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经济》2002,(7)
国企需要不甘平庸的老总 看了贵刊上期《萍钢改制前途未卜》一文,感叹了好久。我深知在江西这个改革相对滞后的省份里的一家国有企业存在些什么问题。我对萍钢的涂建民总经理非常佩服,但也不无同情。他让萍钢那样一个企业起死回生,不容易;而在这个企业蒸蒸日上时还能不断进取,更不容易。我在江西另外一个国有钢厂里做管理工作,我们没有几年前的萍钢那么危险,应该说日子还过得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尊敬的记者张龙同志,您好!感谢!感谢你们让我沉冤六年的冤屈得以见天日,因家中我儿被他人打成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媳身患乙肝小三阳,家里贫困,今以三双布鞋表达我对你们的谢意,望君不要嫌土气,我暂时只有这能力感谢你们。等我家庭的事情完全处理好了,再过来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6,(10):8-8
<正>教育与资本李长江(青岛)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曾经吵得沸沸扬扬.如今新东方却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民办教育的力量。教育产业化之所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关键并不在民办教育一方.而在于教育体制内的权利寻租。当《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实施以来.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可谓哀鸿遍野。其中允许“名校办民校”和“鼓励创办二级学院”的条款真正成为民办教育的催命鬼。在它的推动下重点中学成倍的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6,(4):7-7
<正>创投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作者:肖兵(福建) 贵刊几篇关于VC的文章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记得2005年央视经济人物大奖授予了“中国芯”的缔造者邓中翰,一股以创新为主流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然而,中国企业中的体制问题严重,创新的空间一直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如何破冰,如何使我们不再仅仅以卫星、火箭为自豪,什么时候让我们在民族品牌上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正>股权分置改革模式的意义陈光 (山西) 随着后股改时代的开启,股权分置改革已尘埃落定。改革的硝烟还未散尽,而深层次的改革还将此起彼伏。那么,股改除了彻底地屏弃了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它还给我们的改革以何许的启示呢?我们有必要再回味一下这次股改,或将其模式化。本次股改最大特点是,管理层只出原则,由市场主体自由博弈,通过投票自行决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6,(11):8-8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10,(1):2-2
亲爱的读者:新年好!当你们翻开这一期杂志的时候心情或许跟我们一样,会有一些特别。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正>整体上市不是“圈钱”廖同(北京)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人都了解那一段历史,它让我们明白无视股民利益的做法是要受到市场的惩罚的,所以我们有了长达四年的漫漫熊市,所以我们有刺穿千点的教训。如今又一次以大股东为中心的“运动”开始了,那就是整体上市。按照现在的逻辑,整体上市要解决的也是一个历史性遗留问题。作为大股东的集团公司以公司解困为目的,将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以获取融资,而与此同时却把部分非常优质的资产脱离在上市公司之外由集团公司继续经营,这就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出现的一系列怪现象,以至最终形成的市场是一个由成长性很差的企业组成的市场。现在整体上市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优质资产重置于上市公司,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强它的成长性,稳定市场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手法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同样存在很多弹性,于是很多人开始担心是不是又要“圈钱”,其实不然,就像上面所述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在这样的利好形势下非要以旧尺度人,那么我们确实有些反应过度了,甚至有些叶公好龙。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层从信息上还是会占得很多先机的,这在短线上肯定会使一部分人收益,但我想即使这样也不能抹杀本轮运动的进步性,交点“学费”也无妨。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7,(6):14-14
<正>机构时代到来了吗?李斌(北京)全流通下的机构时代曾经是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美好意愿,然而,当经历了5月21日的100点低开,强力拉升之后,我完全否定了这一愿景的现实性。股改后的资本市场还是那个属于散户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经济》2003,(3)
从去年6月贵刊改版以后,我就成了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的主题是“2003年是金融年”,是说今年内金融改革会进入深水区,会发生某些带有“质变”特征的动向。这篇文章同时又是一个人物报道,是通过汪潮涌来解读当今中国金融界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创意。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7,(5):14-14
<正>牛市情绪下的熊市心态梁栋(北京)“2·27”之后的大盘.一路攀升.扶摇直上.沪指直上3600点。但是.如此熊市之下.股民心态却俨然没有这样的闲逸。恐慌.不安、质疑的情绪与账户的全面飘红交织在一起.进退维谷。终于“4·19”如约而至.仿佛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全然消失了。这是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我想应该可以描述为牛市情绪下的熊市心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底气不足的牛市?正向的改革和发展.逆向的市场趋向使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经济》2003,(1)
警钟长鸣喜中忧 读罢贵刊《民企上市向新加坡突围》,一丝喜悦倏忽而过,即刻陷入深深的忧虑。 新加坡上市的门槛看似低,实则高。“重级”狠拧了一把水分,“无异函”烘干了一回,最要命的“成长性”可不是闹着玩的,尺度在投资者心里,更有国际会计事务所虎视眈眈地盯着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6,(1):12-12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