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高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职业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作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措施,以期待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下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其获得感则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发展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在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日趋重要的当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内涵与现状,分类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别化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养,是解决目前我国"民工荒"和"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必经之路。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联动性强,具有公益性质。政府应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做好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贴近新生代农民工实际,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产品,努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使他们能够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新生代的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管理中主要存在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跳槽频繁、注重眼前利益、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通过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注重职业生涯管理、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措施,新生代农民工将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新的阶层,他们的走向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的内涵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融入城市的条件,剖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建议,其目的是加快其走出双重边缘化困境融入城市的步伐,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适应城市的过程中遇到了宏观政府制度、中观社会观念和微观个人素质三方面的障碍因素。本文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障碍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出各障碍指标的重要度排序,运用AHP得出各自的权重,最后衡量其总权重比可得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个体内因为主导、宏观外部政策为推力和中观城市社会为助推的复杂系统,并得出相应的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7.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明显改善,但与城市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依然贫困。为此,在分析社会排斥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遭遇到制度性的社会排斥造成其社会权利贫困的根源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利的保障体系,消除限制歧视政策,增加制度保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决策,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其社会权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渐进适应模型,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生活适应状况、公平感知程度对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预期的影响及代际差异。生活适应状况对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预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平感知程度的强化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融入预期,同时其在农民工的生活适应状况和社区融入预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调节效应;生活适应状况、公平感知程度对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预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在生活适应变量上突出表现为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预期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而对第一代农民工则呈现抑制效应;在公平感知变量上主要表现为公平感知程度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民工队伍结构变化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其内部结构出现分化,农民工的主要构成人员在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及打工目的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比例逐年上升.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及其进城打工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认识他们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崛起的社会阶层,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却未能享有基本的社会权益和应有的社会保障,其父辈所遭遇到的社会认同危机在他们身上同样存在.要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危机,应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为切入点,同时采取强化社会保障、变革二元制度、消除城乡隔阂、推进文化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颇受关注的人群。他们在外表、学历、素质等方面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限制了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就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困境作了详尽的分析,并着重从三方面阐述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也不再属于同一个高度群体了,其内部发生着极大分化.和传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经济价值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行为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与新生代农民工相伴而生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必须随之调整,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在该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出合理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非农职业的流动特征及相应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入考察进城农民如何通过职业流动积累并逐步提升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构建拓展的明瑟方程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以新生代农民工当前收入水平与上一份工作的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职业流动方向(向上、水平与向下),进而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来测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提升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年龄、职业流动次数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负相关;相对于被动流动,采取主动流动方式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可能实现向上流动;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呈现职业向上流动的态势,而从事服务业的呈现职业向下流动的态势,其原因很可能是其工资水平没有改变抑或下降,但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代际交替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户籍、住房、心理、权益保护、知识技能等障碍,这需要政府、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多方面建立支持系统,以突破融入城市的障碍,确保其在城市"呆下去",从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跨入城市的天门,脱离农业生产的他们迫切地想融入城市生活.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实践中遭遇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个人素质的等多方面的障碍.为使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地融入城市生活,有效调动其建设美好城市家园的积极性,政府、企业、社区、市民和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通力合作,为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市民化,不但取决于其市民化意愿,还取决于其市民化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农民工在市民化方面表现出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强烈反差,科学构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量评价,对明晰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及城市融合等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江西省1 056位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总体偏低,不同维度的市民化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市就业能力最强,土地退出补偿能力次之,城市融入能力最差,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月工资收入、交往对象、住房类型、土地流转数量和土地征用数量等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水平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除九江、南昌、赣州和吉安等4个地级市达到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地级市都在平均水平之下;大多数地区不同维度市民化能力都趋于一致,发展较为均衡。最后,分别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土地制度和空间分异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认为要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能力水平,实现地区均衡,就必须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改革城市就业制度,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能力;通过提升社会资本,降低城市融入成本,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退出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经济建设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年轻易接受新鲜事物,追求时尚和多样化的生活,他们在城市务工,幢憬着城市的生活,但在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养、社会歧视性政策等阻碍着市民化的步伐.从社会劳动力供需出发,健全职业素质培训机制,消除城乡二元体制,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覆盖面,拓展利益诉求渠道,将有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网络政治参与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治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社会化,拓展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渠道,弥补了新生代农民工因流动而不能参与户籍所在地政治活动的不足,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直接行使政治监督职能.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中还面临政治素质较低,经济实力不足,社会地位不高,网络政治平台建设滞后,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等困境和问题.当前需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素质,拓展网络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奠定经济基础,完善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制定网络政治参与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9.
持续不断加剧的"民工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技能缺乏、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制度化壁垒稳固、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改变需要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消除就业壁垒、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906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对疫情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妥协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进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妥协对工作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发展机会妥协和社会期望妥协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职业偏好妥协没有显著影响;(2)利益导向和人际和谐双重中介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妥协和工作投入的正相关关系,但其中只有发展机会妥协通过双重中介作用影响了工作投入;(3)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投入各维度影响的研究中,发展机会妥协通过人际和谐间接影响了活力和奉献维度,发展机会妥协和社会期望妥协都通过利益导向间接影响了专注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