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聚集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向更加聚集化、专业化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区域物流的顺畅流通.基于此,对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产业聚集区域物流发展,分析产业聚集区域化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从物流供应、物流仓储、物流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对物流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最后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伴随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物流产业会产生聚集现象,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哈长城市群作为东北三省中重要的城市区域群,物流产业占据了黑吉两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测算2017年哈长城市群的物流产业聚集度,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测算了物流产业聚集对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哈长城市群的物流产业聚集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力度不大,今后哈长城市群管理部门应该继续扩大物流发展规模,促进物流产业聚集,以期达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其聚集过程中要求的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必然离不开区域物流系统,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的这种共生关系既涉及产业集群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关乎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典生机制出发,分析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并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类型探讨与之适应的区域物流的共生模式,这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区域物流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中,各物流微观主体和主体群聚集演化促进系统发展,其系统演化与生物群落系统进化非常相似.区域物流微观主体在各自的生态位上承担区域物流发展的使命,通过持续不断的交互和适应,形成共同生存与协同进化的“命运共同体”.区域物流微观主体之间常见的聚集演化可分为互惠共生、偏利共生、竞争共生三大类型.其聚集演化形态可分为物流主体点状聚集态势、物流主体线状聚集态势、物流主体带状聚集态势、物流主体网络聚集态势、区域物流圈聚集态势五个阶段.根据生物群落与产业集群的相似性,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和群落进化理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演化进程可分为区域物流企业集聚的入侵阶段、区域物流企业群落的定居阶段、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区域物流创新网络的进化阶段.在区域物流多主体的发展过程中,物流微观主体原有秩序受到冲击,必须根据其所处的环境状况,考虑自身行为模式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变异、选择等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选择适宜的行动策略以占据特定的生态位空间,形成主体多样性,进而建立新的秩序和生态,并通过不同种类物流微观主体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推动系统向高层次有序进化.  相似文献   

5.
庞燕  胡丽辉 《中国市场》2009,(36):31-32
本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主导,结合长沙金霞现代物流园区产业构建实践,将物流发展与产业集群构建相融合,针对现代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含义、优势、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以促进物流园区的产业聚集化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带动经济发展、刺激消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倾斜,使得越来越多与物流相关的企业聚集到港口附近,形成了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本文以某港口为研究对象,对该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能够有效地聚集物流需求,整合物流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宜昌港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特别适合建立水陆联运物流资源整合平台。本文在阐述宜昌港构建三峡区域物流基地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基地的总体布局构想,以带动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海越  赵蕾  刘玉龙 《中国市场》2008,(19):138-139
产业簇群成为时下政界、学界和产业界的热门话题有其深刻的区域经济和发展经济背景。伴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产业聚集现象。本文分析了港口物流簇群的优势及对产业本身及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沿海城市港口物流簇群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网络信息化在我国物流产业的应用,分析出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有大量信息在物流系统中迅速地作用,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技术引入物流产业和物流产业集成发展,并针对这些趋势提出政府须起到主导作用,为提供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措施,物流部门须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佛山市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交通枢纽,汽车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佛山汽车逆向物流的产业优势得天独厚,然而其当前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从"互联网+"佛山汽车逆向物流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等角度分析佛山汽车逆向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存在"四个缺乏"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个聚集、两端拉动"的对策思路以及建立"互联网+"佛山汽车逆向物流对策模型。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产业投资动力有所减弱,中国产业转移的主流仍然是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实行自主性和阶梯性转移。在承接东部产业过程中,中西部尤其是西部本土物流先天薄弱,与转移而来的外部产业协同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文章对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物流协同性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王晴  李婷 《价格月刊》2016,(6):67-71
二线城市航空港发展国际航空物流有助于区域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扩大国际航空货运量、推动临空经济发展.二线城市其航空港国际航空物流发展呈现航空货运量连年增长、航空网络日益完善、国际航空物流巨头日益增多的局面,但也存在航空物流相关设施相对缺乏、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航空物流导向性产业发展不充分、航空物流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信息化网络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应该从创新体制机制争取优惠政策、不断完善航空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航空港临港产业的聚集发展、加大国际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二线航空港国际航空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施园区带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重点园区品牌建设,增强产业载体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以现代物流配送业为龙头,建设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大企业",成为佛山物流发展的美好构想.  相似文献   

14.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本文从物流进步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具体针对物流需求、组织形式以及作业环境三个方面作了研究,并分析了科技进步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最终根据我国目前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对策,促使国民经济总值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事实证明,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就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黄金芬 《商》2013,(6):196-197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中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类型不同,相对应的,物流发展也极其不平衡,除了国家政策外,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所造成的产业聚集和原始积累的因素。在中小城市,如果国家政策支持不足,物流经济发展状况更体现出了地理位置对其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贵港市的地理交通位置,剖析贵港市物流业的现状,然后提出基于地理位置发展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其动态发展对原有的物流运作提出了挑战,使基于物流链整合的物流产业集群成为必然路径;从集群式供应链的视角,提出了基于物流链整合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而分析了信任机制的重要作用以及物流产业集群中建立和维护信任机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宁昌 《中国市场》2008,(41):22-23,57
本文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论述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物流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本需要,物流是否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深入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体育产业的物流系统,提出发展体育产业物流系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面临着国外先进物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和挑战,既有整体物流企业素质和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有强大的国外物流企业参与竞争和物流市场份额变化方面的原因。文章结合我国物流产业的运作现状,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方针和总目标;加快物流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发展第三物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