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国栋 《中国经贸》2013,(22):34-34
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在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是基础性服务行业,而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对经济有着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两个方面对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交通运输的发达,促进了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几点对策,以实现公路运输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含又,建立了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对199-2003年的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陕西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实际,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提出了陕西省应以交通运输建设为重点,实施对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经济发展水平又决定着交通运输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文章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入,提出了发展交通运输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交通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交通如何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就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实现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路径,以此让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步入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祝秀红 《中国经贸》2010,(22):141-141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否、国家的富强与否,皆取决于是否建设健全了一个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本文试从交通运输对纵向的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以及横向的不同区域地区间的影响来全面阐述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以期对交通运输业的完善,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马艳萍  杜莲花 《魅力中国》2013,(13):285-285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他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进而促使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在外向型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作为该区域产业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向性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并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明确交通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相关关系。交通运输与外向型经济的分体相关关系主要有时序、结构、规模和布局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以及对于发展的政策和经济建议,得出由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应给予特别的经济政策,方能够完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建立了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对1994~2003年的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陕西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实际,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提出了陕西省应以交通运输建设为重点,实施对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11.
纵观人类历史,交通运输作为区位影响因素始终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紧密相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扩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珩  朱传耿 《特区经济》2008,(11):279-28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的支撑、服务和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区位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市场、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合作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的进展,指出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只有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才能挖掘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考虑经济聚集效应与成本效应的双重关系,才能保证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交通运输是特殊的产业,只有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产业作用,才能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创新中心的创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准确把握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对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和维持发展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多元化(包括供给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就打造长三角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关系紧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两者之间的高质量协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特选取了24个反映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指标,对2005-2015年南昌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南昌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水平均取得了较快发展,两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也都呈稳步上升态势,但2013年以来,交通运输对旅游经济的支撑能力有所减弱。今后南昌市应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以此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使综合效益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省涌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本身的区位和竞争优势,但同时也给四川省的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清楚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探究交通运输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动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更有助于为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交通运输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又反作用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发展通道经济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瑛 《改革与战略》2004,(10):45-47
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对我国的区域发展提倡"四沿"(沿海、沿边、沿江、沿线)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发展通道经济是依据点轴开发模式,以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资改善区位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本质是开放经济、流通经济、服务经济和产业经济。影响发展通道经济的因素有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与区域互补性等多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郭瑞 《中国经贸》2014,(19):52-52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为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枢纽。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经济版块的正常运行,公路管理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公路管理,区域经济才能够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紧密,只有从根本上把握我国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效益贡献率之间的关系,才能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为全面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分析我国交通运输投资与国民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乘数的带动作用,最终提高我国交通运输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