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应用Eviews6.0,使用2005年7月22日—2009年7月22日的日交易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我国股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票价格和汇率之间存在着由上证综合指数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向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上证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存在长期关系,而且是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Eviews6.0,使用2005年7月22日—2009年7月22日的日交易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我国股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票价格和汇率之间存在着由上证综合指数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向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上证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存在长期关系,而且是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新伟  宋国军 《时代金融》2012,(29):16-17,20
通过建立EGARCH-M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益率具有平稳性、波动集聚性及尖峰厚尾特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益率的波动具有"杠杠效应",这为指导投资者进行投资以及监管者制定政策提供依据;通过比较证明,EGARCH(1,1)-M(log(var))模型优于其他模型,能够更好地刻画汇率波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解释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为何无法显著改善美国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验证了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主要基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而非利差。通过综合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中国的净出口波动以及FDI波动之间的关系,勾勒出一个传导机制,试图解释2005年以来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  相似文献   

5.
《银行家》2014,(3)
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下跌,人民币缓慢稳定升值将保持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七天下跌,跌幅为0.02%,报收于1美元兑6.1244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自2005年中国改革汇率制度以来的最大周跌幅。分析认为,2012年底以来人民币缓慢而稳定的升值会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6.
石峰 《海南金融》2016,(4):12-18
本文基于小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通过引入贸易顺差及其观测值,发现以下结论:央行的货币政策考虑人民币汇率波动,引入贸易顺差后,实证结论更加支持这一观点;外部冲击是引起我国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世界产出冲击很好的解释了我国产出和净出口波动,而世界通胀冲击则能够很好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内部冲击,如技术和央行货币政策冲击,在短期内对我国产出和净出口的影响不大,但货币政策冲击能够部分的解释CPI等名义变量的波动;人民币存在汇率脱离现象,汇率波动对净出口的影响较小,因此仅依靠人民币升值无法有效消除我国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越边境地区自发形成了越南盾货币兑换市场。由于官方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缺失,中越边境地区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长期受制于民间货币兑换机构——"地摊银行"。随着2014年中国(广西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中方银行提供越南盾买卖汇率和交易信息,东兴试验区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发现机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兑越南盾汇价主要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越利差、中越通胀差异的影响,其中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主要参考因素。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形成机制,要继续完善汇率定价方法,引入做市商和中间价报价制度,在中间价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逐渐升值。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20.26%。汇率的变动对我国不同类别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到底影响如何?本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就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不同类别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我国不同类别工业制成品应对汇率变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逐渐退出了其自2008年来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频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如何?本文以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美联储的持债规模和上证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年期Shibor数据为样本,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人民币具有贬值的压力;对上证综合指数有负向冲击,我国上证综合指数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降低;对一年期的Shibor有正向冲击,一年期的Shibor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上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VaR模型通过对2007年4月02日至2010年9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数据分析.分别建立基于GARCH模型和ARMA模型的汇率风险测度VaR模型。通过对汇率收益率序列分段建模,以期可以提高汇率风险度量的精度,构建能够衡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风险特性的模型.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规避汇率险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如丰  陈琦 《南方金融》2012,(12):10-16
本文利用日度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公告产生的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否剔除外生性事件,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都会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冲击程度的指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每提高100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在原水平值上贬值0.08-0.1%。考虑到转型经济体的政策因素,本文通过细分子样本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幅度由0.3%放宽至0.5%后,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逐渐增强,且具有统计显著性。最后,比较汇率日浮动幅度为1%阶段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并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紧缩性货币政策公告将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但由于样本数据的缺乏,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阶段我国"资本有限流动+汇率有管理的浮动+货币政策相对独立"的中间汇率制度,随着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加快,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2005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外汇占款增速、存款准备金率和CPI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影响研究发现,汇率制度对货币供应量增速影响显著,外汇占款是汇率制度向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创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一跌势持续四天之久,在美元汇率持续走高、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速度过快、人民币兑美元远期贴水等信号的指导下,人民币拉开了贬值的预期,人民币由持续升值突然发生大幅贬值的现象,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结合国内国际游资的流入现状,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中资本逆转的作用,吸取国际游资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探索防范金融危机的策略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金融领域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雪菲 《中国外资》2010,(14):48-49
汇改后汇率风险与日俱增。由于资本项目管制,我国境内外汇衍生品交易并不活跃,而离岸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汇率形成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对离岸人民币衍生品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人民币汇率的现状,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期货与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之间信息传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人民币汇率现货单向Granger引导汇率期货,两市场的先行滞后关系保持在两期左右。  相似文献   

15.
汇改后汇率风险与日俱增.由于资本项目管制,我国境内外汇衍生品交易并不活跃,而离岸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汇率形成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对离岸人民币衍生品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人民币汇率的现状,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期货与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之间信息传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人民币汇率现货单向Granger引导汇率期货,两市场的先行滞后关系保持在两期左右.  相似文献   

16.
张明 《金融博览》2021,(23):36-37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负相关性显著增强.换言之,当美元指数下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通常会升值;而当美元指数上升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通常会贬值.然而,近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却呈现出较为少见的双双上涨态势.例如,2021年8月底至2021年11月15日,美元指数由92.65上升至95.52,升值了3.1%;同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则由6.4679上升至6.3896,升值了1.2%.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得更快.在上述时间内,人民币兑CFETS篮子汇率指数由98.65上升至101.08,升值了约2.5%.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面临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多,外部冲击将对我国汇率波动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MS-VAR模型对外部冲击、人民币汇率波动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风险因素、美国数量型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整会对我国汇率市场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冲击效应;当我国金融市场遭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和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冲击时,人民币汇率和短期跨境资本的波动性显著增强,并形成非对称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协调使用多种资本管理工具、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证券导刊》2011,(30):5-6
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4 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于1美元兑6.39元人民币。今年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3.3%,自2005年初以来已升值近30%。但人们仍普遍认为,人民币兑中国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汇率被低估了。  相似文献   

19.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三元悖论"揭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面临严重的冲突。本文以利率平价、货币替代为理论基础,采用2005—2013年月度数据建立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预期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当期人民币汇率影响不显著。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预期人民币会升值,从而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对此,应该谨慎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国内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两者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异、利率差异、经济增长差异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有较大影响,而外汇储备和贸易条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