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鄱阳湖县域旅游对促进江西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对这一区域县域旅游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县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县域旅游的吸引动力、营销动力和扶持动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培育兵团城镇化动力,促进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藏区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内地的工业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难以在此复制。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四川藏区的重要产业,以旅游为导向推进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备受各界关注。从国内外研究旅游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归纳出四川藏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逻辑在于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以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化,实现后发优势;而旅游城镇化的动力则源于旅游经济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并由此产生"飞地"和"全域旅游"两种典型模式。未来,四川藏区的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应主要围绕按照旅游目的地体系布局构筑地理空间,以旅游业为主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以旅游业推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之下,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从理论的维度来看,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效益是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契合点。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削弱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从政府调控机制和产品创新机制两个方面寻求乡村旅游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客家乡村旅游发展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客家核心区梅州市为例,探讨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以其为客家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计量地理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鲜明,经历了萌芽、兴起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类型由均匀型向凝聚型演变,并呈集中分布,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中程度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主要来源于外生和内生动力两方面;外生动力包括市场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交通驱动力,内生动力包括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和村落拯救驱动力。针对研究结果对客家乡村旅游发展从市场挖掘、政府支持和保护性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启示性建议。[结论]客家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客家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任耘 《农业经济》2018,(2):22-24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利用乡村发展优势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乡村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典型,同时,城镇化发展又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关系为主要研究脉络,分析了二者相互关系,并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我国乡村旅游需要在人文环境、生态理念、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政府部门协同等方面完善互动机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的新取向与新思维,对其动力机制与实施路径进行明确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引。传统发展理念下,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巨大困境,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内容是经济效益、产业创新、城乡协调及群众生活质量等。建设与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重视规划、统筹发展,在产业创新的前提下建立起城镇化推动经济进步的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二元论,剖析了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经济发展动力、政策体制动力与劳动力转移动力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以揭示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的实质。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脱节,工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带动较小;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城镇服务设施建设与转移劳动力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较大。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由于内生性动力不足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森林养生旅游发展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讨诱导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宏观动力包括国家出台有关森林旅游的政策和福建省相关政策;中观动力包括"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旅游全域化的必然要求、旅游供给侧改革大背景;微观动力包括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养生旅游保健的功能构成吸引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地理区位条件优越,通过发展动力机制的探讨,以求实现森林养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究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机理作用,探讨乡村旅游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模式。[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吉林金州乡进行实证研究,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参考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推演构建乡村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模式。[结果]吉林省金州乡作为吉林省首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试点区之一,该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通过全域范围内发展乡村旅游,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为国内农林复合型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但是该模式在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形式、管理机制与分配机制还有待完善。[结论]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区位条件和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建设不同主题乡村旅游小镇是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动力由内部驱动力、外部推动力和支持力组成.内部驱动力表现为资源禀赋状况、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外部推动力表现为旅游业的竞争压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支持力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设施的完善和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通过分析系统内部各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功能以及外部相关系统的影响和反馈,对驱动新疆地质遗迹旅游开发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构建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其中城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机制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将发展城镇化当作新的动力源泉,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壮大当地的国民经济效益。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程度,研究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为巩固我国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森林公园综合体产生的动力机制,并与旅游综合体、森林公园在特征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将反规划理论引入森林公园综合体的规划中,核心问题是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测算旅游自然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森林旅游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森林旅游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概况、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然后在对国内外主要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外森林旅游理论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森林旅游的价值评估、森林旅游的环境影响与森林旅游管理3个方面,并就这3个主题分别介绍了其研究历程、研究方法、各阶段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同时,对研究中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南省唐河县3个典型村庄进行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宅基地退出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推拉理论研究如何建立有利于和谐推动农村住宅建设用地实现集约节约利用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宅基地闲置违规利用成本太低和对农民向往更加美好生活追求的利益引导不够是影响宅基地利用优化调整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推拉式动力"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强制力,来推动农村宅基地利用的优化调整,更有利于真正实现新农村的内涵建设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从"违规违法成本"、"规划调控"、"闲置宅基地管理"、"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等几个方面强化推力,从"政策法规的宣传、咨询"、"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服务的改善提高"、"宅基地退出机制以及参与式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机制的建立"、"合理的安置补偿"等几个方面营造拉力等,来构建"推拉式"农村宅基地退出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县域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县域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支撑。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动力机制、演变态势等研究内容,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探究了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8.
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及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将农村、农业、农民串联起来,成为扶贫开发中的重要载体。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扶贫的有效模式,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带"的功能仍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针对旅游扶贫中出现的精准度不高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文从空间作用机制、动力机制、受益机制三方面辅以模型进行分析,并基于模型的原理,从景区、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提出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五大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在国家治理方面引入顶层设计的理念。国家治理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文章借助多学科理论对国家治理顶层设计的价值取向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研究,分别阐释了价值取向的权责一致问题、自媒体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政府公信力问题和思维方式问题,动力机制中对牵引动力、监管动力和根本动力的研究,达到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善治,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的诸多领域改革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城乡统筹以及旅游发展方面的改革也不断得到了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重要改革内容,在旅游业的综合发展下对城乡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层面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这也成为城乡统筹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城乡统筹的内涵及与旅游协同间机制进行阐述,然后就旅游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及动力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接着就城乡统筹和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协同模式优化策略加强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