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利园 《山西农经》2020,(1):84-84,86
荒山地区的绿化造林工作关乎全国生态环境发展。介绍了荒山地区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现存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耕地征收纠纷多源于关联主体对补偿公平与否的判断,而化解其纠纷则依赖于对公平信念判断的互相转变。[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互动公平视角综合运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当量因子法等对耕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进行测算,并对耕地征收补偿进行博弈均衡定价研究。[结果]互动公平视角下乌鲁木齐市2015年耕地征收补偿价值总量为355.689 970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为63.426 057万元/hm~2、社会价值为227.258 027万元/hm~2、生态价值为65.005 886万元/hm~2,占比分别为17.83%、63.89%、18.28%,可见耕地对失地农民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相比未植入互动公平信念,耕地价值增加32.335 452万元/hm~2,可见引入关联主体互动公平信念能显化耕地的真实价值,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结论]通过该文研究将有利于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征地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减少征地纠纷,同时可为今后有关耕地征收补偿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构建征地补偿标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的思考——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平谷区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实践,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产权等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必须通过有效的机制,才能找到一个兼顾效益和公平的合理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补偿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在分析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探讨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建立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分析陕西省现有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上面,认为陕西目前"一户多宅"、面积超标及"空心村"现象严重,然而尽管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关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相应政策与鼓励原则,但还存在诸如退出补偿机制不健全、退出宅基地的利用及收益分配不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未考虑农民意愿等制约陕西宅基地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该文通过实际调研与问卷调查,从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补偿形式与补偿标准,发展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与实施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等方面来构建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与相关对策为当地政府优化农村宅基地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全国其它省份加快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晋江市征地补偿市场化模式,就是将征地补偿程序与用地预审请程序归并。由市场机制完成,行政权力局限于具体的审批过程,回归于规划控制与宏观调控范畴,其优点是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民承包经营权得到更好地体现和保护,减少农地转用征收中的政府成本和社会成本,减少行政权力寻租空间,改善干群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化配置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如市场补偿方式受到土地出让制度制约,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征地成本大幅上升,因规划产生的农民集体间与农民内部的不公难以解决,村级组织寻租可能性极大等问题。应规范村级组织行为,实施规划、计划、防止村级组织及行政审批的寻租行为,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制订合理的补偿标准,以此达到完善征地补偿市场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苏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一是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和方式的选取以及标准的制定,二是通过优化生态补偿资金支付方式与使用途径,将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纳入农业生态补偿的范畴,引导并推动其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三是从行政激励、法制建设、政策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苏州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山东桓台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桓台14年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进行了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测土施肥和秸秆还田,发展农业清洁生产,2009年每吨小麦碳排放较1996年下降了8.4%;每吨玉米下降了41.5%;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氮肥、电力、燃油消耗,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防治秸秆碳泄漏,是未来发展低碳农业的重点;清洁农作在低碳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为此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环京津退耕区现行的政府退耕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区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尤其是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应该享受同西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退耕区的资源、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就这些产业建立税收优惠制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去,发展沙、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村庄绿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省于1994年提前一年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1998年,全省42个平原绿化县提前两年实现平原绿化达标;2000年,全省如期实现了“十年绿化浙江”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达59.4%,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河南省新农村庭院植物绿化规划及空间布局等问题,试图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河南省8个乡(镇)和省级示范点中挑选128户农家庭院开展实地和问卷调查,针对庭院植物绿化规划及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河南省新农村庭院植物类型主要有乔木、灌木、藤木、花卉、草本及乡土植物等,其功能主要包括观赏、乘凉、食用等;同时河南省农民对庭院植物绿化的认知度有85.9%的支持率,46.1%的农户选择庭院植物绿化是为了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而参与庭院植物绿化的方式以出力为主。[结论]河南省新农村庭院植物绿化整体水平仍较低,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河南省新农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叶浩然 《水利经济》2016,34(2):36-40
在湿地补水的社会实践中,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成为解决相关地区之间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方式。对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从补水方案、湿地补水补偿关系、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和分担分配等四个主要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从法规体系、资金保障、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和协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宅基地退出机制解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介平 《中国土地》2012,(12):55-57
当前,农村宅基地利用中普遍存在规模大、面积超标、一户多宅、闲置低效利用以及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居民点面积不减反增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压力。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是目前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以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破解"保发展、守红线"两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大农村能源利用率低且污染严重.文章以孝感市为例分析了农村低碳用能的严峻形势和在低碳用能资金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征占土地搞开发建设为标志的大中城市扩展使大量的农民失去了维持生存的土地,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应的土地补偿机制,但目前这一机制还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尽快建构并完善合理的征地补偿利益分享机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法律体系等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对矿业权人的权益补偿是矿业权退出自然保护区的一个重要环节。矿业权退出自然保护区的补偿在国家层面仅有原则性规定,导致各地对于补偿方式、补偿对象、补偿构成、补偿责任的对外承担与内部划分等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对安徽等六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业权退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分析,指出当前矿业权退出自然保护区补偿机制存在的不足。从地方政府的视角来看,退出补偿增加财政负担;从矿业权人的视角来看,其合法权益缺乏公平保障。为完善矿业权退出自然保护区的补偿机制,建议:①从国家层面明确补偿对象和补偿构成;②健全补偿协商机制,明确补偿支付条件与支付期限,保障补偿资金及时到位,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③采用多元补偿方式,综合采用货币补偿与非货币补偿;④合理划分补偿责任,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推动补偿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南京市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地征用补偿偏低的主要原因,并对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土地征用补偿应以转用后的用途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土地征用补偿的实质是土地总收益如何在国家、建设单位、农民集体及农民个人之间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农村生态建设面临着观念、制度落后和地方财政困难等主要问题,从“三农”工作、区域协调、提高综合实力等方面分析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最后从财政体制、生产方式、管理和保障体制方面对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利益补偿机制是农民土地合法科益保障的制度创新.文章结合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隔离区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做法与问题分析,提出不能只用净收益来确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后,文章从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式等方面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利益补偿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