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协同育人是破解职业教育难题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校、企、行、政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同育人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体现与目标,需要持续的实践与探索,需要不断地总结与研究。经管专业的发展更需要校企协同育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这一需求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仍需突破一定的瓶颈。通过对新兴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发现企业的真实需求与参与程度不匹配,选择合作伙伴具有局限性,以及专业自身建设力度不够。因此建议顺应时代的潮流,遵循国家法律政策,不拘一格搞好创新,并积极争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借力的同时要做好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型产业的兴起,使社会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培养出适应新型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因此,在产业学院的基础上,研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分析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现状,找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点难点,并针对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整合产业学院校企的主体结构、协调校企学创合一的育人补偿关系、基于新型产业学院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重塑校企合作场景的育人价值一致性等四个方面,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专业型人才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曾明 《电子商务》2013,(12):84-85
本文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现有的"三建设、四共同"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进行了深入探析和创新,并提出了全面构建政行企校研协同创新、合作育人运行机制的设想,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电子商务物流集成一体化资源优势,将政行企校研多方项目与学校教学项目有机融合,整合多双方资源,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保障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广州工商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来探索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从校企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专业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象,探讨构建学生社团、专业协会、创新特训营和研究所"3+1"阶段育人模式,实现大众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优秀者参加大赛,精英协助导师开展课题研究,掌握先进技术,具备企业经验的效果。实践证明,以"3+1"阶段育人模式,初步收到了教学与育人并重,将教学与协会相融合,引导师生协同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肖春悦 《中国市场》2015,(4):65-66,68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中国职业教育正在进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时期,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这个时期最为紧迫的重大任务。电子商务专业,我院骨干专业之一,校企合作重点建设专业,也是辽宁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以"运营企业真实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零对接"为特色,打造品牌电子商务专业为载体,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条件、实践技能的创新课程体系构建、职场心态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多维度进行整体设计及改革,旨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国千强商业互联网企业培养具有项目实战经验的高级应用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7.
随着珠三角地区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高职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的进行探研。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酒店管理专业学院"为依托,汇聚珠三角知名旅游企业的信息、师资、资金、专业资源形成一体,采用专业导向育人、岗前培训、技能训练等方式,探索校企要素汇聚式育人方式,进行了全方位校店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系列省级协同育人的标志性成果,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分析了管理科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导向制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施项目式实践教学、实行校企双导师指导制度、开展创新创业专题竞赛、制定多元化考核办法等方式深化管理科学专业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目前高等学校教育中关键一环,由于电子商务的强创新性特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现阶段电子商务"双创"人才培养过程面临的问题出发,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不足、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而在校企协同模式下,能够有效对接社会需求、有力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实现校企社三赢局面。从而在校企协同背景下,提出有效的电子商务"双创"人才培养措施。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协同来实现电子商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的"三融合一合作"电子商务课程模式,是将电子商务课程内容与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相融合,并建立校企合作,使学生熟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考取助理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参加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并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实践电商真实项目。通过这样的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纲要和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订单式、定制式、孵化器工厂、e商工作室及企业外包服务等是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每种校企合作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该结合学校专业优势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以工作室为平台,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为学校师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本文从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出发,通过与企业合作运作工作室,探讨这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介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多年来的校企合作实践与经验,探索并研究适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生态链"型校企合作模式,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目的在于让企业、学校和学生在网络时代找到就业和创业的最佳方式,获得整个生态链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校企共建"政校企行"一体化合作平台是基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构建的服务于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它主要由专业科研团队、教师工作室、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由教学系部统一组织管理,为各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提供统一接口。成果分为理论研究成果、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平台的实践三大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寻求实现对接中山特色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产学研集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高职院校合作,来缓解人才缺失的难题。同时,院校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实践教学中缺少真实项目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真实项目引入的初始阶段进行管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对项目进行分类,然后再将项目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以保证校企合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专业的跨学科性、实操性、复杂性要求高校教育必须走高校、企业联动协作发展之路。本文针对电商人才需求现状及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从人才需求端与供给端双方协调发展着手整合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平台资源,构建基于校企协同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协同共建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共同打造卓越双师队伍、共建校外实训平台、共建电商创业项目孵化器、共建双重导师协同培养机制,以满足双创时代下电商企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究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一目标,探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训、创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大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实训实践体系、创业实战体系,三者前后衔接、逐步深入,并借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平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各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在探索人才培养创新的有效模式。文章探索了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了开展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以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种不同视角阐述了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从真实项目类型、校企合作方式、师资培养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企业真实项目培养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型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学校、个人等。结合实践来看,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要充分利用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大高校在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室过程中基本以仿真模拟的形式为主。而"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通过依托某一真实企业或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以真实实训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运营工作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