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才良 《中国石化》2007,(12):48-50
伊朗现今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是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大块头”。截至2004年年底,伊朗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当年产量2.026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居第四位。伊朗也是石油出口大国.2004年石油出口量为1.293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5.4%。  相似文献   

2.
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一、概况沙特阿拉伯王国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为353.2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5.99%;天然气储量为51676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29%。1992年,沙...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4.年12月20日公布的世界石油产量和油气储量年终统计,2004年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世界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石油产量预计为35.50亿吨,比2003年的实际产量34.25亿吨增长了3.6%,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世界油气储量变化不大,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750.28亿吨,较上年增长0.94%;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71.04万亿立方米,较上年下滑0.60%。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仍分列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之首。中国2004年石油产量预计为1.75亿吨,仍居世界第五位;估算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约25.00亿吨,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消费量为2007.1万桶/日(相当于9.143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1%。2004年消费量为2051.7万桶/目(相当于9.376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4.9%。自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石油产品成为我国单一商品第一进口用汇大户。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秋  张国忠 《国际石油经济》2005,13(3):43-44,57
近10多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稳步上升,2003年海洋石油生产量达到12.5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生产量的54.1%。2004~2008年将是深海油气勘探的活跃期。2004年深海石油产量的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5%、到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预计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2005年亚太地区海洋油气投资占世界的165%,预计2008年将增加到19.5%。到2008,亚太地区海洋石油产量有望从2002年的1.65亿吨增加到2995亿吨。亚太地区海洋油气项目及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将是中国、俄罗斯(萨哈林岛)、印度尼西亚、印度,澳大利亚及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国乙烯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世界乙烯产能及规模情况 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2004年,世界乙烯的总生产能力已突破1亿吨达到了11290.5万吨/年。乙烯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几乎都有生产,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的统计数据,2004年。美国、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的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前3位,分别为2832.3万吨/年、750.7万吨/年和584.5万吨/年,中国为533.8万吨/年。但中国乙烯实际生产能力要大于这一数据,为608.5万吨/年。应居世界第3位。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5年12月19日公布的世界石油产量和储量的年终统计,预计2005年全球原油和凝析油产量为35.90亿吨,比2004年的实际产量35.62亿吨增长0.77%.截至2006年1月1日,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估计为1770.62亿吨,比上年增长1.16%.沙特阿拉伯的的石油储量和俄罗斯石油产量依然位居世界之首.2005年中国石油产量预计为1.82亿吨,居世界第五位;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估计为25亿吨,居世界第12位.  相似文献   

8.
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提高效率是实施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力争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据BP2002年6月全球能源统计评论,中国为石油探明储量第11位国家,2001年探明储量33亿吨,占世界2.3%。中国是继日本之后亚太地区第2位最大的石油产品需求国。2001年石油消费量已达2.139亿吨。2001年中国原油净进口5370万吨(其中,伊朗为1085万吨,沙特阿拉伯为878万吨),成品油净进口2010万吨。1…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12月24日发布的全球油气产储量的年终统计,2007年,全球原油及凝析油产量预计为36.18亿吨,比2006年的实际产量36.32亿吨下降0.4%,大体持平。2007年,全球原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以下简称储量)1824.24亿吨,同比增长1.08%。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依然位居世界之首,为361.99亿吨,较上年增长1.71%。  相似文献   

10.
1960~1969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 1960年9月9日至14日,中东主要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以及拉美产油国委内瑞拉五国的石油部长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五天会议,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这五个发起国当时是世界除美、苏以外最重要的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1960年它们拥有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242.65亿吨,占全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66.67%(正好是2/3);当年它们的石油产量为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出口量达3.1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81.43%。这些产油国本应在世界石油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时它们的石油主权还掌握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世界苯酚总生产能力为805.3万吨,其中北美地区为297.7万吨,占世界能力37%;西欧为242.8万吨,占30.1%;日本为93万吨,占11.5%;中南美为14万吨,占1.7%;中东欧为30.1万吨,占3.7%;亚太地区(不含日本)为121.3万吨,占15.1%;其他地区为6.4万吨/年.占O.8%。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报告,2005年全世界乙烯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733.0万吨,比2004年增加440万吨,增长幅度为3.2%,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554.3万吨/年,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30.29%;南美地区为493.9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21%;西欧地区为2444.3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0.83%;东欧地区为845.2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20%:中东地区为1068.9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9.11%;非洲地区为166.8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42%;亚太地区为3159.7万吨/年。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26.93%。  相似文献   

13.
1995年世界ABS树脂的总生产能力只有420.0万吨,2002年增加到630万吨,2004年达到约717.1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06.7万吨/年。约占世界ABS树脂总生产能力的14.88%;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39%: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96.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4.
全球石油供需状况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十年来,全球石油生产和消费平.除1999年受油价低速影响,世界石油产于消费量外,各年产量均大于消费量,2004年全球石油产量仍将明显大于消费量,因此.从总体看,世界并未出现石油供应短缺.油价上涨主要缘于非正常的市场因素,从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上看,全球尚有41.2%的石油资源即1888.5亿吨有特进一步发现和探明。尽管未来油气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已发现油气区的探迫和扩层,储量修订及采收率提高等,但新区勘探仍将是最具活力的油气勘探发展方向,若按今后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2%计算.到2050年石油需求将选到1.25亿桶/日,约82亿吨/年.累计需求达1250亿吨。预计到202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400亿吨.储采比为28年,到203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100亿吨左右,储采比为18年,而且尚有25%即约1200亿吨的石油资源有待进一步探明,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逐步完成.2030年以后,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可能不足1%.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对于正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的中国来说,作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国的伊朗无疑是一个必须抢占的战略要地。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较大规模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2001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085万吨,占同期中同原油进口总值的18%;2002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110.70万吨,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76%,这一年伊朗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03年、2004年伊朗向中同石油进口量仅次于沙特,是我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都早已进入了伊朗市场,都在德黑兰设有办事处。  相似文献   

16.
“煤电油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大难题,已形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据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将只能分别达到1.73亿吨、1.75亿吨、1.85亿吨,我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2020年预计为1.8~2.0亿吨,然后将逐渐下降。而我国石油消费却在不断增长,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原油消费量达到2.5亿吨以上。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已达1.2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正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来自BP的最新能源统计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由上年的94.65亿吨油当量增至97.41亿吨油当量,增长近3%。尽管因战争和政治动荡,伊拉克和委内瑞扭原油产量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欧佩克其他国家增产近12%,俄罗斯原油产量增长11%,使得世界原油产量比上年大幅度增长3.8%,达到;36.97亿吨。2003年全球石油贸易量为22.6亿吨,较上年增长5%。美国进口石油6.05亿吨,同比增长7.9%,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6.8%;日本进口2.63亿吨,同比增长4.8%,占世界的11.6%;中国进口1.28亿吨,同比增长近28%,占世界的5.7%。受石油消费增长强劲、库存减少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仍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28.83美元/桶。在世界天然气贸易方面,2003年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12.6%。2003年,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都表现为增长态势;受日本关闭核电站的影响,世界核电消费量下降2%;水电消费量增幅仅为0.4%。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核电消费增长均超过了10%,继续成为拉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8.
目前,面临世纪之交,冶金行业内外研讨钢铁工业如何发展,各抒己见,本文拟就3个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一、从以7数字变化来看我国钢铁大国的地位1949年建国时,我国钢产量为15.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0.l%,居世界第26位;1978年产钢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4%,居世界的第5位;1994年,产钢9261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2.6%,居世界第二位,并形成年产1亿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生铁产量达9741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19.5%,居世界第一位;1995年,钢产量达9400万吨,生铁产量为10100万吨,继续保持钢铁大国的地位。二、从以下数字来…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发电、运输业对燃料的需求激增,使中国石油进口量在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仍大幅上升。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幅达34.8%;成品油进口量首次超过5700万吨,增幅达34.1%;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5%,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由于国内炼厂脱硫能力的限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进口原油的比例有所减少,俄罗斯和非洲石油所占比例增加。2004年,中国从多年的柴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柴油进口量比2005年骤增2.24倍,全年净进口量达到211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增长28.4%,达3050.9万吨,与此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展望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旺盛势头可能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有所减弱,但运输燃料需求的增长仍将强劲,预计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0.
一、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形势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能源生产大户之一。2000年生产原油1.63亿吨,天然气272亿立方米;2005年产原油1.81亿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36%和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