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静 《魅力中国》2014,(4):10-10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想要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从单一的追求数量注重质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必须依靠农业技术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进行转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中国农业技术的创新之路,进而提出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传统技术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夏霍  王静怡  管昕 《科技和产业》2020,20(3):179-18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物联网与云技术的发展,给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智能农业系统由多个层面组成,在传统的架构中,物联网部署与智能应用是相互依赖的,这种依赖严重地掣肘了智能农业系统的开发拓展。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前后端分离式现代智能农业系统框架,降低了前后端的依赖性,允许前后端的项目团队独立并行开发、拓展并进行测试,这样构架极大地缩短了项目的开发时间。同时以智能浇灌系统开发为例,简单地讲述了基于分离式现代智能农业系统框架的功能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点思考彭珂珊,殷雪丽世界农业的历史进程是从原始农业十传统农业一现代农业过渡。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准备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世界任何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经济在ZI世纪中叶或稍后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机制的嬗变、选择及目标吴天琪刘勤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使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5.
一、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市农业的影响黑河市为传统的麦豆产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黑河市农业的影响必将是长期而深远的,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总的看,机遇是潜在的,来的慢;挑战是现实的,来的快。(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市农业带来的机遇1.有利于扩大农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能够更广泛地与各个农业国际组织以及与各成员发展合作关系,有利于我市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农业新技术、高素质人才、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改造传统农业,促进我市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有利…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传统农业机械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的科技进步。近些年来,自动化的研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自动控制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起中 《中国经贸》2013,(14):111-111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如何发挥高附加价值的农业产物优势,提升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提高广大农民平均收入,因此对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纵深进行调整已经成为了必然。农业经济结构必须要以经济学的新制度作为指导,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提升农业水平以及加工转化的能力,发挥出各个地区特有的农业优势,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把创新的科技技术作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晓秋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人均耕地...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传统农业产业自动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中各个配套服务的质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使全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以全新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满足新时期产业转型的需要,也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农村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已经开始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需要;在城市,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必须治养大量的中、初级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掌握一定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的劳动后备力量(即熟练工人和新型农民)。这就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本文拟从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来探讨如何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  相似文献   

11.
加大农业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投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国家投入、设立农业专项产业投资基金、规范民间信贷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长安 《河南经济》2003,(10):43-44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融入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看,现阶段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于农业的产业化。我国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农业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阻碍了产业化的进程。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大力推进现代化之机,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增强区域农业的竞争力、凸显农业经济优势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是促使农业技术供给与技术需要有效达成均衡的组织、规则及其实施机制,面对农业技术需求的新特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制度存在技术供给的激励结合不合理,技术供求均衡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农业技术进步。为实现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的功能,应从以下方面优化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制度:1、建立农业研究与推广的企业化系统。2、完善农业研究与推广的政府系统。3、以技术市场作为技术供求均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朱英华 《魅力中国》2010,(22):43-43
本文在充分了解“精细农业”技术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精细农业”的应用范围,尤其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我国逐步实施“精细农业”技术方案。在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一场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目前,我国农业在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高新技术正逐步地走进我国农业的每一个领域。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对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那么,在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就会迈进一步。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介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现代化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也正符合中共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有关“三农”问题一号文件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科技支撑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慧 《改革与战略》2008,24(12):96-99
技术进步能突破资源约束,带动经济增长。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增收都急需科技的强力支持。而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支撑能力薄弱。我们迫切需要强化科技攻关、狠抓技术推广、刺激技术需求、加强农民培训,让科技来支撑农业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杨晓辉 《魅力中国》2009,(24):44-4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以特色经济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由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提高效益转变。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及在边境地区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农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中国传统农业阶段,持续了近3千年,直到20世纪初期,由于工业制成品及其技术设施开始大量向农业输入,中国的农业开始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时期。尤其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由于国际资本在中国农业经济中的渗透,再加上铁路迅速修建,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9.
以1998年为起点,我国开始进入了以培育竞争力为核心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新时期,从此在全国范围全面拉开了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改革序幕。多种迹象表明,我国已步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
张玉红 《中国经贸》2011,(6):172-172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