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2006-2007年对中国西部和中部12省区的农户调查所反映出的资金流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而在我国现阶段,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离农"有其必然性.应该以发展的观,最看待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的破题,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目前的现实选择则是鼓励各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在农村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王彦青 《河北金融》2013,(12):3-4,1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出台文件强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支农力度,支持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河北省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贯彻文件要求,涉农金融服务主体日益增多,信贷产品不断创新,资金分布也更趋合理.但仍需健全壮大基层涉农机构,建立县域涉农贷款的投放激励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助推涉农信贷发展,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农村信用社信贷创新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部地区一些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出现萎缩,陷入了"乡镇企业贷款收不回,农户贷款放不出,民营企业贷款不能放"的尴尬境地,增量存贷比严重偏低,生存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我们对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市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查,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引起农村资金潜在需求变化,进而影响农村信贷需求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为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推动信贷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从经济货币化程度、服务设施与环境、涉农贷款核心业务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指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存在服务群体分散化和信贷抵押稀有化、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市场发展不健全等供给侧制约因素.之后从农村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端服务普惠状况、商务交易类网民使用规模与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最后结合两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村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供给侧路径:一是拓展基本服务渠道,二是激活普惠信贷模式,三是改良征信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从经济货币化程度、服务设施与环境、涉农贷款核心业务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指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存在服务群体分散化和信贷抵押稀有化、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市场发展不健全等供给侧制约因素.之后从农村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端服务普惠状况、商务交易类网民使用规模与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最后结合两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村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供给侧路径:一是拓展基本服务渠道,二是激活普惠信贷模式,三是改良征信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发育不健全,应积极开拓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实施"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对于发挥金融服务职能,实现对农村地区发展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东莞市为例,分析东莞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金融机构短缺、农村信贷薄弱、涉农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以及民问金融等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对解决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农村信贷扶贫现状,改善贫困农村地区信贷供给状况有三种可选择路径:一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都应以合作制为重点;二是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应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包括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还包括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合作;三是贫困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应坚持市场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主主要是为农村社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通过近五年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联系城乡经济重要的金融纽带”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信贷营销创新与突破方面已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金融支农服务弱化,农业信贷投入不足等问题,要通过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基层涉农金融机构的支农合力作用等对策加以解决,以支持"三农"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