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军、工、农等各个领域均有着广泛的运用;甲醛生产用铁钼催化剂与铁钼法工艺的进一步推广使用以及高浓度甲醛的进一步推广运用密切相关。因此,文章从铁钼催化剂的活性成分出发对其失活表现、失活原因以及改进方式进行探索分析,以期能对业内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装置采用D.B.Western,INC甲醛生产技术,通过反应器中的铁-钼催化剂使甲醇氧化生成甲醛和水,从反应器出来富含甲醛的气体从吸收塔底部进入,被顶部进入的工艺水吸收形成甲醛产品。甲醛产品实际上就是力求趋于平衡的可溶性低聚物的混合体。在吸收过程中吸收塔的设计、温度、PH值、填料层循环量大小等因素对吸收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甲醛工业迅速发展,银法甲醛生产技术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装置规模也走向大型化,最大单套装置能力达到20万t/a。近十年来国内先后从国外引进6套铁钼法甲醛生产工艺,以前国内铁钼法催化工艺的甲醇单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高,近年来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后单耗下降很快,已基本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同时电耗也大幅度降低,个别装置达到了20kWh/t以下国际领先水平。1.产能扩展迅速截止2005年底,我国甲醛生产企业超过300家,总生产能力约为1050万t/a(包括闲置的装置),居世界首位。其中山东的生产能力最高,达到120万t/a以…  相似文献   

4.
阐述PASSIM卷烟机烟支定点搓转装置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应用效果。该装置技术上属于行业首创,不仅增强了设备柔性化生产的能力,满足PASSIM卷烟机在线激光打孔的工艺需求,对于不同卷烟机型、不同规格卷烟(细支、中支和正常支)在线激光配套打孔工艺生产都适用,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4-丁二醇装置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将精甲醇作为原材料,制作生产出甲醛,甲醛与乙炔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丁炔二醇,其中含有数量较少的甲醛副产品,经过精馏等措施可以获取到废甲醇,精制以后的丁炔二醇经过氢处理合成粗丁二醇,再次进行精馏处理以后获得到纯度为99.5%以上的1,4-丁二醇。一般情况下,装置中的废甲醇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采用先进的回收工艺进行回收处理,不仅可以提升废甲醇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因为废甲醇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1,4-丁二醇装置废甲醇回收工艺的应用,为其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了以各种原料为基础生产甲醛的生产工艺,供生产厂家和研究人员参考。以甲醇、空气做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是目前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工艺。甲醇过量氧化法(银催化剂)设备投资成本低,但是只能生产低浓度的甲醛,需要在工艺上改进。空气过量氧化法(铁钼催化剂)设备投资大,但是可以生产高浓度的甲醛。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甲醛,还处在研究阶段,希望此研究对甲醛生产工艺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甲醛生产第一大国,截至2004年9月,生产能力已达850万吨/年,主要用于生产胶粘剂,还可用于汽车、电子、轻工、农药等行业,预计到2005年我国对甲醛的需求量可达380万吨。虽然我国甲醛生产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提高装置规模、完善产品结构、加快下游产品开发等仍然是我国甲醛工业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8.
陶卿  冯雷 《化工管理》2023,(24):116-119
甲醛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出现DCS系统中操作员站控件按钮、历史趋势丢失问题,通过原因剖析提出初步处理方案,在处理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在进一步原因剖析中发现两个问题诱因竟回归至同一问题。在解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熟悉了甲醛装置DCS系统的同步机制,了解黄页文件在同步机制中的作用,并对甲醛装置DCS系统的黄页管理做出相应的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9.
贾镜渤 《化工管理》2022,(34):156-158
可溶酸液相合成法制备三聚甲醛工艺是目前研究时间长、工艺比较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工艺路线。三聚甲醛、甲醛和水可形成共沸物,因此加入萃取剂进行萃取精馏是传统的工艺。该工艺包括甲醛浓缩工序、三聚甲醛合成工序、三聚甲醛萃取精馏工序、稀甲醛回收工序。甲醛在硫酸催化剂的催化条件下生成的三聚甲醛浓度2%~4%,浓度较低,且伴有副反应发生,需要进一步的提纯。三聚甲醛作为聚甲醛生产过程的重要中间单体,其品质非常重要。水、甲酸、甲醇等杂质影响聚合反应,因此在三聚甲醛合成精制过程中,控制上述三者的浓度在三聚甲醛产品的品质管理中是重中之重。同时在该工艺中存在管线设备阻塞、腐蚀和反应液白浊等影响连续生产的因素,必须做好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10.
铁钼法甲醛制备是当今全球比较先进的生产甲醛的工艺,以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钼为催化本体,在列管式反应器内发生反应,该工艺具有产率高、单耗低、反复开停车、催化剂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投资大,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调整导热油的温度来维持反应的转化率,正常转化率在92-94%之间.  相似文献   

11.
文欣 《化工管理》2012,(5):102-103
<正>仿瓷餐具是一种以树脂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外观类似于瓷的餐具,比瓷坚实,不易碎,而且色泽鲜艳,光洁度强,极受儿童喜爱。但也有新闻报道披露了国内个别仿瓷餐具企业在生产原料中混入尿素甲醛树脂(脲醛树脂)、以降低成本的违法行为。作为工业原料,脲醛树脂在一定高温下会分解出致癌物——甲醛。一石激起千层浪,消费者对此忧心忡忡,那么仿瓷餐具到底有没有毒,可不可用呢?对此,记者走访了业内专家学者。毒从何来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生产活动开展中,注重性能可靠的生产装置运用,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结合当前石油化工装置的实际应用状况,可知其工艺管道设计是否合理,关系着装置性能可靠性,影响着石油化工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应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法增强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合理性。基于此,本文就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多的煤气生产厂家都是采用低温甲醛洗工艺来进行煤气脱硫,但是就目前来看,随着对煤气中脱硫要求的提高以及部分气化厂调整了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也发生改变,所以导致目前的低温甲醛洗煤气脱硫工艺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生产要求的需要,所以对其脱硫过程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迫在眉睫。本文从影响脱硫的因素出发,详细阐述了对脱硫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优化的思路并提出了一定的优化方案,来不断完善对低温甲醇洗工艺中煤气脱硫过程的操作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甲醛及其下游产品在木材加工业,建材业,塑料工业,化学工业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和小氮肥厂转产等因素,中国甲醛生产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据推算,至2005年底中国甲醛生产装置将超过439套,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172万吨/年,将比上年增长13%左右。2005年上半年的甲醛产量已突破342万吨,预测全年将达到680万吨左右。预计2010年,中国甲醛的需求量(产量)将达到900万吨左右的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聚甲醛替代37%的甲醛水溶液,可以合成热塑性酚醛树脂。以热塑性酚醛树脂生产中排放的全部废水、多聚甲醛、苯酚为原料可以合成热固性酚醛树脂。这一联产工艺,不但彻底解决了酚醛树脂生产企业的废水排放问题,且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从改善柴油加氢装置工艺条件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深度加氢脱硫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改善加氢反应工艺条件,来提高加氢脱硫的效果.主要方法有:对现行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新建能够适应生产超低硫柴油的装置,优化装置的运行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正臣  陈潇涵 《化工管理》2023,(31):139-141
70 kt/年聚丙烯装置于2005年12月建成投产,装置工艺整体运行平稳。该装置多次开发生产高熔指聚丙烯产品,总结出适合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的成熟生产经验,高熔指聚丙烯产品生产稳定、合格率较高,客户评价较好。文章分析了影响高熔指聚丙烯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提出工艺操作优化、专用外给电子体使用等对策,有效解决了制约高熔指聚丙烯产品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莱昂得尔化学公司开发了直接氧化技术将丙烯、氢气、氧气转化为环氧丙烷 (PO) ,该公司将在美国纽敦 -斯奎尔建设中型装置 ,以进一步将此工艺推向工业化。该技术投资费用比现有的PO工艺装置要低得多 ,生产费用也比现有的PO工艺装置要低 2 2美分 kg。现有生产PO的工艺采用氯醇法路线或Oxirana技术 ,后者生产PO同时生产苯乙烯单体 (SM)或叔丁醇 (TBA)联产品。一步法直接生产PO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性优点 ,直接生产PO的装置费用大大低于PO SM、PO TBA或氯醇法装置 ,同时由于无联产品 ,投资决策不受联产品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甲醛工业发展至今,生产和消费均已唇世界首位.并且在规模、产量、质量、技术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甲醛生产能力达1223.6万吨。预计2006年将超过1300万吨:年生产能力达到或超过10万吨/年的企业已超过25家;在生产方法上已从单一的“银法”逐步变化到“银法”和“铁钼法”共同发展的格局。预计2010年.我国甲醛生产能力1410万吨、产量1000万吨、装置总开工率71.6%。[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甲醛制备装置中制约银催化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提出延长银催化剂使用寿命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得出大量的生产数据,通过分析总结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保持银催化剂活性和延长银催化剂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