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湖北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玲 《计划与市场》2001,(11):11-12
所谓比较优势原理,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若干种商品,在国际上虽然不都是处于绝对优势,但是其中有些产品生产效率相对高一些,或成本相对低一些,这个国家仍然可以生产并出口这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利于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利用外商投资经历了“七五”1.3亿美元,“八五”20亿美元,“九五”47亿美元几个跳跃式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九五”时期,全省利用外商投资规模水平和效益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与湖北省对外经济规模相比,却形成鲜明反差。全省外经规模普遍偏小,每年营业额仅1.58亿美元,大大低于沿海地区。外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匮乏、市场单一、信息渠道窄、缺乏对外经营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政府要从思想上转变重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观念,牢固树立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获取比较利益的思想,妥善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使“引进来”更好地为“走出去”服务,达到两者相互促进。其次,政府部门要帮助企业分析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区域市场需求特点,从宏观上指导企业发挥比较优势,明确“走出去”的主攻方向。湖北在特色轻工、纺织化工、建材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拥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多、人才富集、科技和人才开发、培养潜力巨大的优势。政府部门要从宏观政策上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湖北省这些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企业对外投资计划,尽量避免盲目到国外投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三、政府既要明确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从加强培养外向型经营人才培训、融资、技术等方面给予从事外经企业必要的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克服畏难心理,树立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意识,大胆开拓市场,使之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贸易摩擦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初级生产加工领域,已成为世界的产业中心。外向型的产业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积累了资本,但是,也引起国际市场的不安和抵触。为缓和国际经济矛盾,避免国内产能过剩造成经济浪费,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结合黑龙江省的产业现状、特点、优势等因素,以黑龙江柏杉林公司为例,对黑龙江省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向哪里走、怎样走出去做一分析,并提出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高层交流、深入论证合作项目、加强对上协调争取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望 《国际市场》2007,(7):10-13
“走出去”战略是指中国政府和企业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带动资本、产品、技术和劳务输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汕头市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走出去”现状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云 《江苏商论》2005,(4):157-159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及“走出去”状况,认为民营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基础和条件,并且将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最后就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从战略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大措施。本文以近期中欧贸易摩擦为例,具体对“走出去”战略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走出去”战略的作用和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将成为“走出去”的一支生力军。当前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积极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9.
爨侦芳 《商场现代化》2006,(9Z):363-363
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既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就目前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使得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2005年元旦期间,校园里很静,我伏在办公桌前仔细地阅读着商务部一位同志关于“走出去”战略的论文。文章见地精辟,甚为深刻。一气读完之后,文章又引领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与思考之中。记得是2004年12月初的一个周末,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研讨会。在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宁向东副主任就自己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作了重点发言。围绕着宁向东老师的研究报告,我、人民大学的杨瑞龙教授、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先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钱斌 《现代商业》2012,(24):261-262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在迎接国际竞争挑战的同时,还必须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上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海外关系"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彩云 《商业研究》2002,(12):42-44
目前,理论界对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正面论述比较多,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容易陷入的一些误区。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引直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可以对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3.
尚庆梅 《财贸研究》2003,(2):104-10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应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各类企业以多种形式“走出去”,以境外投资为龙头,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出口,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本文就企业如何“走出去”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红岩 《商场现代化》2006,(11S):181-182
中国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在更高范围和更大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战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有其理论依据和特点。本文根据中国企业的现状,比较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优缺点,提出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创新性地分析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孙莉苹  龙茜 《市场论坛》2007,(3):50-51,49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数量都占企业的绝大多数,产值、销售额、就业人数都占有很高的比例。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魏杰 《商界领袖》2004,(8):51-51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而且自己也需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也包括输出资本,但主要是指资本输出。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我认为最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市场已全面开放而被完全纳入到全球市场之中,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已是毋庸置疑。通过对中国企业出口、跨国战略联盟、跨国并购、新建企业四种主要国际化途径的综合比较得出跨国联盟是目前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最合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云南文化产业具有人文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已有文化品牌的优势,为云南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云南文化产业应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借助品牌力量,建立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创造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李黎旭 《商业研究》2004,(6):134-137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战略要取得成功 ,政府的作用不可缺少。而目前政府及其政策体制方面的弊端 ,抑制了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提出的我国面向21世纪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础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自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概括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对外投资理论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动态,以期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