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新形势,海峡两岸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进入了制度化轨道,为扩大两岸双向投资和深化产业合作开辟了新通道。为此,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中,探索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它主要包括:一是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加强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环节的联动性。二是基于外资驱动嵌入型视角推进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融合性。三是基于政府主导型视角提高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四是基于《ECFA》框架下强化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的科学性。这对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更好地为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发展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和方式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的互补基础上的,以香港制造业北移为主要内容的跨地域分工合作。两地的经济合作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基础是两地之间生产力诸要素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关系。而两地在地理、历史和其他要素方面的差异以及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是实现互补的前提。其中因技术发展阶段的差异、国际产业阶段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的不同,又是决定粤港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一、深港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的特点 香港回归祖国后,进一步开展和加强深港经济合作,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圳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就深港经济合作前景而言,两者互有优势和差距,但更主要表现为合作和互补。经济合作继续是两地经济关系的主体,竞争是个别的、次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专业化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专业化经济与资源禀赋理论的关系,建立了广东与香港两地的经济合作模型,并用具有资源禀赋的专业化经济模型分析了粤港经济合作的前景,提出了使粤港两地比较优势互补的效果达到最优的方案。得出了粤港两地利用新的互补比较优势,推动两地经济合作模式的升级,使两地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粤港经济合作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一个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被广泛讨论的题目,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度与认识。过去20年粤港两地以两个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在经贸及投资往来的推动下开展经济合作,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日趋密切。但近年来,影响香港及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香港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提出发展创新科技为标志,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逐渐成为深港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尽管对于香港是否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优势、深港两地科技产业能否产生明显的合作效果等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认识,但我们认为,伴随深港经济合作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是以具有互补关系的深港科技资源为实现条件的。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成为推动两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蔡而迅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6-19
自从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以来,在双向投资、产业合作等方面,闽台两地以其独特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文从闽台产业合作的环境入手,分析当前台湾、福建所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互补互利的闽台产业合作进入转型升级时期,提出建设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增强先行区功能、拓宽闽台产业合作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提升国际产业链分工地位等发展闽台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粤港经济关系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从合作来说,香港拥有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这是广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地拥有土地、劳动力、市场等优势,这是香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两地各自拥有的经济优势必然使其走向合作。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粤港经济合作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和香港经  相似文献   

9.
上海和山东同处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各具优势,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应加强区域性的"强强"经济联合。因此,须积极开辟沪鲁两地经济合作的新思路,探索合作的新形式,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携手开展合作,推动两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一、内需因素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工业、商贸、金融、信息、运输等方面独具优势,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能发挥龙头作用。而山东与上海一样,凭借区位优势站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经过20年来的努力,已形成了很好的投资环境。从山东的硬投资环境看,公路、铁路、水运、空运已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尤其公路建设堪称全国第一;通讯业也较发达,能够适应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的需求。从山东的软投资环境看,全省各地都十分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多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吸引外资的政策与法规,同时  相似文献   

10.
由广东省社科联和澳门社科学会主办、肇庆社科联协办的第 15届粤澳关系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30日——— 12月 1日在肇庆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肇澳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新构想”。与会者本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展开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本次研讨会通过对两地文化旅游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研究 ,谋求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展。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创新合作方式 ,充实合作内容 ,是全面提升两地旅游合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学者认为 :提升两地合作水平的关键在于 ,将要素优势要逐步从静态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作简要回顾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由于地缘、史缘、亲缘等各种因素,两地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已有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关系日趋密切。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香港企业家凭借其人际关系的优势率先展开了各项投资,使得整个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上海与香港间的经济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1989年。  相似文献   

12.
ECFA进一步拓展了闽台两地服务业合作领域,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服务业合作现状以及两地服务业合作的优势,分析ECFA对闽台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提出ECFA下闽台服务业合作遵循的原则,建议在ECFA下通过提高对接水平、构建合作机制和加速人才培养等措施,深化闽台服务业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为两地人民带来福祉。  相似文献   

13.
广东与台湾的经贸合作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是祖国大陆最早与台湾交流合作的地区之一.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粤台贸易交流迅速扩大,同时又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贡献力量.因此,研究两地贸易发展,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和推动双方更紧密合作关系的有一定必要.本文通过总结广东省适合粤台贸易合作的优势,研究粤台贸易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分析整理出两地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中,闽台两地的产业合作已有长足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发 展两地产业合作。本文就建构两地合作机制问题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5.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两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历史上与香港地区同一县属,明清期间称新安县。深港两地居民世世代代同在一块土地上耕作、生息、繁衍。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侵占,与深圳割裂开来。尽管如此,两地的经济往来仍然相当密切。新中国成立后,深港两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经济上的联系仍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1980年8月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港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首先,香港客商投资占深圳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深港两地经济合作取得良好势头。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和香港两地支柱产业之一,合作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本文在回顾香港和深圳两地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深港物流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科技合作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科技合作的发展,深港两地在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发展定位、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在内的经济环境、包括科技水平和力量、科技政策和立法在内的科技环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有利于深港两地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超  田秋生 《珠江经济》2007,194(10):60-6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以"前店后厂"、"产业转移"和"企业主导"为特征的粤港经济合作模式曾大大促进了粤港两地的经济发展.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粤港经济合作环境的变化,合作开始遇到新的问题.面对新环境和新问题,粤港经济合作的模式需要从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等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粤港两地经济交往的不断加深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更紧密经贸安排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衍生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从区域经济管理机构的层面来看,出现了多头管理,协调困难同时在职能方面也具育重叠性,从而产生管理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只有创新两地经济管理机制明确其法定的职责和权限才能解决紧密合作发展中的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港两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合作领域越来越扩大,“香港因素”在深圳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变化,深港两地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两地应紧跟时代潮流,敢于和善于用新的思维去认识和解决面临的挑战,去开拓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