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两年前,我提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改革.第二次开放是由政策开放、区域性开放转向全面的制度性开放;是由局部开放转向全方位开放;是由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开放转向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产业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已成为新阶段改革的突出特点.第二次改革是由基础性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推动下,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与WTO的规则全面接轨."世界工厂"与我国的第二次开放改革紧密相关.中国加入WTO,为中国制造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并且成为中国制造业提升国际化水平的直接推动力.不到两年的时间,"世界工厂"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也已成为热门话题,而且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那么,从现有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推测,中国的制造业能否以自己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使"世界工厂"在中国落户并长期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正>不升级就"退场"随着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宣布调降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一些从事出口加工制造业的大陆台商感到忧心忡忡,正在盘算这会不会导致中国大陆,这个过去20年依靠出口制造业创造出史无前例经济增长奇迹的国家,正在将"世界工厂"的桂冠逐步让给他人,而台商则因缺失竞争优势,无法转型升级,将被迫从大陆制造业中"退场"。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关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议论很多,如何看待制造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久前,国家统计的副局长邱晓华在"中国经济增长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报告显示:2002至2003年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美国利率的下调和消费的启动对经济回复作用明显,但其软着陆却仿佛遥遥无期;欧元区在与赤字斗争的同时进行着政府改革;亚洲经济开始新一轮的回复,尽管SARS给这种回复带来了危险和不可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生畏"的高增长,中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态势令世界瞩目.总体上看,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下降1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从八大要素排名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正走向强势.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其制造业的发展关系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建设。作为制造业发展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角色。文章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从定量角度研究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制造业的相关性,并就分析结果得出的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制造业发展不相匹配提出了长三角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增长期间,一度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企业被迫实行“减量经营”。日本政府因势利导,成为“减量经营”的主导者,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明显加快,但所采取的仍然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与日本当时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推行“减量经营”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中国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日本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2005年已经达到1.4亿美元,特别是出口总额更是增长强劲。中国产品已经风靡世界,因此被誉为"世界工厂"。然而,建立在劳动力优势上的制造业也造成了诸多国际贸易摩擦,同时还面临能源及原材料短缺、环境恶化及"民工荒"等诸多压力。于是服务业出口便引起了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但中国制造业需要逐步摆脱代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管理升级,掌握核心技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等一直是中国制造业为人诟病之处,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缺乏自主创新。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这是客观规律。为重振经济,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重新获得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下面,我们对几大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有关举措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讲到:"中国是个大国,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何为脱实向虚?"实"即实体经济,代表制造业主营业务;"虚"即虚拟经济,代表金融服务业务.制造业"脱实向虚",也即制造业金融发展过度,排挤实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15年经济预期增速目标为7%左右。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含金量"十足。在多年的高速增长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跻身"十万亿美元俱乐部",按7%的增长,一年增加的经济总量已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当下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中,复苏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有待提振;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难以维持快速增长。所以,主动降低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是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制造业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体和支柱,但中国制造业还处在粗放发展的阶段,中国还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还非强国。短期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偶然性,而长期经济增长必须伴随着主导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增长的替代。中国25年的稳定快速增长,正是通过纺织、轻工、IT等制造业的增长和替代实现的。第三产业本身有相当部分也是制造业的延伸,是制造业产业链条不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引发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日两国在该地区经济地位的反向变化--在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并陷于不振的同时,中国经济却突飞猛进,日益成为拉动东亚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相应地,中日两国国民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中国民众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前所未有地增强,日本国民则正在丧失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实现"明治维新"百年梦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以来所形成的骄傲心态,尤其是面对身旁曾在近一百多年来被其欺侮、侵略过的庞然大物--中国的崛起,日本国民的心态更加复杂、敏感,社会思潮右翼化的情况有所发展.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日之间的各种摩擦,不论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还是经济、贸易问题,在两国社会舆论中均被笼罩上了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中国民众要求讨回历史正义、公道的意愿不断升温,日本民众对"中国威胁"的担忧及不服输的心理也与日俱增,彼此间的对立情绪日益扩张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赵晓 《新财经》2002,(7):10-11
一、质疑中国经济增长:全球唱衰中国经济"大合唱" 去年以来,特别是"9·11"事件以来,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一股唱衰中国经济的潮流.开始时是一些无名小辈在一些较小的传媒上发出疑问.渐渐地,大牌经济学家开始加入,如大名鼎鼎的克鲁格曼以及MIT的瑟罗教授等.质疑的声音亦开始转向主流媒体,<经济学家>、<商业周刊>以及<远东经济评论>等大幅刊登了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近10多年来,号称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商标注册量令人汗颜,仅40、50万件.如今中国的商标注册却犹如踩上"风火轮",累计注册总量已经突破250万件,连续几年名列世界前茅. 对于拥有数以千万计企业的制造业大国来说,中国注册商标的总量实在算不了什么.何况,全国每天还有数以万计的新企业注册诞生,仅上海地区每天新面世的民营和私企就达250家,整个"长三角"16座城市每天新诞生的民营和私企不下1 500家,一年少说也有50万家.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潘岳前不久在"世界制造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指出,当前我国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充分发挥我国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促进真正的"世界工厂"在我国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7.
日前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时,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触底回升态势日趋明朗,给了世界一个惊喜。而曾经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的复苏状况,尤其引人关注。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这两个基本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中国制造业日前的条件和水平并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已经跃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仍然停留在基础加工上,远没有达到研发、设计、工程、制造、服务等完善的产业发展桂,最多只能说中国是世界产品最大的加工地和组装地,所以MADEINCHINA只具有符号意义。在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下,能否成为世界工厂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战略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国际分工的自然结果,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就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障碍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总量经济增长的"大道性质"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方法,以笔者扩充了的拉姆赛模型为理论指导,对中国1984年至1996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了实际的计算与模拟,作为计算模拟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并没有走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的"大道"上,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不具有"大道性质",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应该是最稳定的,同时,消费也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这些年来,为外需服务的庞大制造业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转向对内,中国经济就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文章就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