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产权制度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如今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探索却还在起步阶段.文章系统提出的国家所有、农民承包制是一个具有探索性质的产权制度,其尊重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市场经济制度结构为出发点,明晰产权,促进产权合理流动,使土地这一在我国极为稀缺的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且操作上化繁为简,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打破土地么有化的神话,正视人口不断增加与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紧张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土地制度的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土地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将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土地资源零碎化、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土地制度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等相关措施,以解决土地制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熊纯曦 《中国经贸》2014,(4):207-208
我国进入土地有偿有期限制度的时代以来,城市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城市土地权利配置制度依然有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城市化进程的阻力,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城市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面临两方面的问题---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和划拨方式滥用问题。剖析了两方面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策。结合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予以探讨,提出对公益事业用地进一步分类处理,进一步利用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治理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考察,认为传统平均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对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是促使中共中央在建国初继续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思想渊源。从土地改革的制度内涵以及传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来看,土地改革建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呈现明显路径依赖特性的连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城镇建设将步入加快发展阶段。2004年“两会”提出要“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这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我国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对土地实施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思想。显然这将给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带来土地使用方面的新机遇和新问题,探讨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下小城镇建设问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多否定大土地所有制来发展小土地所有制.其中的平均主义传统、多元层级复合一体土地所有制结构贯穿始终,不逾历史框架.路径依赖作用在以往的土地制度实践中比较突出,土地规模小型化、使用权私有化观念虽几经革命或改革而不能断绝.历史有力地说明了,农民意愿与制度设计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制度成败的重点,而"公平"、"平均"观念仍然是长期制约土地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土地基金的征管与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是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镇化推进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深圳市2007-2017年国有土地收支数据,对土地基金的来源、变化趋势和收益分配进行定量分析,总结目前深圳市土地基金制度和城镇化推进政策特征,探讨目前深圳市现行土地基金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为国内其他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和实例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西夏五种土地所有制中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主要是通过开垦荒地而形成的,西夏小农生产者所受的封建剥削沉重;个体小农是国家与贵族、地方、僧侣地主争夺的剥削对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应用使得我国土地规模经营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由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存在众多问题,而这无疑会给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深入研究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土地规模经营,基于土地流转问题设计针对性的策略,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土地规模经营夯实基础已成"当务之急"。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吴迎新 《特区经济》2009,(8):109-111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未来农村制度建设的走向之一是实施从紧的土地管理制度。分析这一制度实施的原因、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这种土地私有与买卖,又不能不与各个时期封建国家的土地制度、赋役政策等发生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土地私有不断扩大,土地买卖更加频繁;另一方面,封建国家也力图加强对土地私有和买卖的控制,制定了各种法规与制度。宋元以后出现的土地买卖推收过割制度,即是其中之一。从这种土地买卖推收过割制度的演变之中,亦可看出当时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趋势。一、明代以前土地买卖的推收过割制度从现存的历史文献来看,宋代以前是…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头朱 《特区经济》2010,(9):136-137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平衡和解决土地征收中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引发土地征收纠纷的重要原因。我国应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不能把马克思提出的创建集体所有制看作与社会所有制是同义语 早在1874年,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曾经指出,凡是农民作为私有者大批存在的地方,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将以政府的身份采取措施: “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经历了从无偿无期使用到有偿有期使用的过程,并在不断完善中。由于该制度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所以存在很多问题。围绕土地出让年限,通过介绍现行法律对土地出让年限的规定,探讨制定土地出让年限的依据,指出现行法规存在的问题,这对探讨如何完善现行法对土地出让年限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多维理论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绪亚 《特区经济》1995,(5):22-23,45
<正>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始于80年代初,根据我国政府预想,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土地全面实行有偿使用,而且是有限期的使用,不是永久的占有,还要允许土地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转让、流动。但因种种限制,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基本上还是双轨制,即无偿使用土地与有偿使用土地这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土地利用的市场取向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十分科学而实际的选择,但仔细分析不免发现,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整个进程中,无论是改革的取向还是目标的选定,其背后都缺乏系统而简洁的理论支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必须与以下土地理论问题相衔接。 第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利益分享与动力机制必须明确有效运行 土地是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成本和动力,土地利益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中分享,这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之外其他改革对土地利益的分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本身也有利益分享问题。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土地流转的热潮在全国各地掀起,这对激活和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土地流转制度在众多地方的实践都很成功,同时涌现了许多土地制度创新模式.本文就江苏省东海县土地流转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对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付莹 《特区经济》2014,(4):86-88
文章着重从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土地租赁制度的成功实践着手,阐述了地租理论视野下"租赁土地"与"土地使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创时期与"土地租赁"并存的几种土地开发模式之差别,并对土地资源短缺时期租赁制度的创新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关涉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稳定,意义重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应该对土地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当代中国宪法中土地条款的变化反映土地制度的变迁,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宪法的高度思考问题,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土地的流转制度,用宪法来确认和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土地招拍挂后的房地产土地金融资金短缺的形成原因,探讨了促进土地金融功能,通过研究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探讨解决土地金融资金短缺的思路。最后提出要在完善招拍挂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土地金融功能,克服土地金融资金短缺,进一步拓宽土地供应渠道,加大土地供应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