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治水平、政府规模与服务业发展——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01年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分析了法治水平和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法治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并且在低收入省市,法治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较大;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对于这一结论还需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的工业化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面临着各种特殊的挑战,因此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工业化过程与服务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推动工业化,应当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政府规模与服务业发展——基于中国省级单位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2~2006年中国省级单位面板数据分析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该结果对不同的样本范围和模型设定具有很强的稳健性。当把样本时期分为5个时间段并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2002~2006年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为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6.
关注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于提升整体知识产权氛围、提高政府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北京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性,对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通过何种发展战略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模式路径,指出仅通过任何一种单一战略,都很难达到目的,尤其对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只有两种发展模式的有机融合,才能持续化地结构升级,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立足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将研究数据细化至上游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需求角度考察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的转型经济背景,分析政府规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包括:(1)劳动/资源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需求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不同影响效应,前者为“挤出效应”,后者为“促进效应”;(2)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不仅将直接阻碍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且能强化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需求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侵蚀效应;(3)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将损害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侵蚀人力资本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娟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9(4):23-26
我国征信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征信专业化人才严重不足等。今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征信业的监管,加快培养征信业的专门人才,努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征信机构等,以促进我国征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使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通过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朱宏晋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6)
伴随着我国社区服务制度的迅速发展,社区服务法律制度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完善我国社区服务法律制度是实现社会法治化、和谐化的重要环节。分析了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与不足,指出我们应借鉴国外相关社区服务法律制度完善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相似文献
12.
曾保根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4):43-46
以治理理论重塑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其实质在于培育多元化、多渠道的公共服务主体。从而对服务的“生产职能”与“安排职能”实现相对分离。首先,鉴于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政府失灵”。应该打破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格局,明确政府只是服务的提供者,并非一定是生产者的角色,在市场化进程中应慎用政府机制;其次。市场机制可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成本的降低、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然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公民社会在分担服务职能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公民社会也是市场化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蒋德海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1-7
宪政源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正像市场经济一样,宪政不姓资。资产阶级可以搞宪政,社会主义同样可以搞宪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没有任何理由排斥宪政。排斥宪政的社会主义与封建专制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4.
李英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5):34-4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一国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坚持公共服务的公平正义原则,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保障供给的原则,财力与能力相对称,底线公平的原则,渐进式推进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据这些原则,需要进一步分阶段实施,层层推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完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侯保龙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9-22
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应具有适当的理念根基。理清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才能祛除一些理念误区,即法制工具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论、政府本位论等。梳理和借鉴西方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演进。我国应树立符合法治政府建设实际的四大理念创新,即:人权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理性,法治主义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工具理性,宪政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理性,服务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行为理性。 相似文献
16.
欧阳克刚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由政府的本质特性决定的。从组织特性来看,政府具有公共性,政府职能的本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塑造服务型政府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段溢波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6):3-6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就政府自身这一层面,构建服务型政府,实现由传统"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这一历史性的转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现途径: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三是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效能政府";四是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业反垄断执法难题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月民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2):33-39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肩负着反垄断的神圣使命,《反垄断法》的出台为银行业反垄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可靠的法律保障。本文重点就银行业反垄断执法所面临的难题及其化解展开论证,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