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应用二维河道冲刷数学模型对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浅水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试验中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预测的断面冲刷深度和试验测定的冲刷深度误差小于20%;随着断面坎高的增加,河道断面冲刷深度逐渐减小,坎高从2~6cm,河道断面冲刷深度在0.38~0.19m之间;随着试验放水流量的增加,河道冲刷总体呈现中部冲刷深度较大,两端冲刷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河道治理对保障河道安全、发挥河流防洪效益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盐铁塘常熟段河道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河道存在沿岸局部地势低、河道淤积严重、河坡冲刷强烈的问题,现状不满足过水与防洪需求。在分析工程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治理对策并分析其效果。结果表明该对策可显著提升河道防洪与排水性能,同时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整治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乌马河太谷县段防洪能力不足、河流侵蚀冲刷的问题,经比选采用了格宾石笼生态治理护岸结构,并通过性能测试与实际施工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格宾石笼在工程应用中具有抗变形能力强、成本低、生态效益好的优势,为今后河道治理护岸工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洪涝灾害会对岸边农田及周围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灾害直接威胁着城区的安全。本次兴隆峡河道治理基于河床稳定计算以及河相分析,规划河道目前现状的河岸综合治理技术。通过河道治理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该河道治理工程可为其他工程治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项沉管式隧道的最大冲深物理模型试验。沉管式隧道修筑过程中需要先开挖后回填,隧道覆盖层与原河道之间存在软硬交界面,在河道发生冲刷时可能形成拦河潜坝,导致局部冲刷加强,影响堤防及隧道本身的安全,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是论证隧道工程合理性的有效技术手段。针对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平水道上的广佛过江隧道工程实例,根据抗冲性的要求选用不同模型沙以模拟河道分层地质和隧道覆盖层,开展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冲刷试验,根据试验成果优化埋深和覆盖层冲刷防护措施,为过江隧道方案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黄河下游长平滩区河段近10年实测大断面测验资料,利用“断面法”对该河段冲淤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河段沿呈冲刷状态,10年来主槽累计冲刷量为4707万m3,不同的来水来沙情况,河道冲淤量变化不同,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冲刷效果好,因此在不影响工农业用水及防汛的情况下,加大上游水库下泄量从而减轻游河道淤积;以及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新技术研究河道冲淤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依托某河道治理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和理正岩土计算软件,对治理过程中河道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原始边坡安全系数较低。在已知安全系数的前提下采用相同的方法反演边坡抗滑桩参数,2种计算结果较好吻合,表明了抗滑桩加固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从效益和成本构建城市型河道断面治理经济优化模型,以本溪城市型河道为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计算。改进后的经济优化模型可按照不同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修正,对于不同类型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试验方式,对基于生物基质河道护岸护坡生态修复新技术指标、施工工艺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项技术后,试验河道护岸、护坡抗水流冲刷的能力可达到6m/s,相比于传统护生态治理方式,更利于植物生态恢复以及多样化的形成,且具有后期可免养护的特点.此外对该项术在北方寒冷地区和城市段河流生态修复应用给予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实现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从生态效能、经济效能、环境效能以及社会效能的角度,对传统河道与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效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河道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方地区的中、小河流大都为季节性河道,其特点是河槽宽浅,河床宽广,占地较多,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洪水源短流促,暴涨暴落,需要有足够的断面来排泄洪水;非汛期则基流很小,甚至干涸,整个河道处于闲置状态.另外,季节性河道若没有必要的拦河蓄水建筑物,区域来、用水矛盾极为突出,一方面汛期洪水峰高量大,不但洪灾频发,宝贵的水资源也白白流走;另一方面非汛期灌溉和其他用水极其匮乏.由于中、小河道特别是季节性河道面广量大,提高其防洪标准投资巨大,而国家防洪投资重点是确保大江大河治理.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季节性河道丰富的水土资源,使治理工程不但具有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还具有巨大的灌溉等产出效益,则可以调动地方办水利的积极性,也为国家骨干河道治理解决全流域防洪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把河道作为一种资源,就如何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二维水沙耦合模型,对辽河铁岭段采砂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考虑河道安全对开采砂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砂后,河道沙坑局部易产生横向水流,对侧向河床冲刷深度作用明显,影响河道安全。沙坑面积影响度最大,其次是冲刷深度,进口流量影响程度最小。为保障河道安全,辽河铁岭段年开采最优量应控制在400万t以下。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长兴岛2#河道主渠上、下游比降较大,水流对岸墙和河底冲刷严重。渠底总跌差2.9m,考虑基础安全性和节省工程量采用两级跌水工程调整河道比降,减小河道流速。文章介绍了多级跌水工程的主体布设,各级消力池长度、消力坎高度的计算,地基处理方法等,以期为类似地基条件下新建多级跌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黄河山东段河道大型水库建设带来的洪凌安全隐患,此次研究将通过回归模型和实测断面法来计算和分析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并构建河道水动力模型对洪水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河道冲淤规律对防洪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山东河段年均冲淤量的预测值为0.081×1011kg,淤积情况下河道断面比实际情况更高的水位,水位线最大相差为1.6m,易造成河岸冲刷,威胁人民安全。此次研究能够有效为水库假设提供理论支持,对河道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量分析河道整治工程投资风险,建立多目标灰色关联投资风险评价模型。以海城市海城河为例,对其治理投资风险灰类的权值利用灰色综合评价值进行计算,并按照最大权值原则评价该河道治理投资风险状况,研究成果可为河道治理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宁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红桥镇河段行洪断面狭窄、无防洪工程措施、土堤边坡水流冲刷坍塌、洪水过岸损毁农田及淹没城镇设施等问题,根据红桥镇防洪整体规划,结合长宁河山区河流暴雨洪水特征、河道地形地质条件及生态环保景观建设要求,按照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论证。结果表明,设计优选的六角空心预制块生态防洪堤方案,能提高治理河段的防洪标准和行洪能力,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和城镇水景观,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小河道生态治理为案例,以"人-水-生态"为基本理念,以生态水利为指导思想,通过对河道现状问题分析,确定设计思路及主要措施,以河道典型断面的生态水利设计为重点,给出重要计算过程及结果展示,主要包括边坡及河底、水工挡墙、景观规划园路及堤顶巡河路、水生动植物等内容的设计思考,以此为设计师提供水安全和水生...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寒山区八宝河祁连县城区河道情况和“以人为本”的河道治理思路,提出河道治理的技术方案,以及该方案应当采取的有效措施,同时分析该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提出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为今后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毅超 《水利技术监督》2023,(3):141-143+176+187
为实现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要求,研究基于预制混凝土波浪桩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方法。文章给出河道治理的工程概况以及地质条件,设计预制混凝土波浪桩施工方法,给定波浪桩具体工程参数,获取河道堤防稳定系数,设定预制混凝土波浪桩施工流程,实现河道治理工程的波浪桩施工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施工完成的一个月、三个月和半年内,各个标记点的抗滑稳定系数,均符合正常和非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容许级别,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乌沙河(望城段)河段治理旨在补齐乌沙河流域防洪短板,完善南昌市北城区封闭防洪体系。为恢复治理河道防洪、排涝及生态景观属性,基于“自然河道设计”理念,从河道整治、新建防洪堤、生态修复等方面对治理措施进行详细论证分析,优选联锁式生态混凝土护岸和网格植草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和生态袋护坡堤型结构。设计方案具有良好防洪、排涝和生态修复功能,可为生态河道治理和人水和谐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