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新 《金卡工程》2005,9(11):72-7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办公条件的较高追求,建筑智能化与现代建筑的巧妙结合已成为当今发展的趋势.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使原来建筑物从单纯注重弱电系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然而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否真正做到系统集成,还是系统的简单累加,如何理解和设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做一些深思.  相似文献   

2.
李正伟 《投资与合作》2014,(12):292-29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并大量应用到建筑设备中,促使建筑逐渐向智能化发展。近年来,在现代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互渗透下,逐渐将普通建筑推向智能化进而打开建筑节能模式的市场大门。早在90年代,我国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尝试组建智能建筑,且相继取得成功。例如:上海地标建筑“金茂大厦”就是智能建筑的代表。主要通过计算机对建筑内部设备进行电子化、信息化控制缏于更好地提高建鲥走用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智能建筑中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与建筑节能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具体设备控制及冷热源控制。  相似文献   

3.
《金卡工程》2011,(8):35-35
在现代社会,把楼宇对讲联网集成多种功能,集停车、消费、门禁电梯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模式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智能建筑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面前,而楼宇对讲作为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必将和报警系统、消费系统等生活系统联网,实现联动控制,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一指定天下”。从而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11,(Z2):35
在现代社会,把楼宇对讲联网集成多种功能,集停车、消费、门禁电梯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模式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智能建筑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面前,而楼宇对讲作为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必将和报警系统、消费系统等生活系统联网,实现联动控制,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即可  相似文献   

5.
刘伟 《投资与合作》2011,(8):167-167
本文详尽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定义、结构、功能,智能建筑的发展以及我国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作者根据多年来专职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行业的实践和体会,解析了如何更好地实现智能建筑目标和智能建筑必将是未来建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佳信 《证券导刊》2011,(3):86-86
广东安居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楼宇对讲行业龙头企业、国内楼宇对讲系统及智能家居系统最重要的集成生产商和系统方案解决提供商之一,公司集研发、系统方案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主营产品包括楼宇对讲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以及新开发出的防盗报警系统。作为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单位、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行业标准第一起草单位、无线报警控制器国家标准主起草单位,  相似文献   

7.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它的兴起与发展始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是办公自动化发展的产物,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它为用户提供了合理的布线方式,为现代高层建筑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一、标准和规范  1.标准  (1)ISO/IEC 11801 《建筑通用布线国际标准》  (2)IEEE802 《标准》  (3)EIA/TIA 568A 《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  布线标准》  (4)EIA/TIA 569 《商业楼宇电讯线槽及其间隔  的…  相似文献   

8.
《金卡工程》2012,(10):33-33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重点提出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国务院在2011年最新审议通过中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刘平 《金卡工程》2005,9(9):41-44
楼宇自动化系统对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监控。本文通过广州某高尚住宅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介绍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楼宇自动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金卡工程》2007,11(6):71-73
一、系统概述 楼宇对讲系统作为一项必备的门禁控制系统,利用可视对讲识别访客,杜绝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我们为该小区设计的楼宇对讲系统采用佳乐牌DH-1000A型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它可完成楼宇可视对讲、紧急报警、图像监视以及遥控开锁等功能,为住户的安全防范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13,(6):59-59
展会简介在物联网、云计算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热潮推动下,楼宇、家居等建筑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特别是在今年初,绿色建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住建部预计今后每年绿色建筑数量会翻一番,将带动建筑智能化市场井喷式发展。广州国际楼宇、家居智能化应用技术及产品展览会聚焦智能化技术在楼宇、家居中的广泛应用,顺应国家相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3,(5):56-56
展会简介在物联网、云计算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热潮推动下,楼宇、家居等建筑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特别是在今年初,绿色建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住建部预计今后每年绿色建筑数量会翻一番,将带动建筑智能化市场井喷式发展。广州国际楼宇、家居智能化应用技术及产品展览会聚焦智能化技术在楼宇、家居中的广泛应用,顺应国家相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2,(5):4-5
与传统的建筑领域相比,智能建筑行业绝对算得上是大建筑业里的“少壮派”:它起步晚,发展快,而且以涉及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著称,可谓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那么,本身就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智能建筑业,应该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呢?目前,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黄久松会长表示,行业仓业府本着以智能建筑工程为主线。  相似文献   

14.
低节能效率、低管理效率、低建筑安全系数、低使用的方便性传统建筑电气设计相对于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缺点。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之下,人们也提高了对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要求,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便是在这种要求之下而诞生的。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如何进行智能建筑电气安装的质量控制从而使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丁武  何引军 《金卡工程》2004,8(8):72-73
智能小区是在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考虑对小区内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优化,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同时拥有高效率、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而言,下列工程中,属于分部工程的是(). A.玻璃幕墙工程 B.智能建筑工程 C.工业管道工程 D.土方开挖工程 答案:B 解析:建设工程可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是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等.  相似文献   

17.
1.一卡通管理系统(ICNS)概述 广电智能建筑中一卡通管理系统要能通过一张卡实现一卡多证的身份识别,同时要能和广电智能建筑中物业综合管理系统、IBMS系统、电视工艺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广电智能建筑的综合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提供一个方便、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系统可实现内部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证券市场的功能证券信用品种或社会金融资产形成数量的多少是衡量现代国家金融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证券市场的功能越来越被现代各国所重视并广为利用。现代证券市场主要有三大特殊功能,简称为“三A”功能。1.财富积累功能。证券市场是证券信用的中心,是储蓄和投资的桥梁。通过证券可将社  相似文献   

19.
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自从2010年10月签订技术协议以来,经过自动化人员和厂家技术人员努力,已完成资料收集、系统建模、设备安装、软件调试、信息接入、功能测试、技术培训等工作.目前已在枣庄供电公司自动化机房试运行,基本实现了SCADA和PAS功能.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制定施工规范,标准化作业,责任到人,制定班组绩效等方法,使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达到了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林琳 《银行家》2002,(10):44-45
不久的将来,智能住宅将作为一种真实的生活选择,让人们更为贴近现代化的生活. 正在兴建中的清华同方科技广场是由两幢高度为109米的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它不仅将成为北京中关村地区的最高建筑之一,也将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楼宇.在不久前召开的"清华同方e-Home--智能商务楼宇与现代数字办公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认为,清华同方科技广场将对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