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村小康标准不宜再提人均纯收入1200元最近,国家权威报刊仍把人均纯收入1200元作为农村实现小康的标准提出,我们认为,现在这一提法已经很不妥当了。首先,农村人均纯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当年国家计委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综合测算时,并没有把物价上涨因子计算...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是实现农村小康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根据小康的需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能,我们提出,到2000年,农民纯收入应达到1200元。首先,将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左右作为进入小康的重要标志是比较适当的。这样,可使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例如,同1990年相比,农民用于食品的支出可以增加51%以上,同 相似文献
4.
5.
6.
广东省力争用5年时间,重点解决全省约3000条自然村、6万户、30万名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群众搬迂和54.15万户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以及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要实施搬迁并按示范村标准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单概述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现状水平及保证其增加的重要意义之后,着重对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农业生产投入和成本、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务收入、农业税收和农民负担四个主要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提示政府和有关方面,增加农民纯收入重点由此着手,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4,(7):30-30
日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在会上强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进人新阶段的战略性措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组织实施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从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为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实现今年农民人均增收200元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广西自治区党委指出,今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98年的1972元的基础上递增200元,增长10.14%,达到2172元目标。从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面临的形势来看,实现今年农民人均增收200元,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一)实现目标的有利因素1、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放在今年必须抓好的三项重要工作之首。全区各地都在结合实际实施区党委提出的“1234610”工作思路。加强了抓农业的力度,这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有力保证。2‘国家继续采取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方针,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马恒运,刘明正,管清生,赵桂枝社会经济现象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某一因素对另一因素的作用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如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毫无疑问可以增加农村人均纯收入,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趋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地理方法对中国农民纯收入进行了分析。选取了2001-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样本,并利用Moran’s I从全局以及局域层面揭示了各省农民人均收入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选择β收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EM)和空间误差模型(SLM)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β收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农民增收路径研究——基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国民总收入之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这是辽宁省农民增收困难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的失衡。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两手抓:一手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抓农民收入结构问题,一手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农民就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对2010年度秦都区农村产业结构调研所得的相关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灰色综合关联度技术,对秦都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各产业总产值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秦都区农村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收入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关系最为紧密,对农民贡献最大。农村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对该地区农民收入贡献不足;而且就第一产业内部而言,农民纯收入与农业密切程度最大,与林、渔、牧业密切程度偏小。故针对性地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上提出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党的十一居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一年比一年富裕起来,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现在的问题是,对农民的富裕程度估价过高,由此而带来了农民负担过重,对稳定农民、稳定农业、稳定农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分析研究过高估价农民富裕程度的原因及对策,对正确反映农村形势,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86——2000年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研究课题组 《中国农村经济》1987,(7)
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研究,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牵头与中央和七省市有关部门、省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等二十多个单位协作进行的一项课题。该课题研究历时三年,主要任务是为制订长远政策和远景规划提供素材。《1986—2000年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研究报告》是在各单位协作研究的基础上,由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结构课题组完成的。报告共分六个部分:一、农村产业结构沿革和现状;二、农村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三、2000年农村产业结构预测;四、2000年农村产业结构概貌;五、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制约因素;六、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的主要战略措施。全文约4.2万字,本刊将分三期发表(每期刊载两部分)。 本报告获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19.
20.
锦西市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区。1991年全市人均纯收入50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是辽宁省农村贫困地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到2000年能否实现小康水平?最近,我们组织市、县农经部门的同志对1991年已实现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22个村逐个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到了加快致富的路子,看到了农村奔小康的希望,也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一1991年已经实现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22个村,分布在全市5个县(市)、区,15个乡(镇),共11020户;纯收入人均1131元,是全市1991年平均水平5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