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4月在河南农村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回良玉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面临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各地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回良玉强调,当前要把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两大前沿科学技术,遥感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尽管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经济结构态势仍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具体表现在:农业分散经营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还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衔接还不紧密;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较大,而制约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樊篱依然存在,导致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受农业自然资源和市场因素的双重约束,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还比较落后,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扩大的…  相似文献   

4.
一、龙井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龙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4年10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10月到1989年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并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山区资源的综合发展,逐步走出了具有延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确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用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观念及方法发展农业,从抓生产转向抓产业,开始形成面向市场、突出区域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3年农业生产实现粮食总产量66390吨。农业总产值19923万元,利税65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8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农村经营管理系统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渗透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既实实在在地为农民解决了困难,又将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落实到实处,既符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三农”的实践中,江苏农村经营管理系统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确立新的思路进入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又一次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2001年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会议提出“:三大管理,三项指导”,对经营管理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作出了新的调整。围绕…  相似文献   

6.
我们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初叶这个时期,是上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郊区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值此催人奋进的时期即将到来之际,不久前由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上海远东经济画报社协办的“上海2000农村经济论坛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上海农村经济社会如何实现跨世纪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成就很大,举世公认。但到1997年以后,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农产品普遍出现卖难和价格下跌,相应地出现了农民增收缓慢,当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时地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有两条,一是农产品的供给状况从长期短缺变成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受到自然和生产条件的约束,也开始受到市场的约束,而且市场的约束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是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反映,这反映出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经过20年的改革的发展,确实是提高了,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另一方面,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就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吃饱的问题,而是开始追求质量、花色、品种、营养和新鲜。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增产就能增收的情况了变化,如果农业生产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可能带来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接着在1998年底1999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所谓战略性调整,主要是几个的事情,一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调整农业的布局,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二是要转移农业人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过程,是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过程,只有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才能在一个新的基础上,产生一个新的飞跃。这就是这两年中央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农村形势所作的大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特别是进入 90年代后期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资源约束到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转变后,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与短缺经济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宏观上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主要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约 1. 9亿吨,连续登上了几个台阶,稳定在 4. 9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了 80多公斤,达到 400公斤左右;肉类和水产品…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一  夏鸣 《农村经济》2003,(10):58-60
中国拥有农村人口 8 7亿多 ,占全国总人口的70 %。而这本应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目前却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负 ,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农民的低素质必然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按照人力资本理论 ,8亿多的农村人口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人力资源 ,但要把这一人口负担的潜在资源变为真正的人力资源优势 ,则必须经过人力资本投资。一、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西奥多·舒尔茨于 1 960年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 ,人力资本对经…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全省上下要坚决执行中央的各项减负政策,控源治本,标本兼治;继续稳定农民合同内负担,严格控制合同外负担;坚决杜绝采用组织"小分队"等手段向农民收取钱物,坚决杜绝涉农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坚决杜绝平摊税费,把减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确保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加强规范管理,稳定合同内负担,严格控制合同外负担按照中央《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3号)精神,今年我省继续实行村提留乡统筹费"一定三年不变",农民合同内负担继续稳定在1997年水平,乡统筹费中各项提取标准也不得超过1997年。各级各部门要量力而行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大力压缩各种开支。省各有关部门不得要求基层提高农民供养人员的福利待遇标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锐 《农业经济》1999,(10):1-3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已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优质化,农业的发展正在由受资源约束向受资源、需求的双重约束转变,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粮食供给从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出现了剩余,并由此导致了粮食库存大幅度增加,其他农产品供求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某些蔬菜和水果也出现了积压或滞销。农村产业结构失衡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严重障…  相似文献   

12.
农民只是“小富即安”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否具有理性,直接制约着农民在市场上的选择,影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农民在择业、选举中的种种行为往往与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相悖,给人以非理性的错觉。实际上,农民的理性行为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资源稀缺背景下的生存约束,生存是其最大的理性;二是制度因素的约束,制度本身还未能较好地给农民提供生存保障。因此,如何引导农民作出合理的选择,最终会直接影响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展望未来,要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下一个世纪全面发展,在203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花大力气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切实把科技进步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大力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在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农民素质提高和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用科技的强大动力把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国经  相似文献   

15.
要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农民,关键在于,一要建立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二要选择适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三要转变领导方式,用市场观点和市场法则指导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农业必须相应地加快发展,一方面不断地满足整个社会对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创汇的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经过80年代的改革与发展,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基本矛盾:一是资源约束。江苏人均耕地由解放初的2.36亩  相似文献   

17.
李治邦 《农业经济》2004,(12):26-2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  相似文献   

18.
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进 《农业经济》2000,(9):12-13
我国农业已经由主要受资源约束的发展阶段转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结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产业结构作为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进行调整。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自然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途径也应有所区别。发达地区农村较之农区和牧区经济不但发展快,跨度大,科技水平高,而且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等等特点,其结构调整的起点较高。…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日前透露,中国农产品的总体市场化程度已接近80%。他说,中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人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也从主要是数量需求转向数量、质量双重需求。他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从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市场双重约束,以市场约束为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达80%@平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在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发展市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产品出现卖难情况下,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中诸多问题,提高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措施。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与农村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农业从业组织与个人(农户 )的经济效益。   (二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