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学界对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讨论得比较多。其实,在因地制宜形成的诸多地方发展模式中,至少还有一个模式与前两者比肩而立,这就是产生于珠江三角洲的珠江模式。三种模式之异同比较三大模式虽是发端于8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变革中,但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从工业化的发动者看,“温州模式”属私人发动型,“苏南模式”倾向于政府(社区)发动型,“珠江模式”则兼而有之;从筹资途径看,“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倾向于资金自给型(内生型),“珠江模式”则倾向于引进外资型(外来型)。三大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做出了…  相似文献   

2.
陈庆成,出生于浙江省温州乐清素有“中国电器之都”之美誉的柳市,却在宁夏一手创办了宁夏力成电气集团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28家民营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在同行看来,陈能够在西部电气领域确立如此地位,关键是他对“温州模式”的独特感悟以及淋漓尽致的应用。对此,陈并不讳言,温州的销售网络模式和低成本优势确实是他企业经营的命脉所在。 不过,极善思考的陈发现,如果仅仅停留于温州模式,力成将永远只是一家“小作坊”,于是一个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力成静悄悄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3.
一、在温州模式萌发和形成阶段,“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格局锻炼了温州人掘“第一桶金”的本领,也培育了温州人投资房地产的意识与观念。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经济下产品的短缺为温州人积累原始资本提供了机遇,不计其数的手工业者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拾遗补缺”,十万购销大军走遍千山万水为温州城乡大量涌现的家庭企业牵线搭桥。温州以家庭工业为载体的个体、私有经济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是温州模式的萌发阶段。虽然当时生产要素不允许自由流动,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意义上的房地产业还不存在,但不2004.10期总第286…  相似文献   

4.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当选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让我想起来十几年前一段旧事。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恰赶上“温州模式”风头正猛,就想去温州看个究竟。在杭州往温州去的长途车上,和我坐在一起的,刚巧是一位杭州大学的讲师,一路上他把我向往的“温州模式”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  相似文献   

5.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了解对方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持续地沟通,才能实现真正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苏南模式”及改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木  子荫 《四川会计》2001,(9):34-35
一、传统“苏南模式”的神话苏南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这里的乡镇企业曾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占尽风光,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与浙江温州地区以个体经济与股份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很不相同。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内涵各不相同的“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较之备受争议的“温州模式”,打破了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又继续高扬着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旗帜的“苏南模式”,在改革前期曾经获得了更多的青睐。江苏的乡镇企业素有传统,源远流长。始于1958年,苏南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苏南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辉煌,但到了90年代中期,正在人们给“苏南模式”赋予更多政治色彩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苏南经济似乎已停滞不前。1998年后,苏南一批一批的官员们放下手头日渐清淡的接待工作,南下浙江取经。在学习温州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苏南模式”。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给予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日,温州召开实施发展工业“12345工程”动员大会,温州市委严令,对有意挡道、阻碍“12345工程”实施的部门与个人,一定要追究责任。这是温州史无前例的做法,体现了温州官方对温州模式的强制性转变。“温州模式”正在转型。温州作为民企集聚地,其经济活力虽倍受关注,但其外资经  相似文献   

9.
温州商会作用凸显:强大民间力量助推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赣英 《企业经济》2004,(11):152-153
“温州模式”是当今经济学界中研究的热点。在“温州模式”的形成中,商会对于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温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温州商会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商会在推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又可以为其它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温州人有这么一则趣话:一个外星人不幸落难地球,并凑巧降临在中国。他来到上海,立即就被圈起来进行展览,为上海人带来巨额的门票收入;他来到广东,马上被解剖了,广州人琢磨着这个外星人能不能食用、有没有营养;而他来到温州,则成为了每家的座上宾,竞相被人邀请去吃饭,温州人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你们那里什么东西最好卖?"  相似文献   

11.
"温州人"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人文化水平不高,但却善于学习,善于创新,所以他们才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经营方法,从而形成了特有的经营理念,这也是“温州人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个温州商人,瘸着一条腿,在沈阳打拼了十几年,事业干得红红火火。2004年8月,他又在朝鲜首都平壤的黄金位置上,“拿”下了平壤第一百货大楼10年的经营权,带领300多温州弟兄在朝鲜的土地上大干一场。这个人叫曾昌飚,今年35岁。他笑眯眯地说:“我曾送给金正日将军一只玉蟾蜍,衷心地祝他的国家繁荣富强,他十分高兴地收下了。”  相似文献   

13.
温州民企的HR窘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松 《人力资源》2005,(11):34-36
民营经济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支柱,温州经济的发展经验被总结为“温州模式”,温州人则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然而当前温州众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种不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推而广之.可以说这是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14.
动手与动口     
1958年就开始当村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也有十来个年头的张某,可算是安徽灵璧县的一位农村“老干部”了。如今他出了名,是因为两年来亲率村民“远征”浙江温州,开辟了“奔向致富之路”的新战场。张支书的“脱贫”战略看来十分奏效,再加上他的“统帅才能”的充分施展,心甘情愿地追随他背井离乡异地经营的大有人在,不仅有他的家人亲属,还有毫不沾亲带故的村里的男女老少,人气最旺时手下竟有七八十名“子弟兵”,接近一个连的“兵力”了。不过,这支一未伤残二非病弱的队伍的“求富”战术却不那么荣耀,说出来叫人替他们脸红:白…  相似文献   

15.
殷雄 《经营者》2003,(3):8-10
2002年6月,在“中国·温州现代商业文明论坛”上,当有人向全国政协常委胡平问起温州人的优缺点时,他冒出一句话,“温州人会做生意,但没有企业家。”近20年来,温州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家族企业,但很少有用现代管理手段经营的名牌公司。本文主人公叶进博,今年25岁,和父亲都是土生土长的温州商人,不同的是父亲干的是传统生意,干了20多年资产不足500万元;他干的是反传统生意,爆炸似的发展,从8万元开始,干了1年资产就突破亿元。有专家预测:叶进博现象,预示着温州新一代经营者中要出大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浙江温州人很富裕,却很少有人去探究温州人为什么会富得这么快。实际上,温州人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能由穷变富,确有一条不算什么秘诀的秘诀:那就是“强者文化”构筑了温州人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彭广荣当初“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差异苏南和温州在全国都处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先分析一下当初两者的差异。其一,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同。“苏南...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孕育了温商的崛起。他们敢为人先,不畏艰苦,带着产品走南闯北,铸就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温州模式”,吸引无数专家学者前去考察调研,参观学习者更是络绎不绝。当今,温商和温州产品遍布全国,世界很多国家,也都有温州商人和温州的名牌产品,真可谓“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温商;哪里有温商,那里就有市场”。这确实让人称奇。然而,我们读完虎牌控股集团总裁陈建孟的“创业创新与温商文化”后,就不难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9.
黄小阳 《企业经济》2005,(8):133-135
我国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前沿,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举世瞩目,其形成的“温州模式”已被全国上下所认同,成为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学习对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大金融机构对温州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温州各大金融机构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品牌温州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一位朋友从上海过来。我很想知道这位青年走南闯北的朋友对温州人的评价,于是请他谈谈自己的印象。“毋庸置疑,温州人是中国最优秀的一个群体——不管他们曾经或现在走过多少弯路”,朋友的话言简意赅。不错,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没有任何政策、区位、资源优势,却在短短二十年的艰难摸索中创造了许许多多像“正泰”、“德力西”、“康奈”、“红蜻蜒”这样优秀的民族品牌,成就了享誉中外的“温州模式”、“新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