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勇  赵瀚之 《大经贸》2012,(8):42-47
深圳改革与顺德改革是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的,如果说顺德党政"合署办公",为中国2800多个区县改革提供了样本的话,那么深圳则为中国(副)省级城市提供了改革范本。其实纵观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三十年历史,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创造的每一个奇迹,背后都有制度变革相伴相随,从80年代的提出"小政府、大社会"设计,到世纪之交的"行政分权"试验,再到如今的大部制改革,一路走来,备受关注。有人历数,深圳历经八次机构改革,以至有人说,第八个是铜像。  相似文献   

2.
《大经贸》2012,(3):2
一两会前夕,世界银行在中国发布《中国2030》报告,在这份长达468页的报告中,世行表示,如果不推行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的"再平衡",中国将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在若干年后出现经济的快速减速。过去1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其中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被认为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加入世贸组织大大降低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海娜 《大经贸》2001,(2):42-45
1 一直以来,提到顺德,就扯家电——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科龙、美的、万家乐、格兰仕、万和等等一连串品牌都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其实到过顺德,稍微了解一下,就会感受到顺德的魅力并不囿于家电一域,更在于体制。1992年初,顺德被确定为广东省委省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市,企业转制工作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这场改革已经历了两个阶段。1992年到1994年,是改革全面展开与推进阶段。1995年到1999年是改革的完善阶段。1999年顺德市委、市政府提出"各级政府要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标志着第二阶段改革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经过持续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谋求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通过对供给体系的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文章在解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灵君 《大经贸》2012,(7):36-43
谈及中国30年的改革,无人敢于绕过南海。对比同一时期进行探索的东莞、昆山以及浙江,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东莞模式"、"温州模式"、"浙江模式","南海模式"引领的改革并没有真正站在浪潮之巅。与此相对应的是"东莞模式"、"温州模式"、"浙江模式"以及高举高打的"顺德模式"都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中国改革。在"六个轮子一起转"之后,南海所进行的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修改之前的改革,在中国改革浪潮中沉浮隐没。  相似文献   

6.
顺德被称之为"中国家电之都",但是其生产模式一直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范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发展"新常态",顺德的家电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考验。因此以顺德在新常态下家电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作为论述点,阐述顺德家电制造业如何适应新常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顺德通过工业立县,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90年代,顺德率先进行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内的综合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两个领先的转变奠定了顺德作为中国县域经济排头兵的地位,2001至2004年,顺德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在中国县域经济之首.这些也引来了“顺德制造,中国骄傲”的赞誉.这个赞誉也正是一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先发地区的写照.的确,顺德人自己制造的产品,以自己的品牌打入世界市场,既是民族工业的骄傲,也足以让国人骄傲.  相似文献   

8.
《商》2012,(18):32-34
中国经济的增长神话是否已经终结?横亘在中国改革道路上的有哪些具体困难?欧洲何时才能摆脱债务危机的困扰?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以"塑造未来经济"为主题。与会代表在一场电视辩论会上热议"中国转型",期盼新一轮改革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释放潜力。高层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自从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正式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在动荡中已经度过4年,美国和欧债目前表现疲软,而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今  相似文献   

9.
吕璐璐 《商业文化》2012,(2X):14-14
2009年9月16日,顺德大部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这次改革是在1992年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历次改革的经验教训,竭力避免改了又重新膨胀的弊端,为全省探索新模式。顺德的大部制改革确立了"省直管区"的创新模式,实行了党政联动和党政合署,建立了扁平化管理体系。在改革中推进政策配套改革方案,为改革减少了诸多阻力,促进了顺德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了大部制体制,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解决了人员分流难题,健全了权责分配体系,明确了各部门的权利责任关系。顺德大部制改革取得的这些可借鉴性的改革检验,对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县域大部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博览     
"两个毫不动摇"提出改革方向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改革",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改革的热情。在近期举行的财新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更是用"十八大后的期许"作为自己演讲的题目。他认为,十八大召开前,国内学术界、政界和企业界的讨论当中,相当多的人对十八大寄予希望:重启改革议程,改革再出发。"现在十八大重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把深化经济改革和政治改  相似文献   

11.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入世遗留的最后关键性问题。国内普遍认为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将于2016年自动到期。随着日期的临近,针对该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一些欧美学者认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并非自动终止,如提出非市场经济待遇适用的"举证责任倒置论"。本文认为2016年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适用应由"特别法"转向"一般法",终止对中国的歧视性实践。尽管如此,国内仍有必要继续系统探究《加入协定书》第15条的合理解释,关注WTO对该问题最新的司法裁判;预判可能面临的争议,并从WTO立法和司法、跨国诉讼等层面探讨可能的应对路径。同时,任何真正的改革都应是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国应继续坚持市场化发展和改革的决心,使得争论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2.
刘勇  赵瀚之 《大经贸》2012,(8):30-31
编者按2009年,广东启动大部制改革试点,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推进。其中两个典型,一个是大刀阔斧步步惊心的顺德"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大部制改革,一个是要为全国大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作出探索的深圳大部制改革。从推行之初走至今日,颇令观察家玩味,这个被称为全省大部制改革的试点,选取了一个县级区,选取了一个副省级市,广东便把自己的改革试验权限用到了极限。眼下,广东各地正在全面推进大部制改革,当年为改革"打样"的深圳与顺德,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初为该项改革设计的蓝图是什么?立意在何处?他们在操作中遇到的障碍在哪里?该项改革在施行中的得失如何?如此  相似文献   

13.
新一届政府首份"中考成绩单"如何?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转型正在赛跑,给予我们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不妨把问题看得严重一些,通盘全局,做好顶层设计,理顺思维逻辑,制定出中国经济改革的行动纲领。改革的目的是求得脱胎换骨式的改变,方法上则要循序渐进。中国已存在事实上的经济危机现象2011年向国务院领导汇报时,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正趋于合理减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质变。中国经济结束了稳定发展的"旧常态"进入了"新常态",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理论与实践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应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问题产业存量的调整;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结构调整提速,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在7.3%到7.4%左右,成绩难能可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的经济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体制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当下,中国金融机构正肩负"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历史重任,唯有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才能使中国金融业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上个月爆发的"钱荒"可以说是现有中国金融体制在应对经济新局面中一次测验的真实分数。我国已经破百万亿元的M2存量以及大幅增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近40年,"供给学派"再次以重要的角色重登中国经济舞台,供给学派由来已久,并且在经济史上对经济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大背景和制度的变化,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已经有了新的解读。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通过分析历史上的供给学派的"供给创造需求",文章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给创造需求"进行了深刻解读,这对中国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大经贸》2010,(1):32-35
很多人都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那个"可怕的顺德人",还记得当时顺德企业中那句非常流行的广告词"着着领先".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经济是云南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以及当前供给侧改革为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概述并建立文化产业"创意增值模型",重点论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边缘困境,实现云南省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实体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2011年下半年,温州集中出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不仅是金融危机的"余震",更是转型期所面临的"阵痛"。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对如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