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实 《浙江经济》2023,(4):17-19
中国未来要实现三大目标,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本世纪中叶经济发展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逐一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加速经济增长。据测算,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GNI)要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则需要每年保持7%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2.
《首都经济》2014,(4):11-13
2014年年初,《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3年的最新经济数据(截至2月23日),以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供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孙哲 《辽宁经济》2009,(2):32-33
如果问中国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回答当然是实现人均GDP约为6000美元小康社会目标。中国人渴望富裕的梦想有望在21世纪50年代首次实现。按照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推算,人均约6000美元的目标离我们确实不远。但是,如果按照现有的经济消耗水平推算,即便不考虑世界战争、社会动荡和经济自身的周期波动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仅仅资源消耗水平约束这一项,就足以使这一梦寐以求的目标变得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4.
《广西经济》2005,(9):1-1
又是金秋收获时节,广西在2004年如期实现了“三突破”目标,2005年前半年也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根据经济的运行情况和严谨的可行性分析,今年我区人均GDP将达到1000美元。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阶段,既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期,经济社会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东部沿海省市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总量显著扩大,并在6~8年的短时间内实现了总量翻番。对广西来说,在这一时期,既要借鉴经验,冷静面对风险,更要把它当作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来对待,发挥后发优势,全力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五”广西经济发展回顾及“十一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爱斌 《广西经济》2005,(12):12-14
“十五”时期,广西经济发展相继实现了两个重要目标。2004年实现了以GDP突破3000亿元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2005年将实现以人均GDP突破10130美元为主要标志的“双过千”目标,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将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表明“十五”是广西经济发展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时期。回顾“十五”发展,展望“十一五”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体经济》2009,(5):28-29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上年水平,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很大。GDP增长率虽然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折算,届时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中国的城市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单位,如何科学、合理地预测设定2035年的GDP目标,对于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部分代表性省会城市为例,介绍如何使用多种方法预测、设定城市2035年GDP和人均GDP水平,从而为中国的城市预测设定2035年的GDP和人均GDP水平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到2003年底,天津市继深圳、上海、广州和北京之后,人均GDP一举突破3000美元,实现了“三步走”目标的第一步,并为后两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从国际和国内的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经济发展将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EKC曲线为基础,收集整理了1984—2014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数据以及1960—2014年日本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数据,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EKC曲线呈倒"N"型,存在拐点;日本的EKC曲线呈"N"型,存在拐点。最后,通过研究日本1960—2014年的EKC曲线,预测中国EKC曲线的未来走势,发现中国的碳排放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