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法学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敲门砖.我国法学教育以通才教育为目标,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司法实务能力的培养,必然引发和司法考试的矛盾冲突.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我们只有改革现有法学教育,克服法学教育弊端,更好的推动法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本科法学毕业生普遍实践能力不强,统一司法考试的建立对本科法学教育的职业化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在司法考试条件下,本科法学教育的改革应是:明确教育目标,以通识教育为主,兼顾职业教育;调整教学方法,演讲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并用;改变考核方式,灵活运用书面考试,结合平时考核。  相似文献   

3.
司法考试环境下独立学院法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春红 《新西部(上)》2010,(2):169-169,171
司法考试环境下,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创新可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入手,实施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法与成绩评定体系。扬弃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开创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霞 《改革与开放》2016,(11):54-56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在法学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法律人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和改善教学条件,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正确处理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和核心课程与法律人才的培养、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的矛盾。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只有深入探索法学教育的改革之路,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教育方法,才能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和核心课程与法律人才的培养、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的矛盾.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只有深入探索法学教育的改革之路,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教育方法,才能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学本科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知识的传授误区以及在技能训练方面的缺漏,同时,为了协调法学本科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教育经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加以本土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已实施二年多时间 ,有必要审视一下该制度运行的状况 ,以便继续推进法律从业者培养制度改革。我国大学法学教育亟需进行改革 ,尤其要重建大学法学教育中的实习制度 ,解决我国法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以完善我国法律从业者培养制度 ,造就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
国家司法考试背景下的大学法学教育改革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对我国的大学法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上目前的法学教育自身发展尚存在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我国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通过革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任务、完善课程设置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来达到实现大学法学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此前提下也应处理好大学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为核心,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法律思维知识课在内的合理的法律课程体系,引进诊所法律教育,重构法学实践教学,实行案例教学等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是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实践教育),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论。据统计,当下只有少数法学本科生毕业后能进入公、检、法等法律职业部门工作,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等非法律行业工作。以促进法科学生的就业为基本导向,当前我们应坚持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并以此原则来构建法学本科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学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中没有法律职业道德内容,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考核中法律职业道德所占分值很少,高校在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的培养。因此,法学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即应明确目标和定位;加大考核比重;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法律职业信仰。  相似文献   

13.
贺林波 《魅力中国》2010,(23):174-174,190
现行的法理学教学内容存在以单一体系阉割各法学流派知识内容的问题,这对高等法学本科法理学的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法理学教学内容改革,不仅能够解决法理学教学内容上的逻辑与结构问题,而且也符合中国正统的哲学观和世界哲学转向的潮流。不仅如此,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国本科教育的系列变革。新的教育理念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离不开"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教"与"学"进行良好结合是后期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前提。通过改变课程教学模式、推广项目式教学、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文章综合目前本科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设备教学模式效果及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5.
法学本科生能力培养与法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黑河学刊》2008,(6):104-106
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法学本科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应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性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16.
雷春红 《北方经济》2012,(20):27-28
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并非法律人才的绝对过剩。因此,需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泰国法学教育结合本国国情,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上使其法学教育资源高度市场化,形成了培养目标划分明确的法学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法学本科重在培养法律实务的具体运用,硕士培养重在法学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而博士培养则是独立研究能力的深入训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将中国文化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使学习汉语人群急速扩大,承担文化传播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出现奇缺状态.面对这样的困局,民办本科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应从承担文化传播作用需求为导向,大胆创新,考教结合,与社会上的汉语教育机构紧密合作,把相关的证书考核机制引入人才培养,完善知识储备,创造实习实训机会,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何春阳 《魅力中国》2010,(13):57-58
目前,高校法学专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诸如就业问题、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学生处理实际案例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表现为,各高校法学专业发展定位不清。我国自1977年恢复招收法学本科学生以来,法学教育的定位一直混沌不清,导致我们不知道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法科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一直以来过于强调法学知识的灌输与纯理论的探讨,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分析及处理实际法律案件和法律纠纷能力的培养,这有违于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大量借鉴了国外法学教育的有益经验。文章从"模拟法庭"教学形式设置的优势、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力求对弥补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中法学技术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不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