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浩然 《新经济导刊》2011,(11):66-68
在地产金融时代即将开启的大背景下,地产私募行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转型期间的中国房地产,正处于巨变的前夜。房地产基金顺势而生,风起云涌,正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面向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基金,怎样才能走得更长远、更稳健?在地产金融时代即将开启的大背景下,这一新兴行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又存在哪些问题及矛盾以及趋势与变化?全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联盟的成立,又将发挥哪些作用与功能?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地产LP等,又将如何在参与地产基金过程中,实现各方的共赢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外REITs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为REITsREIT是英文“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的缩写(复数为REITs),我国内地译为“房地产投资信托”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亚洲一些国家从2000年开始效仿美国允许设立REITs,但名称有所差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称为“不动产投资信托”;香港特区称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种差异源自各国及各地区对地产行业的用词习惯,也因为REITs实质上是一种投资于房地产的基金形式。具体而言,REITs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  相似文献   

3.
央行的121文件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的房地产融资机制 ,而众多房产商对银行严格房贷政策的惶恐更是突出反映了中国房地产融资渠道极其单一脆弱的现状。构建渠道多元化、高效并且有利于风险分散的房地产金融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则将大大推动这一进程。1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有利于完善中国房地产金融架构与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相比 ,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备性。就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而言 ,我们只有银行体系支撑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需求 ,而资本市场和直接信用的相对落后 ,…  相似文献   

4.
庞建新 《经济》2005,(9):82-83
跟踪海外地产基金大鳄的隐蔽行踪,我们可以发现,在人民币升值后,进入地产的国际“热钱”并没有像一些人担忧的那样兑现出货,但是跨国地产资金密集的上海出现了资金外流的迹象,以北京为核心的北方市场正成为这些资金纷纷涌入的一块新大陆。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2013,(9):27-32
未来,房地产基金的退出方式将向更为成熟的市场机制发展,REITS和机构投资者的大型收购将成为PE的主要退出方式。2010年被称为是房地产基金的元年,房地产基金在最近3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不同于海外独立品牌的房地产基金和公开上市的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国内的房地产基金大多植根于房地产开发商,因此,房地产基金通常是开发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崔学敏  乔杰 《当代经济》2003,(10):13-14
地产金融热情高涨央行关注泡沫风险 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于1992年,当时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土地价格涨幅达到惊人的地步,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70%来自银行,当最高管理层意识到房地产泡沫已经严重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时,果断出手切断了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的渠道,避免了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危机产生.  相似文献   

7.
皮建设 《商周刊》2013,(2):62-62
有句话在业内广为流传:“做住宅地产是小学生;做商务地产、写字楼是中学生;做商业地产则是大学生。”此活虽然尖锐却一语道出商业地产投资的高门槛。商业房地产和住宅房地产,这两个都是房地产,但是此房地产非彼房地产。如果我们住慨念上不搞清楚,恐怕就很难从住宅房地产过渡到商业房地产。  相似文献   

8.
在海外地产商拥进中国市场的同时,有着地产思想家别名的北京万通地产集团董事长冯仑,却独辟蹊径,逆势而行,将投资触角伸到美国,并与相关机构合作,联合开发经营在美国曼哈顿的“中国商务中心”项目。这使得万通地产成为迈出国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第一个“吃螃蟹的”地产公司。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1993,(11):22-23
去年始,在各路“热军”的强力拉动下,华夏大地出现了一场空前的“资金混战”——社会集资走火入魔;同业拆借混乱无序;储蓄大战此起彼伏;开户结算杂乱无章。被喻为国民经济“血液”的金融,在经历了一番大战之后陷入阻滞、呆死的困境之中。《让“血液”顺畅其流》经过解剖麻雀,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应尽快走出“误区”》、《转手倒贷:金融部门办实体中的怪胎》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金融系统自办公司、实体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刘亮 《资本市场》2005,(12):56-58
国务院“121号文件”颁布之后,很多房地产企业将融资的目光投向了信托,但现在房地产企业要想通过信托融资甚至比从银行获得贷款还要困难。面对此情此景,新的通过信托融资的创新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4,(25):56-57
19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从稚嫩走向成熟;19年,对于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说,意味着从摸索到在行业中扎稳脚跟。而成立19年的海信地产,正是这样一个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摸索走向稳步前进的房地产企业,在“有爱,建筑也动情”的理念下,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地产传奇。  相似文献   

12.
王以斌 《经济师》1992,(7):32-33
<正> 自年初邓小平南巡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之后,我国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大陆再一次引起海外投资者的兴趣与关注。年初以来与去年同期相比,海外投资额与投资项目均有大幅度增加。在这些项目中,有一个明显特点是:房地产投资占有相当比重,房地产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升温。 宜昌市乃至整个三峡区域,随着三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房地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面临融资困境。本文就房地产信托基金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概述,并且认为房地产信托基金融资模式将是中国将来重要的房地产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琳 《经济导刊》2006,(7):74-77
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际地产基金选择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自己攻城掠地的征程。在这其中,不仅有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麦格理等潜行中国多年的重量级大鳄,更有诸如GE、INVESCO、Latitude Capital以及扬子基金等新秀“初露芳容”。就目前来看,尽管  相似文献   

15.
肖平 《资本市场》2007,(1):14-16
<正>171号文件实施后,许多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改变了单纯的直接购买投资的路数,转向参股房地产企业或者参股房地产项目的股权投资策略。截至2006年12月20日,世茂房地产股价从6.60港元上涨到了13.16港元。按4.14港元的进入价格计算,世茂房地产在上市前向心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每股折让33.8%而让度的大约16.0%的股份(最初的发行价为6.25港元),已经让这四支基金在半年的时间内获得了约3.2倍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6.
黄钦 《资本市场》2005,(5):76-77
<正>以信托之名,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之实,“联信·宝利”推出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离真正的房地产基金已经越来越近了2005年3月11日,国内首只“准”房地产投资基金——“联信·宝利”中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一期公开发售。原定30天的推介期,提前于3月25日便发行结束,投资者认购金额达8515万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非理性繁荣”,房地产资产比重肯定会提高,房企贷款很多被银行作为优质项目,而按揭贷款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良性资产。虽然旨在压缩房地产泡沫风险的宏观调控已全面展开,但目前人们的风险意识还是更多集中于房价本身,对银行体系中蕴含的相关风险则重视不够,房地产金融体系中已出现风险积累的迹象。本文就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经途径,以此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董登新 《新经济》2010,(6):93-93
银行和房地产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更多的时候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房市绑架银行,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有难同当”。  相似文献   

19.
刘亮 《资本市场》2005,(8):72-73
<正>信托追逐商业房地产项目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进而成长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杭州工商信托和中诚联盟合资成立了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商业房地产项目是新公司的重要业务内容。”杭州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建平介绍:“我们正在以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为平台,构建商业地产组合投资集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后我国房地产基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目前本土房地产基金募集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着法律体系与监管不完善、基金管理水平不高等状况,未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融资结构的变化,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鉴于房地产基金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一方面要形成符合市场环境的基金投资战略与策略,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法律体系与提高监管水平,提升基金管理的治理水平,形成完善的退出机制,保持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