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略论农业的弱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敌  明洋 《农村经济》2004,(11):74-76
我国的农业同其它国家的农业一样是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 ,是天然需要支持和保护的产业。但我国农业的弱质性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农业弱质性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特点 ,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业弱质性的主要对策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三是加快农业保险进程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规范农村信用社 ,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以此改善农业的弱质性 ,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农业弱质性若干表现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锋 《农村经济》2004,(11):77-78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弱质性产业,并表现出了许多弱质性的特征。因此,遵循经济规律,探讨农业弱质性形成的根源,追溯农业弱质性形成的依据,对于更有力地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农业的弱质性一直是困扰产业兴旺的关键,究其原因是农业从生产到加工、销售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要素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小散农户无法分享现代生产力的"蛋糕"。2017年,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开展了稻米产业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也是不易吸收人力资本和投资品的产业。因此,世界各国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把农业视为一个特殊产业实施各种支持和保护。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弱质性更加突出和明显。尤其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粮棉油等...  相似文献   

5.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自身特性(弱质性、基础性、多功能性)要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相对于其它产业而言,属于弱质产业.一方面,农业生产可能会遭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自然条件的好坏,不确定性很大;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取决于市场供求,在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情形下,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价值实现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一个直接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高的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农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需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一、政府调控的必要性在农业发展中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因为1、农业的产业特征———弱质性农业生产经营条件长期较差,耕地等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日益减少,抗灾能力脆弱;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较落后,科技含量低;真正的农业产业链仍然较短。2、农业市场严重的不完全性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农产品现货、期货市场发育不良,农产品(尤其是粮食…  相似文献   

7.
论农业的弱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虹 《农业经济》1997,(5):20-21
论农业的弱质性施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工业相比是否具有竞争力,农业是否是一个弱质产业,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关系的基础。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试从农业与工业比较利益的角度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也是极需其它资源和投资的产业。因此,世界各国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把农业视为一个特殊产业给予各种支持和保护。江津市是一个农业比重大的城市,1995年虽然实现了农业连续10年丰收,由于经济体制处于转变时期,受比较利益等因素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业的弱质性更加突出和明显。“九五”期间,要保持粮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有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长期积累的产物。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然而事实上,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并不稳固。农业具有弱质性,这意味着农业发展的困难。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农业弱质性的矛盾,决定了“三农”问题的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0.
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支持与保护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政策措施。为什么要支持和保护农业 ,这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及其特殊性质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经济运行乃至国家自立方面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 ,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是弱质产业 ,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生物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特点。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存在着经营风险 ,还存在着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作为经济效益低、风险性大的弱质产业 ,…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农业生产和经营进行调节,减少其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的收益,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风险原因分析农业是弱质产业,容易引起市场风险。农业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具有天生的弱质性。首先表现为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性,承担着高强度的自然风险。据统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加快农村奔小康的过程中,如何把农业、农民引向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立自强的高效益产业,使农村经济体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是摆在各级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把守好三重关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源头生产关。农产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抓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管理,完  相似文献   

14.
农业弱质性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农业弱质性的本质原因在于农产品处于产销链的末端;需求弹性小,大部分部产品不能久贮以及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一些情况加重了这种弱质性,农业弱质性不止给农业带来损害,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减轻,克服由此产生损害的根本措施在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促进农产品生产,运销一体化,使农产品生产运销各环节获得大致相等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农村奔康致富的过程中,如何把农业、农民引向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主自强的高效产业,使农村经济体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喻杰  张川昌 《农业经济》2014,(5):117-119
目前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获取的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属于弱质型产业,农业中小企业属于弱质企业,使其融资渠道受到诸多限制。普遍存在的筹资困难制约了农业中小企业在经济优势中的发挥。在当前的具体情况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不断开发适应农业中小企业筹资的新品种,加强金融创新,并科学地选择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和农业保险农业是弱质产业,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自然风险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我国尤为突出。然而农业是唯一的粮食来源,粮食生产对于人口众多,农业灾害频仍的我国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支援农业有多种方式,财政信贷方式最常用,配合价格和税收。然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风险的防范和补偿。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的水利地位,保证农民在受灾后的生活稳定和农业生产活力的连续性。既然认识到农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和我国农业的落后状态以及庞大的农业人口,灾害补偿就必须加以…  相似文献   

18.
今后5年到15年,我国国民经济将实现向工业化中期成熟阶段的结构转型,国民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持续扩大。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的农业,却一直是个弱质产业。近几年,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农业份额急剧下降,出现停滞甚至萎缩,这不仅使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加剧,而且严重阻碍着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信息市场主体的分散性和客体的弱质性等外部条件与环境制约着信息市场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快培育信息市场主体,健全、完善农业信息市场体系,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政府、企业及银行的关系(一)政府1.政府与农民——矛盾与利益共同体:我国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质群体,而棉花也是弱质产业,棉农也是弱质群体。政府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农民利益,扶持弱质群体,维护农村稳定,政府与农民是共同利益的统一体。但政府面临的难点也多。政府在宏观决策方面,既要保护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