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遵循地域自然条件、植物遣景过程中遵循植物生态学、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遵循适用和经济的3个原则,通过研讨广东省汕头市署石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设计的案例,总结分析了生态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与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将园景设计引入到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设计中来是设计科学性发展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约园是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中期常州 典型文人园林的重要实例。以园主赵起所著《约园词稿》及 赵景崇绘《约园图》为蓝本,挖掘清代赵氏约园“二十四 景”历史源流,采用实地勘察与图文互证的方法,推导约 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进而循证绘制出赵氏约 园平面猜想图。总结归纳出赵氏约园“岛山绕水、南山涌 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整 体布局特征。深入考析了“东郊塔影”“城角风帆”“隔院 钟声”“柳岸闻莺”“小亭玩月”等景象的观赏时机、位置 及理景逻辑,以期逼近赵氏约园蔚然可观的园林盛况。从小 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复原考证研究是对清代 中期园林文化意象的窥视,可为后续地域性文人山水园的保 护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景现在居住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的解析,结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探讨了居住区环境景现设计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发挥景观环境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交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就克服生态危机提出了独特见地.本文分析了生态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佩珀的理论精髓,并根据理论的价值诉求指出我国生态治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价值原则,并发挥理论的实践意义,从发展生态经济、完善顶层设计、植根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就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景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无不借助自然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有了水,园林就增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  相似文献   

7.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本文结合岭南古典园林余荫山房从多方面阐述了岭南园林的形因、独特的营造手法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以福州市仓山区滨园路为例阐发了城市道路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居民环保意识、参政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生态廊道是人与环境互动所呈现的实质面貌,随着时间的演进有不同空间地景的动态变化。在倡导生态城市的今天,如何降低道路工程对物种活动的冲击,正考验着环境可持续发展精神。本文从环境可持续角度,根据生态廊道设计方式,探讨了降低道路工程生态冲击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0.
园路与其他景观要素建筑、水体、山体、植物等元素的关系;园路设计原则;园路布局形式;园路详细设计:断面设计和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林园是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模式。在对琵琶寺生态农林园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构建景观资源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园区景观资源等级,结果表明琵琶寺生态农林园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为一般,尚处于待开发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开发价值,最后提出了琵琶寺生态农林园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经济学观点,研究白蜡园种群结构与功能,提出建立生态经济型白蜡园,可获得较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对发展山区经济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产品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国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设计是融合经济、环境、管理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环境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研究、企业实践、政府行为三个层面,概括分析了国际组织、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对产品生态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同情况;并展望了产品生态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小区规划以"生态、健康、舒适、文化"为目标,综合应用"水、绿、风、光"的生态策略,通过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绿化景现的精心配置、场地风环境的控制、日照环境和朝向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并重.为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陈伟   《技术经济》2022,(6):91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 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 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 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 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 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 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 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 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 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湖风景区水乐洞作为南宋临安众多山洞之首,从 古至今因声景而闻名。基于文献古籍阅读,梳理出水乐洞历 史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探究其在不同身份(寺观园林、公共园 林、私家园林)的背景下,以“洗心”“洗耳”闻名的水乐洞 如何从名地发展到名胜之地;研究佛教思想、文人骚客、诗词 歌赋及西湖历史发展与水乐声景变迁的多重关系,为水乐洞现 状声景保护和修复、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宣传提供 基础依据,同时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保护和修复、现代园林声 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以校园和植物固"二园合一"思想为主题,以文化生态和学术生态为核心,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为辅,从而优化高校整体生态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态校园.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娄底市体育公园概况的基础上,以满足“功能需求”、融合“场地条件”、实施“化整为零”策略、营造“森林围园”、打造“文化隐脉’’为其总体构思,并以体育健身、崇尚自然、生态养生为设计理念,从景观分区、重点景区设计、竖向设计、交通流线和停车场设计、植物规划设计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该体育公园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休闲、旅游元素的加入,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发展日益世俗化.文章分析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归纳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特征,探讨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构景手法和意境营造,得出汉地佛寺园林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利用佛教风景名胜环境指导实际的佛寺园林规划设计的结论.文章认为,佛教强调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汉地佛寺园林当今的环境问题和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保护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古徽州传统私家园林为例,结合园记文献,归纳探析传统乡村园林的植景营造意匠。首先,结合古徽州园林的发展历程,选取15座较为代表性的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园记为主,对园林中主要植物种类进行考证;其次,对植物种植方式和植景类型展开论述,包括“桑竹成林,桃梅隐境”的林景意向,“方草连天,心目具豁”的田景意向,“翠粲布写,余鱼同嬉”的沼景意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乡村园林由画境、声境和心境构成的植景意境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