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计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SITC第0类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第1类、SITC第2类以及SITC第4类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规模经济、GDP、外国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Grubel-Lloyd计量法、GHM分解法评估1997~2008年以来中国与日本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各大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贸易方式是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3.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士明 《北方经济》2013,(12):37-4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根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税不断减让,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2002-2011年10年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数据的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东盟五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原因,由此得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仍为产业间贸易,10年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其产业内贸易水平,选取市场规模差距、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等因素,实证分析中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对各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差距与贸易开放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较大;市场规模差距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抑制作用,而贸易开放度具有促进作用;人均收入差距、中国的OFDI和技术水平差距可以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而地理距离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对不同线路和不同产业内贸易类型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机电产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国家间经济合作、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等政策,以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2~2009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我国在组装环节和低端零部件的生产方面拥有优 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FDI是促进我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其...  相似文献   

7.
CEPA新协议的签订使香港和内地基本上实现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此新背景下研究香港与内地的产业内贸易对两边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比较两边主要服务贸易行业竞争力大小的基础上,通过GL指数和MIIT指数测度两边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发现两边在不同行业上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同.最后为两边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更好地发展服务贸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的产业内经济合作对于中国-东盟双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以中国-东盟产业内经济合作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其次,分析阻碍中-新产业内经济合作的障碍因素。最后,针对障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对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额呈现年均增速16%的趋势,我国服务业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模式为辅;而且多数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产业内贸易特征却不明显;此外,我国服务业贸易正朝着"原生性"的方向发展,水平型因素所起的作用比垂直型因素更加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问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对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额呈现年均增速16%的趋势,我国服务业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模式为辅;而且多数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产业内贸易特征却不明显;此外,我国服务业贸易正朝着“原生性”的方向发展,水平型因素所起的作用比垂直型因素更加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日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孟  张彬 《世界经济研究》2012,(1):51-56,88
为了研究中日间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和方法对1990~2009年两国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类测量发现,中日钢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波浪形增长,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实证结论基础上文章提出重点应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改变该国的国际分工模式,具体表现为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上升。本文具体研究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日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得出结论:中日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这一时期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作者对此原因作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改变该国的国际分工模式,具体表现为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上升。本文具体研究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日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得出结论:中日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这一时期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作者对此原因作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5~2009年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分行业对中印、中巴和中俄产业内贸易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偏低,中印、中巴和中俄的产业内贸易虽各有特点,但受人均收入、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发展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产业内贸易为例,首先说明了SITC7在我国与东亚国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产业内贸易水平,接着从FDI、零部件贸易和公司内贸易三大方面阐述了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内在机制——东亚国际生产分工网络。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也对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三种指数对1997—2013年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呈增长态势;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近年呈增长趋势;影响其贸易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市场开放度和农产品贸易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