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认为,建立在协同竞争基础上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克服了单个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遭遇的劣势,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生产和交易的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创新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融资方式等方面展现出了独有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一、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联性 1、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专业化人才、资金、信息、公共服务等等,其中,专业化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在产业集群内,一方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孤立于集群外的中小企业相比,由于集群效应获得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拓宽创新途径的机会,但仍处于技术创新滞后的状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并通过政府在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行为定位的探讨,提出了政府应从财税激励、政府采购、共享机制、融资支持、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体系与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具有区域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何利用知识联盟参与竞争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下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动机和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特征,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下知识的转移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价值观的激励等六个方面对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内在张力和外部推力两大动因进行初步探讨,强调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素、功能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以引导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网络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企业技术创新集群是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网络资源是其获取与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技术创新集群在利用和选择网络资源时要防范成本风险和抑制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小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但要实现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升级,关键还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与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加入WTO,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遇到契机 加入WTO是一个双向市场开放的过程,一方面是国外产品和企业将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是我国产品和企业将有更多机会打入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小企业将与世界先进技术、新的工艺流程和科学管理方法频繁接触,从中获得诸多技术创新机遇。 1、一体化市场的更多获利,引…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不仅是一项信息化开发和应用工程,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经济、政治、社会、人力资源的汇聚和整合;不仅要研究平台本身的建设问题,还应关注平台参与者、服务对象的切身需要,并以此为出发点,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相关要素的有效聚集和优化配置问题,实现平台功能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效果的对接和协同,以增强服务平台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应接受多方位的评价与检验,不仅应体现在与企业孵化器功能互补、推动创新-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方面,更应体现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升级方面,而这是增强服务平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不仅是一项信息化开发和应用工程,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经济、政治、社会、人力资源的汇聚和整合;不仅要研究平台本身的建设问题,还应关注平台参与者、服务对象的切身需要,并以此为出发点,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相关要素的有效聚集和优化配置问题,实现平台功能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效果的对接和协同,以增强服务平台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应接受多方位的评价与检验,不仅应体现在与企业孵化器功能互补、推动创新-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方面,更应体现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升级方面,而这是增强服务平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李萍 《集团经济研究》2006,(27):101-102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许多中小企业为追求聚集的各种外部经济而纷纷选择了合作与竞争的产业集群战略,但是,产业集群改变的仅仅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群内企业如何根据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去适时调整自身的竞争战略,最终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以及分析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于将要或已经进入集群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探讨各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应如何进行相应的竞争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经济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核心企业而形成的关联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型核心企业带动配套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而产业聚集产生的群体效率、低交易成本是打造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反过来,在实施地域品牌战略的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推动大型核心企业的形成,并担当创造企业品牌乃至地域产业品牌的重任,以提升集群声誉和知名度。由于大企业网络创新能力强,创新者的利益能更好地实现,而且创新力更持久、更具有集成优势,所以由大企业网络带动的现代产业集群比传统的产业集群更具有不可动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吴迪 《企业经济》2012,(2):128-131
提升产业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区域创新能力可能是突破点。本文认为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实现互动,能为产业集群拥有竞争优势提供保障,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所需的新知识、新信息;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等,并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通过进一步延伸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加强,能够从开发新技术、引进人才、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竞争优势的提升还需要全区域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培育创新链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下、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中小企业知识服务,可以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澜  王芹 《价值工程》2012,31(5):12-13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作为产业创新的助推器,其重要的特点是在其网络下的知识的传递,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缄默知识为产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知识资源,本文对缄默知识的概念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研究了其在集群创新系统中的流动与传递,进一步说明了集群创新系统对缄默知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条件,能否建立起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度和成效。因此,只有建立完善、协作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才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国务院设立批准的专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专项基金。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利用国家创新基金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欠发达地区无论在创新基金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方面,还是在建立地方创新基金扶持体系、营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融资环境方面,都远远落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如何利用国家创新基金支持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专利文献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出发,分析专利文献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利用专利文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是进入新经济时代以来文化、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新业态。以创意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阐述创意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从组织生态视角总结影响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七大生态因子,剖析形成创意产业集群的几种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互利共生机制和寄生机制,并对每种机制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适宜生态环境、重视内部企业互动、保持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等方面的建议,对进一步促进创意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龙晓蓉  徐建萍 《价值工程》2010,29(16):35-36
中小企业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其遭遇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为此,研究中小企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十分紧迫。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其提高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What resources do small enterprises need to develop responsible innovations that enh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es lack of resources prevent innovation toward sustainabilit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or can innovations be created with scarce resourc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environmentally and socially responsible innovations of SMEs from a resource perspective,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from 13 Nordic SM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MEs can create responsible innovations with very different resource combinations. The most common resource combination comprises equ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networks, industry knowledge and reputation. Except for financial capital in the form of equity, which appear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 from SMEs, resource needs vary between technological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s. Creat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s appears to be possible with scarce resources, at the very least with equity and social capita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all for more abundant resource combinations. In particular industry knowledge appears to be a key resource for such innovation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and ER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