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学人》5月18日]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又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又逐渐形成了由山东、河北、辽宁及北京和天津这三省两市构成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国的经济重心呈现逐渐北上的趋势。2000年,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59%和41%,但是到2004年则分别变成了68%和32%。这一比例变动显示了重工业的突飞猛进之势。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各地蓬勃发展。在对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现有认识、观点和理解综述的基础上,应用科技创新治理、协同创新和项目导向型组织等理论阐述对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新认识,指出地方工业技术研究的价值体现在提供了实现实验室科技成果到企业产品实现和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机制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哪些行业受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2000至2005年省际分行业的数据,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水平、后向和前向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和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并不十分明显.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内资企业生产前沿的影响上,其中,消费品或轻工业产品行业的内资企业主要从FDI的前向溢出效应中受益;采掘、资本品或重工业行业的内资企业主要从FDI的后向溢出效应中受益;水平溢出效应大多为负,体现了外企竞争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江苏省重工业去产能工作存在的部分企业不配合、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本文提出积极开展供给侧改革,辅以需求侧引导,强化政府决策的规范化与公开化,循序渐进地推进重工业去产能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宏中 《特区经济》2005,(6):330-332
一、广东工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资源的长远需求1.广东工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趋势①广东工业结构的现状。2003年广东人均GDP达17213元,超过钱纳里所认为的工业化后期阶段标准,但考虑到占全省面大部分的两翼地区(9152元)和山区(7604元)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洲(39782元)差距很大,所以广东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此阶段各种重工业行业将快发展,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990~2003年间广东轻工业产值增长10倍多(按1990年不变价),而重工业增长了23倍,2003年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46%,重工业占54%,已经改变长期以来轻工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