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呈现三个特征:信仰认知上,个体信仰明确而主流价值或共同信仰缺失;信仰类型上,宗教信仰与世俗信仰、主流性与多样性并存;信仰取向上,理性自主与务实功利并取。造成大学生信仰教育困境的主要因素包括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民族传统宗教惯性的影响以及信仰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只有在信仰教育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化民族传统文化,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创新信仰教育手段,才能真正帮助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2.
罗红 《魅力中国》2010,(29):73-73
当我们在看到各种腐败现象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的时候,道德沦丧也很容易地成为我们为其开脱的借口,当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宗教信仰在正常运作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反恩自身信仰的缺失,本文将从信仰本身和信仰缺失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宗教信仰缺失的原因,试图以此来为当今信仰重建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面对农村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如何重塑广大农民的法律信仰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只有正确分析法律信仰的涵义、我国农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才能找到培育农村法律信仰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信仰缺失问题也伴随而来。而本文主要议信仰缺失后我国人民的一些表现及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有人将之归结为国人信仰的缺失。时下国人并非缺乏信仰,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价值观的紊乱以及社会多元化导致的主流信仰的缺失。社会主义核心值价体系需要从制度公平、社会正义、社会和谐发展等多方面入手逐渐得到社会民众的自觉认同,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信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指出,国家要注重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普及;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应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缺失的主要特征是:信仰的真空化、信仰的冲突化、信仰的附和性等,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当今我国商品拜物现象严重。究竟因何造成了当前的状况,笔者从信仰缺失和关于物品的认识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论述,解构、分析了信仰缺失和关于物品的认识歧化。期望通过二者的结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境况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不同文明所表现的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深刻影响着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其中以物质主义为取向的消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正严重地冲击着当代中国中学生的价值观。多数中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主流价值缺失、道德行为失范、以及集体责任感的缺失这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生教育的指导地位、以知行统一的方式加强实践探索和重塑集体责任感来培育中学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信仰上呈现出由过去的主流信仰明确,向多元化、信仰迷惘或信仰缺失转变的特点。高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政治观及爱党教育,并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增强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各种不道德行为是因为缺少一种道德底线.之所以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丑闻,是因为人们自身的道德底线在不断地下降,最后变得没有底线,继而出现了道德缺失.当然,这里也会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但本文主要从伦理角度出发来进行论述.道德底线的缺失是否是一种道德信仰的缺失,只有建立一种发自内在的道德信仰的追求,有所不为,才能够守住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高静 《重庆与世界》2016,(46):120-122
孝文化是华夏文明几千年来固有的道德伦理精华,孔孟思想中无处不体现着对"孝"的推崇。从父慈子孝的对等关系到"移孝作忠"的"孝治天下","孝"道从伦理向政治延伸,逐步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皇权的意识形态工具。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对孝道的批判运动。之后在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当代孝德缺失,孝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为此,从心理学品德心理结构"知、情、意、行"的角度分析了孝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从法律、纪律、道德、信仰4个层面对当代孝文化体系立体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莹 《发展》2009,(4):132-133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所在,而我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往往是由法律信仰缺失所造成的,所以如何形成正确的法律信仰便成为现阶段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的法律信仰绝不是对法律制度的盲目相信,而是主体的价值追求与法律的价值理念相契合后油然而生的强烈认同感。要想产生这种契合,一方面法律本身要使自身的价值理念符合公众的主流价值需求,这主要表现在自由、公平、效率等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人民大众的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  相似文献   

14.
杨晨 《改革与开放》2013,(13):64-65
"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热,折射出了人们对信仰缺失、道德淡化的消费主义时代的失望与不满,以及为解除精神困顿和信仰焦虑而产生的对英雄、理想的精神需求。本文拟从文化和经济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红色情结"下大众深层次心态上的信仰危机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社会转型中出现信仰危机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由大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信仰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所决定的.本文先是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然后指出部分大学生信仰令人担忧的状况,包括:信仰的多元化,功利化,及缺失性趋势等.最后,从高校角度中的理论教育、师资队伍、教育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性举措.  相似文献   

16.
“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热,折射出了人们对信仰缺失、道德淡化的消费主义时代的失望与不满,以及为解除精神困顿和信仰焦虑而产生的对英雄、理想的精神需求。本文拟从文化和经济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红色情结”下大众深层次心态上的信仰危机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社会转型中出现信仰危机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释了中国式文化风险的内在逻辑,分析了利益至上原则所引发的物质文化风险和社会信仰缺失所引发的精神文化风险。认为,社会信仰的缺失所引发的精神文化风险其表现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社会道德旁落。其二,社会文化的肤浅化与低级化。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就是人心的危机,而人心的危机最显著的体现就是文化危机,因此,如何化解文化危机所引发的风险问题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荒原》与《空心人》都是艾略特关怀现代人对信仰缺失的力作。而从对宗教的倾向到对宗教的推崇,艾略特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转变,从而为现代人指出皈依宗教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理想信念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立足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新财经》2010,(2):58-60
向炳伟带给我们两个启示: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课堂,历经苦难的人生是稳健而扎实的;信仰是人生坚持的力量,有信仰的内心是强大而充盈的。而这两点,恰恰是当今很多企业家所缺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