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十分落后,由于市场规模小、品种少、发行主体单一、交易主体不足、市场分割等原因造成了债券市场流动性低的现状,阻碍了债市的发展。为建立债券基金,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利用债券基金具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在我国建立债券基金将成为未来活跃债券市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发展境内外人民币债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实现国际投融资货币的功能。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是债券发行地点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以香港为全球枢纽,英国、台湾、新加坡、卢森堡等地相继发行了人民币债券。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开放较慢,仍然是以中长期的发展为方向,逐渐开放三类机构、QFI I和RQFI I,以及熊猫债券、木兰债券与债券通。因此,建议稳步推进QFI I、RQFI I、债券通的改革,大力发展熊猫债券,并且深化债券市场自身改革,丰富债券品种、健全债券的评级机制、努力增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扩大离岸人民币的资金池,逐渐实现与境内市场良性的双向溢出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货币错配的内涵、衡量方法及程度评估、货币错配的成因、风险考察以及管理和控制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等五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货币错配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昕  郑耀群 《商场现代化》2006,(28):366-367
根据货币错配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除了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管理和改革结售汇制外,人民币成为世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货币错配程度也不断累积和提高,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环境以及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都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错配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货币错配的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我国货币错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错配的概念,指出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然后,根据戈德斯坦和特纳提出的货币错配衡量指标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其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下净外汇资产净值的缩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中“三元悖论”在我国最显著的表现是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的冲突。本文采用我国1986—2012年的外汇数据,对我国货币错配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错配规模在大幅增加,货币错配程度变得比较严重。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债券的发行来解决我国目前债券资金不足的问题。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但目前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债的发行主体问题、担保问题、利率问题、流动性问题和利息征税问题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债券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发行企业充分认识到债券筹资的优越性,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改变目前债券利率的确定方法,以国债市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并开展债券创新业务,活跃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学术)》2005,(11):39-52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今年年初以来中国金融行业从总体来看,货币信贷增长合理,金融运行平稳。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央行票据发行量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由于市场流动性维持充足局面,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财经界》2005,(11)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今年年初以来中国金融行业从总体来看,货币信贷增长合理,金融运行平稳,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央行票据发行量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由于市场流动性维持充足局面,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叉.本文采用1986-2008年的经济数据,试图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引致我国货币错配的原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弱化我国货币错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项后军  曾琪 《财贸经济》2019,40(8):50-66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上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不仅深刻影响了银行的经营,还对商业银行的内在稳定性和脆弱性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为分析主线,探讨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机制,分析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及其流动性创造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融强监管对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关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过度参与同业业务造成的期限错配尽管显著增加了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却导致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功能的下降;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显著增强了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的膨胀,同业业务期限错配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脆弱性,且中小型银行的脆弱性水平显著高于大型银行。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一系列监管强化政策造成同业业务流动性剧烈波动,市场因监管政策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恐慌反应,短期内反而加剧了银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交易机制的影响。本文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年数据和日数据,分别采用数据和计量的方法来验证不断完善的交易机制对该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做市商,开放式回购,远期交易,债券借贷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但计量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雨生 《现代商业》2007,(26):239-239
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的一种货币现象。流动性过剩为发展壮大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应加快股市扩容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为过剩的流动性泄洪。  相似文献   

15.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高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货币错配除了加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外,还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要高度重视货币错配问题,还要采取有效的手段积极控制货币错配问题,从而降低由其带来的风险性,进而维护国家货币的安全性和经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债券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在市场结构、流动性、法律制度、市场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对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建议是:完善法律体系,统一市场监管;发展公司债券,丰富债券品种;促进对外开放,扩大投资队伍;完善做市商制,增加市场流动;联通二级市场,统一托管结算。  相似文献   

17.
<正> 欧洲债券市场是一个以欧洲为主体的全球资本市场,由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成。伦敦和卢森堡是二级市场中心,其它重要市场还有法兰克福、苏黎世等。亚洲的新加坡和巴林也是欧洲债券市场的一部分。进入80年代,欧洲债券已居统治地位,传统的外国债券发行比重大幅度下降。这是欧洲债券市场的重要变化之一。如表1  相似文献   

18.
根据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框架,分析了做市商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质量的影响.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可以增强债券价格发现的有效性和减缓市场价格的渡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做市商制度后银行间市场的有效价差显著下降,流动性改善,并且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证实做市商制度的双边报价对于债券价格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做市商制度的引进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价格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保持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以短期存款为中长期资金使用融资,导致期限错配;较低的流动性资产、偏高的不良贷款率提升了流动性风险隐患;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技术手段落后。对于以上问题,本文从流动性需求预测和供给方面提出建议:采取资金结构法等科学方法准确预测流动性需求,严格控制不良贷款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和技术,以使商业银行保持适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金融运行中商业银行系统存贷差不断扩大,备付水平整体居高,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资金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货币市场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出现明显倒挂,商业银行在缺乏有效运用资金的同时被动负债,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本文深入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银行运营的影响,剖析了银行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制度变革和银行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