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企业如何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24-125
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合理确定各个会计期间固定资产折旧额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对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进行比较,指出加速折旧法的优越性,并总结企业选择折旧方法的一般规律,给相关使用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一直以来采用的直线折旧法日益显示出其弊端,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企业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因此,采用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助于企业长远经济发展的加速折旧法已是当务之急。加速折旧法的优越性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日益显现,而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推广、采用加速折旧法提供了重要保证,运用加速折旧方法捏现时的经济环境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企业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固定资产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原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特别是加速折旧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在使用中逐渐呈现出一些缺陷,而一种新兴的加速折旧方法——余额渐减法正被企业广泛采用。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汹涌发展,规模经济在不断地改写着人类的历史。而规模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着企业规模的日前扩大,从而对固定资产的规模的发展有了更大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加速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固定资产不断地更新改造。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  相似文献   

4.
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规律来看,我们可以考虑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逐渐转移,采用平均年限法,也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效用和服务潜力逐渐消减的规律,考虑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常见的折旧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东辉 《时代经贸》2013,(20):95-95
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每期计提的折旧额会有所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当期的应纳税额,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而且,由于折旧的计提数额一般较大,也就使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入手,并以宏光公司为案例就企业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若企业对更新速度快的固定资产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则可使会计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有效价值,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出资产必须具有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真实谨慎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信息。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说,不同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其经济利益实现方式相适合的折旧方法。但当前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企业普遍偏好且采用平均折旧法,从而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产生着负面影响。其表层原因,是我国现行相关会计制度缺乏刚性,现行税收政策采取了限制加速折旧的导向;而其深层原因,可能还在于国家税收利益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和税务问题,世界各国对此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目前我国会计学界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应以平均年限法为主,有限制地使用加速折旧法。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及国际惯例,同时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应全面采用加速折旧法。现行的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推行的就是第一种观点,本拟就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防范固定资产减值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作为加速折旧的重要方法,正是通过加快固定资产成本的补偿速度来实现资产保值.本文在分析加速折旧法优势的基础上,将两种折旧方法进行对比,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使加速折旧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每期计提的折旧额会有所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当期的应纳税额,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而且,由于折旧的计提数额一般较大,也就使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入手,并以宏光公司为案例就企业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利润与税金的支付,而且会影响企业折旧基金的累积速度与规模,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因此确定合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十分重要。本文详细阐述加速折旧法的一些内容,并结合某一国有铁路电缆工厂实例,分析采用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折旧法的各自优、缺点。折旧过程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补偿过程,而该工厂采用的直线折旧法存在一定的缺点,而加速折旧法能较好地弥补其缺点。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计算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尤其是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年限是以“实际经历年限”为准,而不是企业“会计年度”的年限,且增加固定资产当月不考虑在内。即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是在当年3月份,固定资产折旧第一年的时间不是4月至12月,而是4月至次年3月。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折旧仍以直线法为主,加速折旧法适用范围太窄、限定太定,扩大加速折旧范围势在必行.9月24日召开的国务员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现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扩围.本文先后从颁布新规的背景、新规内容、加速折旧的理论依据、我国加速折旧的方法、加速折旧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可以使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进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本文详细阐述几种常用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及其纳税筹划,并举例分析企业在采用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所得税额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负担的所得税现值最少。  相似文献   

16.
直线法、缩短折旧年限法或者加速折旧法是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对于某一特定固定资产而言,无论采用那种折旧方法,企业所提取的折旧总额是相同的,所抵扣的应税所得额并由此所抵挡的所得额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每年所抵挡的所得额,及由此导致每年所抵扣的所得额。因此,我们探讨企业在具备采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条件下,选择采用哪种折旧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税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及配比原则的要求,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等四个方面。下面就固定资产折旧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固定资产原值对折旧的影响;二是不同的折旧方法对折旧以及纳税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会计准则,可供企业选择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也称为直线法)、工作量法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不管选择何种方法,折旧额均会受到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文章就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折旧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日常的大部分精力都是放在现金流的管理中。对现金净流量的关心要远胜于对会计利润的关心.许多日常的财务决策也是从这个角度作出的。根据计算现金净流量的简略公式: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折旧,可以得出,折旧作为现金流量的一个增量,它的多少是调节企业现金流动状况的重要依据。从长期来看,无论采用什么折旧方法,在设备使用年限内所提供的现金流入量总额是相等的,但从短期来看,加速折旧法可以提早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不同的折旧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风险及现金流量,进而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市场价值以至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都将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作出选择,对固定资产折旧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认识,选用切实可行的折旧政策。  相似文献   

20.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分为平均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与平均折旧法相比,加速折旧法主要具有两个优点:一是通过税收筹划可以节约前期税收支出;二是通过合理分配现金流量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于固定资产具有资金占用大、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加速折旧法的应用对于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