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山  李玉菊  李凡  杨子旭 《中国商论》2022,(23):119-122
本文选取2017—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确认与减值情况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报告商誉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但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和平均值整体呈逐年递减趋势;四个板块商誉确认和商誉减值存在差异,主板上市公司计提商誉的平均额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板块,且高额商誉和商誉的高年增长额主要出现在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程度最高,且占资产减值损失和净利润的比值最高;中小板商誉减值风险较高,但损失程度低于创业板;科创板商誉及商誉减值程度最小,但波动规律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资本市场高估值、高溢价的收购,商誉规模快速递增,随着被收购资产业绩变脸,产生的商誉减值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拖累公司业绩。以201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中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商誉和其减值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商誉和其减值对股价具有显著相关的关系。通过对价值相关性和减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识别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A股上市公司集中在2018年年报中大幅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文章讨论了上市公司对于商誉减值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现状,并对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15—2017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OLS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对上市公司确认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总资产收益率与商誉减值计提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济因素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确认商誉减值。利润平滑、CEO变更动机与商誉减值计提比例显著正相关,微利动机与商誉减值计提比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存在盈余管理动机。与现有盈余管理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文章发现上市公司并不存在利用商誉减值进行"大清洗"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2012—2016年,我国A股市场一共发生并购项目19 811起,并购总额10.8万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在A股市场上拥有商誉资产的公司超过半数,并购带来的商誉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商誉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但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严重,减值风险巨大,2012—2016年,我国商誉减值金额五年内增加10倍。上市公司如何防范并购带来的巨额商誉减值风险,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以GIMC公司2017年巨额商誉减值为例,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公司年报数据,以及各种渠道收集的关于GIMC公司并购信息的研究,分析了GIMC公司巨额商誉减值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肖林 《现代商业》2022,(29):115-119
本文选择2016年~2018年进行了商誉减值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师的个体特征(性别、执业年限)与商誉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对企业计提商誉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审计组合中至少会有一名男性审计师,当两位审计师均为女性时,商誉减值率更大;审计师从事审计的工作年限并不会显著影响商誉的减值;来自“四大”的审计师审计的企业的商誉减值率更大。  相似文献   

7.
近期商誉减值频频爆雷,商誉减值风险管控愈发重要,公司治理是其中重要一环。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研究公司股权结构和内外监督对于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在股权结构上,股权制衡度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内外监督上,外部审计质量与商誉减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2014—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6507亿元,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也一直在万亿以上。如此高额的商誉,意味着存在着很大的商誉减值风险。本文选取了掌趣科技连续高溢价并购的案例,主要分析其巨额商誉成因和风险以及产生的后果,并分别针对上市公司、评估机构、投资者、监管部门提出防范措施,为规避商誉减值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A股市场商誉频频爆雷,计提了巨额的商誉减值,本文首先回顾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相关结论;其次按照商誉的确认到后续计量过程的时间顺序,逐步对各环节可能导致减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上市公司、会计准则、评估行业和监管机构等维度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能为相关各方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川 《中国商论》2020,(8):59-60
2018年受经济下行和并购业绩承诺集中到期影响,部分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引发业绩暴雷,股票价格随之出现大幅震荡,商誉减值频发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来应对商誉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上市公司益佰制药计提商誉减值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法)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必须关注两个关键因素:盈利预测和折现率。由于企业的盈利预测、折现率的选择等存在太多的主观估计,商誉可能会沦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手段。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监管,投资者必须高度关注商誉的质量以规避商誉减值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到2020年,沪深两市及创业板商誉从6395.16亿元增长到12080亿元,A股上市公司中商誉由2015年的97.93亿元连年增长,到2020年第四季度商誉高达853.16亿元。几年之间上市公司计提了巨额的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选取教育行业中豆神教育并购康邦科技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购的动因以及减值的原因。最后结合后续的财务效益来分析商誉减值对企业造成的后续影响。最后试对并购方,中介机构以及国家管理机构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优化并购行为,防止高溢价并购下给市场带来的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14—2016年是中小创上市公司并购的高峰期,2017年和2018年已经有多家公司因商誉减值出现了业绩巨亏现象。文章首先分析中小创板块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现状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其次基于并购的角度从商誉产生的根源上对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对于中小创板块上市公司来说,目前商誉更像是一种风险;最后提出遏制不合理并购、谨慎确认商誉等建议对策,以期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以来,在我国政府投资鼓励政策和大公司外延式拓展战略的共同影响下,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活动如火如荼。中国证券市场上因此也产生了不少高估值、高溢价、高价值的企业。文章以汤臣倍健公司收购LSG后的商誉减值情况为切入点,重点利用个案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展开剖析,探讨了关于健康产品公司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在收购案例中,由于被收购方无法实现预期绩效而致使收购方计提高额商誉减值损失的情况比较多,由于计提高额的商誉减值损失往往会使公司运营绩效降低进而产生巨大风险。所以,分析公司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商誉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9期)中关于商誉摊销与商誉减值问题的讨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与国际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对比,结合我国A股市场实际情况,对我国商誉的处理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更加繁荣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不断发生的商誉暴雷事件,已成为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之一,研究梳理商誉会计相关研究成果对有效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CNKI数据库2010—2019年发表的3 178篇商誉会计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对文献总量特征、机构和作者、研究方法以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厘清了我国商誉会计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以期推动我国商誉会计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为降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提供有益启示,为国家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A股市场存在巨额商誉,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减值风险频发,对资本市场造成很大的震荡。本文从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理论着手;其次分析A股上市企业巨额商誉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最后分别从监管、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的角度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许婷婷 《江苏商论》2020,(1):94-96,100
当前我国市场上的并购浪潮仍在继续,再加上监管部门对商誉减值的特别关注,使得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商誉减值的计提不但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也会对外部投资者、监管机构乃至整个市场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当前市场情况,以华谊兄弟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该企业商誉减值问题的影响因素,同时将研究结果扩大至整个市场,基于企业、监管层及投资者三方给出建议,以降低我国市场上的商誉减值风险。  相似文献   

19.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越来越成为影响利润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运用了资产定价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整合管理理论,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描述分析法对商誉进行了规范研究和统计性分析。通过对商誉减值的会计规范进行横向比较,综合比较了中国、国际和美国三个不同准则体系对商誉实质的理解,并对商誉减值的最重要步骤减值测试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在商誉减值处理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其次,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统计性分析研究,并对企业的商誉减值动机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商誉减值的因素主要为合并范围的变化和计提减值准备。最后对商誉减值的处理和商誉理论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