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土地财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土地财政模式和财政体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收入的来源及构成入手,结合我国建国以来采用过的财政体制,论述不同财政体制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指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如何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如何一步步走上土地财政之路,对土地财政的由来及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地方财政应脱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收入来源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   总被引:217,自引:1,他引:217  
发生在中国的县乡财政困难 ,是社会结构转型中制度转型有效支持不足所积累的矛盾在基层政府理财上的反映 ,与政府体制、省以下财政体制现存问题和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在重点分析中国基层财政困难加剧的三个财政体制性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配套改革、调整政府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三条建议 :( 1 )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 ;( 2 )按“一级政权 ,一级事权 ,一级财权 ,一级税基 ,一级预算 ,一级产权 ,一级举债权”思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同时健全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 ,完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 ;( 3 )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区域和基层政府辖区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5.
土地财政:成因·危害·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我国省以下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资源相关收益来履行地方事权,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土地财政"。在现有文献中,通常把土地财政的兴起归咎于分税制改革。大量研究表明,分税制改革并非土地财政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土地财政的根源,既是基层政府纾解财政困难的无奈之举,更是财政分权制度下的地方官员竞赛政治晋升的理性选择。土地财政危害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寅吃卯粮,不可持续;竭泽而渔,祸患无穷;肆意征地,严重伤农;土地财政膨胀,催生"城市化陷阱"。纾解中国现阶段的土地财政困境,必须从解决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入手,摒弃以GDP论英雄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树立新的以人为本的政绩观;但留方寸地,付与子孙耕;设立土地收益基金,为未来留一份资本。  相似文献   

6.
汪金龙 《技术经济》2001,20(7):13-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来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分级包干财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按企业的所有制和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中央的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国家财力偏于分散,制约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和,影响到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原包干体制种类多,不够规范,地区之间苦乐不均;中央掌握的专款过多,引起地方“跑部钱进”;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影响统一市场形成和产业结构优化;财政分配体制类型过多,不够规范。最根本的还在于:原包干体制不能将地方财政塑成真正的一级独立的财政,下级财政仍然是上级财政的附庸,集权计划体制的影响难以消除。而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来看,分税制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8.
现行体制下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毅 《经济师》2009,(5):24-25
在财政分税制、土地征用制、土地融资制和政绩考核制等各种体制的作用下,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局面在最近十几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了农民利益受损和城市畸形发展。但是,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允许“土地财政”长期存在,所以在科学发展中探索“土地财政”在现有体制下的解决之道便是文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汉屏  舒成 《当代财经》2004,(10):34-37,46
分税制实质上就是通过划分支出、收入范围,从而有效地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我国的分税制由于制度设计之初的过渡型特征和10年实践中积累的矛盾,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成熟型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分税制的一定范式,我们应从科学划分事权、合理划分收入、完善转移支付、推进省以下分税制、加快政府改造及其他配套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分税制进行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尽管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税体制,但还有许多地方要完善。日本亦属于集权型的国家,但其分税制财政建设十分完善。通过对中日财政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不同模式、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及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发达国家财政体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体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十分成熟,它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中国要进一步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应借鉴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的实践结合本国当前的实际,建立“二元合一、城乡一体、事权明确、合理分权、体系完善、协调发展”的新型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了分税制是改革的重点。如何适应这一新的体制,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一、新体制下的今央与地方财政分民关系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及其管理权限的一种财政体制。其内容是按税种将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按照事权把各项支出划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及由中央掌管的专项支出,按因素法科学地核定各地区的收支基数,合理地确定地方上解数额和中央返还数额;实现的税收分别报解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分税…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不单纯是财政体制的自我完善项中新较为成功地实行分税制的发达国家,虽然具体体制模式不尽一致,但是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即,分税制实施是建立在如下几个基本约束条件之上的:(1)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共财政;(3)法制较为健全。而我国的国情则是;(1...  相似文献   

14.
15.
一个科学的财政体制应该兼顾激励与公平。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但地区间财力差距反而拉大了。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激励效应与均衡效应的实证分析,认为分税制是激励有余而均衡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三个时期阐述了国民政府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和调整的情况,对每一次变化大体分析了调整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利弊。并对这一发展演变的历史作了概括性的总结,肯定其制度演变的现代化趋势和进步性,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土地财政存在的原因、作用的绩效以及引发的问题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关于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涉及的因素也非常多,这使得对于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不大。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出发,以实证的方法力求客观地描述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实际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土地财政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因而在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宏观任务下,对于土地财政的管理强度就需要我们审慎定夺。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实施七年来,“两个比重”逐年提高,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源建设初见成效。应该说,分税制财政体制已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难以避免的体制“双刃剑效应”,分税制成功运作7年后的今天,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政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引发土地出让行为短期化、地方债务风险、助推房地产价格虚高、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为促进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必须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消除土地财政的风险隐患。具体看,应采取规范土地出让行为、提高土地出让金使用效率、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土地财政审计监督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与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现行财政体制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央政府仅与省级政府进行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等体制安排.省以下财政体制由各地省级政府在中央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都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划分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省对下转移支付体系。同时,部分省份积极采取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措施,不断探索创新财政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