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观念,都能在它的文学中有所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礼节情,以道制欲"的儒家思想笼罩一切,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一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公式中演绎着.明代中晚期.城市商业的繁荣,社会心理的变化,导致对个人情感的尊重和宣扬日益突出.<牡丹亭>正是这一社会现象在爱情上的写照,它上承正统思想,下启现代风潮,集中体现了过渡特色.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三方面论述它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即它开创了长篇叙事诗的先河,开创性地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女性叛逆形象.开创了爱情文学中殉情主题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爱情理想”书写中的世俗化因素越来越明显,这就必然消解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性产物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特质。本文将就80年代“爱情理想”书写中主题话语的变化展开阐释,旨在揭示“爱情理想”作为一种文学书写现象,其本质与内涵在转型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当代海峡两岸女性文学中作家作品比较,论述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对“五·四”以来现代女性文学的明显的现代发展衍进轨迹:承袭——拓展——超越。即由传统婚姻爱情主题、社会主题到哲学主题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不仅能积极地表现出生活的特性,也能够运用一些技法让读者去发觉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不同质,更好地显示出其功用。陌生化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对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中“文学要有新鲜感”及相关内容的分析,以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所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为核心,进而探讨并得出这一批评流派与“先锋派”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等在思想观念上的同质与共性,即都重视文艺能够使人觉察现实世界的功能并强调陌生化在文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对新文学界现状的认识及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成仿吾经历了从科学兴国到文学救国,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进而投身革命教育工作由文学家转向为革命家的历程。其文学观念由“自我”转向“社会”,由“启蒙”转向“革命”,表现出文学“为人生”与“为艺术”,文学“为革命”,文学“为民族解放事业”的转向。成仿吾文学观念在不同阶段的转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严峻的革命现实的忧患意识与关怀意识统一于转向的各个时期。其转向在深层次上体现的是五四知识分子面对现实苦难的本能选择,反映的是一代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学基本路向的认识与思考。以成仿吾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首要,赋予文学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迅速发展成现代化的工商业城市,出现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市民社会和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促成了海派文学的产生。而海派文学从出现之初,就反映了新新都市的精神面貌,它以世俗化、商业化的审美趣味,彷徨空虚、颓废的心理状态和“性自由”色彩去表现“都市男女”,实现了对五四主流文化的叛离,也揭示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都市市民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与思想高度下,延续并推进了“五四”文学关于女性命运思索的主题,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本体生命的张扬,并开始用“分辨”的眼光考察两性在社会、情感、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差异,为女性意识的确立做了观念上的准备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池莉文学态度上的平民情怀和关注世俗人生的市井文化视角,对池莉一系列小说的婚恋现象进行剖析,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角度,从对爱情婚姻的想象、诗意的表现中。回到了对现实爱情婚姻的审视和表述。池莉的爱情文本与所谓高雅文化语境中的爱情话语迥然不同。对爱情的描写是对高雅文化所营造的理想主义爱情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古都罗马市中心以北,有一座建于公元前206年的米尔维奥桥,它是罗马最古老的桥。桥的灯柱上缠满铁链,铁链上挂着几千把“同心锁”,这些锁的重量把其中两根灯柱上的灯压碎了,成为一道耐人寻味的“爱情风景”。  相似文献   

11.
池莉打破理想的爱情神话,使爱情回归现实。在池莉的小说中,所有爱情的浪漫都是人工营造的结果。男女热恋时爱情会发出炫目的光芒,只不过因为它满足了马斯洛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需要层次论”中人的所有需要。而婚后,零距离打破了爱情的魔镜,爱情立即恢复卑微面目,依然排在人的生理需要之后。  相似文献   

12.
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论池莉小说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初登文坛就无情地抹掉了爱情表面的玫瑰色,她的《不谈爱情》和《绿水长流》就表现为不相信爱情,甚至嘲笑爱情,对爱情十分冷漠。但她并没有真正否定爱情的存在,只是想要在以后的《你以为你是谁》等作品中,拆穿爱情的“虚幻”,表明爱情也不过是“实用的”东西,因此爱情绝不是唯一的、崇高的。这就是池莉小说的爱情观。这一过渡反映了她由“零度情感”向女性意识的逐渐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梦”在我国古典文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学中比较特别的新奇而自由的表达形式,它或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或是作为一种结构的框架,使作者能够通过梦幻的手段来连接理想与现实两个不同的境界.这种虚幻性和超时空性赋予我们的传统文学以更多奇幻瑰丽的色彩。在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涉及梦的作品有二十二本,占总数的44%,比例很大,应引起学习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黑色幽默”派文学是当代世界文学中重要的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一时,它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的特征,既值得我们回味,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作为其后期重要思想,并非是与其早期《小说理论》、《历史与阶级意识》发生的思想断裂。卢卡契对现实主义所寄予的希望可以在这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找到渊源,他一直认为文学能够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救赎。贯穿卢卡契前后理论演变中的不变立场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都认为文学受制于社会,但伟大的文学可以超越社会意识形态的限制,在“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获得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恋爱。是异性之间进行爱情交流的过程。一般来说,随着时代的变化。恋爱的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封建时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革命年代的“红色恋人”、“爱人同志”。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告征婚”、“婚介热线”。一直到目前网络时代的“网络恋爱”、“E时代情缘”,但究竟什么是构成爱情的条件呢?根据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构成爱情的条件不外乎是对对方怀有浪漫、想像、迷恋的情愫,加上彼此的认同、创造性的眼光、拥有,并对对方有欲望及需求,对对方产生性欲且有非理性的想法或行为。但是对于爱情的经验,还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的情境与个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透射出传统与现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鲜艳的奇葩,它的抒情功能不容置疑,作为文学,它的社会功能也是无可否认的。从“索词”现象、日常风俗中的作曲填词、歌舞侑酒等层面可看出唐宋词中凸显出的社会文化功能,这也有助于客观评价作者和正确理解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默尔索和贾宝玉的相似之处在于对于所处的时代他们都是典型的“局外人”。本文从他们对周围世界和生活的态度,包括对自己的亲人、爱情和婚姻、工作和事业、朋友、宗教信仰以及生命的态度进行了比较。虽然同是局外人,默尔索一开始就以冷漠的“局外人”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而贾宝玉不仅对社会和人生有所怀疑和否定。同时也有行动上的抗争和追寻。  相似文献   

20.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它不仅是人类的文学瑰宝,也是一座思想宝库。虽然产生背景不同,其哲学思想与孔子的“中庸之道”在某些基本理念上却是相通的,当然也不乏相悖之处。本文以古代希腊神话的发展及神话人物形象的创造为切入点,简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起源,并着重对亚里士多德道德体系的“中道”与孔子道德哲学中的“中庸之道”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