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马广明 《理财》2006,(11):74-76
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对此,《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明确指出:“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在实务中,由于不同时点的销售退回在账务处理上有所不同,对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现根据笔者的理解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
何宇颖 《会计师》2009,(12):17-18
<正>企业销售商品是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通常情况下是商品售出后收到款项,但有时企业也会发生一些特殊的销售商品业务,如代销商品、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预收款销售商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以旧换新销售等。现笔者就对其中的代销商品和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对于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果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回可能性并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通常应以商品发出时确认收入。如果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通常应在售出的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相似文献   

4.
李明 《财会学习》2004,(1):54-54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第八十七条规定,企业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退回的,应当冲减退回当期的收入。《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对主营业务收入(5101)的实际操作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对商品销售退回的核算的规定是,本期发生的销售退回,一般应当冲减当期的营业收入,企业按  相似文献   

5.
孙猛 《会计师》2009,(11):34-35
<正>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有时会附有一些销售折扣条件,有时也会因售出的商品质量不符合等原因在价格上给予购货方一定的折让或为购货方办理退货。当企业发生销售折让与折扣时,将会对收入金额以及销售成本、有关费用金额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现就相关会计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林凤 《会计师》2013,(10):22-24
企业发生销售退回,往往因为所退货物售出年度和退回年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规范。本文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对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的相关规定,分析研究在退货时间不同、退货原售出时间不同而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和税收处理规范,包括平时发生退货,年报已报出或未报出、所得税已清缴或未清缴,或者年报和汇算清缴有一样已经完成另一样未完成时发生销售退回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销售商品收入计量的因素 销售商品收入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确认和列报财务报表中销售商品收入而确定金额的过程.一般应根据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确定;在无合同或协议的情况下,应按购销双方都同意或都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计量收入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销售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商品销货退回与折让的处理规定为: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和转回成本。这种处理方法已很难适应目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之需。其弊端有二:(1)不能从帐上随时提供各期销售退回与折让的发生额;(2)如退回商品为上一会计期间售出的商品直接冲减本期销售收入,难以正确分折各期经营成绩和责任,不利于对各承包期经营者的业绩考评。 笔者认为,不应直接冲减销售收入,应增设“销售退回与折让”会计科目,发生销售退回或折让时: 借(增):销售退回与折让  相似文献   

9.
企业如何规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确保财务报表反映的收入信息真实、可靠,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实质,正确判断各项交易中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已经转移,是否仍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是滞仍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收入、成本是否可靠计量等重要条件。作为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中的重要方式--销售回购,在收入准则中没有作出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从销售回购的会计确认、处理及核算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徐亮 《会计师》2009,(4):23-24
<正>在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中,有两种销售方式协议中涉及可以退回商品,一种是视同买断方式销售下,委托方和受托方协议明确表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出售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另一种是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即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的销售方式。不同销售方式下,协议可退回的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不同,下面从上述两个方面阐述其会计处理的差异,并结合例题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电商平台商品成交量日益增多,但电商企业采用网上销售方式,比实体销售面临更多退货、退款情况.本文围绕如何根据具体的退货、退款情况采取正确合理的销售退回会计处理展开论述,旨在探究电商销售退回中的若干会计处理抵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递延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时,除收取商品售价外,另外收取的服务费。服务费递延至提供服务的期间内确认收入。由于“递延收入”是伴随着销售商品而产生的。因此,实质上是一种混合销售行为,应该对收取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销售款凭据的当天。”企业应设置“递延收入”科目,用来核算所售商品时收取的售后服务费。收取服务费时,借记“银行存款”及科目,贷记本科目;服务期间确认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  相似文献   

13.
一、提前确认收入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企业应该确认收入.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都是不恰当的。但在实务中存在某些企业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常见情形包括:一是以开具发票作为收入实现的标志,而不管销售过程是否完成.商品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实际上.开具销售发票仅是税务机关作为计算纳税的依据.并不能标志企业收入的实现。如果企业销售商品不能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4.
李宝锋 《中国税务》2011,(10):36-38
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商品已经售出,但货款分期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它属于现代企业常用的一种重要促销手段,具有金额大、收款期限长、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其售价一般要高于正常的售价,有一定的融资陛质,高出的部分既是对风险的补偿,也相当于对买方的融资而索取的回报。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在收入确认和计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财税差异。  相似文献   

15.
小议销售折扣、折让的核算浙江临海审计局金海峰《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第57条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发生的销售折让、退回和拆扣支出,相应冲减当期销售收入。”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却将“销售折扣与折让”科目余额未通过“商品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6.
刘熔芬 《会计师》2019,(19):29-30
2017年7月,我国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与原准则相比,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的变更。本文立足于实际,对新准则所规范的、附有销售退回的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所得税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叶肖虹 《上海会计》2002,(12):28-29
一、售后回购的含义售后回购是指销货方在售出商品的同时,与购货方签定合同,规定销货方在一定的期间内,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将其售出的商品又购买回来的一种交易方式。从这个定义来看,售后回购的主旨是为企业筹集资金,那么,企业在售出商品、回购商品两个环节是应该按销售和采购进行账务处理呢?还是按融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呢?笔者认为判定的标准是看该业务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第5条的条件。收入准则规定,收入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下列4个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  相似文献   

18.
一、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问题《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  相似文献   

19.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满足时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20.
视同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发生特定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行为后,由于不符合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5项基本判断标准,会计上可能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而税法规定视同收入的实现,并要求计算缴纳所得税和增值税的一种涉税业务.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视同销售业务的处理存在一定差异,在企业实务操作中也经常出现,本文主要对此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