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与经营》2016,(4):220
万像,秉承业界领先的技术、专利、人才等优势,是最早进行智慧城市耕耘的战略实体。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智慧环保""智慧文化""智慧民生"五个维度,全力推动智慧城市落地。智慧城市的序幕在中国徐徐拉开。从国家层面讲,李克强力挺智慧城市建设,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加上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信息化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四化"联动、应对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智慧城市建设正是深化改革的大课题,也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特色"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正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这对于河北而言,则是开启了广阔的发展之门,更为当前河北省1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提供了新契机(目前,全国共有19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互联网思维、人本理念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视野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失衡是城市发展的巨大阻碍。密集的城市人口为城市发展增添动力,稀缺的城市土地成为城市重要经济来源。城市发展必须要注重综合资源的使用,要妥善处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对我国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促进经济转型,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也会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本文从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分析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现状,并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促进经济转型,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也会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本文从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分析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现状,并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面梳理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反思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展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加速发展期和基本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城镇化在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不断增强、促进国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城市高房价泡沫、居民幸福感降低、城乡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居民自由流动而出现的独有的农民工现象,以及产业创新对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支撑力不足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由"单个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到"城市域"的转变;海绵城市、卫星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等新型城市类型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政策指导城乡一体化实践,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完善,制度创新激发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农村与城市开始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话题踊跃建言。数字产业迎新机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愈益凸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数字经济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和需求的多元,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智慧是人类文明前进的灯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信息化与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智慧时代。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城市运行、管理、建设、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文章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时代背景,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中,通过现有城镇空间结构在功能、层次和协调性等方面的不足,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城镇发展和城市运行的巨大影响为契机,指出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生态和智慧型城市成为中国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建立岭南-北部湾地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测度岭南-北部湾地区内粤桂琼三省区新型城镇化的多项指标,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岭南-北部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总体增长的同时,地区差异在进一步加大,其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分化尤其明显。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实行岭南-北部湾一体化战略,提高区域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集聚规模和空间效率的步伐;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岭南-北部湾新兴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1.
文章系统总结了城市标度律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应用情况,发现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匮乏;基于城市标度律视角,分析了广西城镇化滞后问题,采用IU、NU国际标准值法量化评价了广西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广西需要借鉴重庆等地发展经验,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曲线。文章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发挥配置型人口红利、建设“人口友好型”城市、引入城市规模修正系数完善城镇化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广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生态宜居为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对于中心城区在城市规模、产业发展、要素流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在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强区域、弱中心的嘉兴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型城镇化对于中心城区竞争力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嘉兴中心城区发展的现状,并且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嘉兴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0):74-75
<正>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智慧城市"一词越来越频繁的被政府、专家乃至普通民众所提及。智慧城市被广泛认知的意思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通常意义下,智慧城市的关键因素被界定为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  相似文献   

14.
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主要目的在于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是新动能培育中面临着诸多风险,通过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本文指出了在河北省在新动能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其中包括经济增长风险、财政金融风险、就业市场风险、产品供需失衡风险和新动能培育的市场风险等五大风险点。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9,(11)
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必须要客观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与影响,以找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重要抓手。香港、广州及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领先优势明显,成为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与辐射中心。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例,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对已有的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反思,诠释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从框架和方向上探索智慧城市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后进城市的快速赶超及整个大湾区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加快发展需要农业现代化协同支撑,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文章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探究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剖析了城镇化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似逆城镇化的人口从城市前往农村的少数现象,于是便引进"中国式"逆城镇化这一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式"逆城镇化"的深入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来深刻了解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导致人口回流到农村的真正原因,分析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利弊,最终为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广提供思路和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顺应生产力发展新要求,加速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新动能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  相似文献   

20.
《商》2016,(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了极大的成就,同时也极大的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在新时期,要想真正的实现工业新型化、城镇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我国城镇发展,下面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