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为高管炒作顶尖硬件配置的“暴力营销”背后,是华为面临智能手机硬件快速升级的巨大技术机遇和缺位中高端市场的严峻利润压力。 “华为终端部门的人都太老实,缺雷军这样的‘大忽悠’”。传闻2011年末华为一位高管如此感叹说。当时小米炒得火热,雷军因借苹果炒作。被业内嘲笑为“雷布斯”。仅几个月后,  相似文献   

2.
《IT经理世界》2011,(5):60-67
华为总裁任正非对终端业务有三个明确的指示:第一,毫无疑问,终端将是华为“云管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华为终端要成为这个领域重要的玩家;第三,到2012年,销售要超过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我们去年的销售额是1.7亿美元,今年至少3亿美元,全年增长。7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未来3年我们都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谈到自己公司未来的成长,张平安颇有些意气风发。在去年下半年担任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赛门铁克”)首席运营官和实际负责人之前,他曾经主持过华为光传输的产品研发,还负责过华为的拉美市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4.
在余承东张扬的“武艺”背后,是华为内部早己司空见惯的高压氛固,而余承东试困通过公司从朱有过的“张扬”表现,树立华为能被大众市场按受和欢迎的新面孔。  相似文献   

5.
阮青 《IT经理世界》2013,(24):94-95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马悦戏称他带领的团队是“红七军团”,因为团队成员来自华为原中国区行业市场部、原华为赛门铁克合资公司、华为软件部门、  相似文献   

6.
华为不仅要为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淘金”提供“工具”,也要亲自体验互联网“淘金”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危机感让华为不得不“算计”云,但它真正需要“算计”的却是如伺对抗自己。  相似文献   

8.
程建岗 《董事会》2012,(6):37-37
如果华为没有了任正非这样深孚众望的精神领袖,轮值CEO的相关制度、机制,能否在中国传统的“权威文化”下、在华为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下,有效地、甚至正常地运转,确实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1日,海尔集团公司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洗衣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为”牌程控交换机荣获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  相似文献   

10.
郭蒙 《中华商标》2008,(11):20-20
近日,从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处获悉,该所律师于10月14日为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及美国市场其他手机电话和设备进口商在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涉及337条款排斥令的诉讼中赢得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张华强 《董事会》2010,(8):64-65
担任中兴通讯总裁达6年之久、功劳甚多的殷一民突然卸任,立即引来外界关注。知情者认为这和“死对头”华为竞争有关,因为与华为相比,中兴发展过缓。中兴董事长侯为贵并不回避这一点,不过他指出,两者通过竞争,“实力、能力、企业素质都在迅速提升”。如此说来,中兴强化竞争态势,内部“换将”,走的是一条“强己以存”的路子,并非外界所猜测的那样“算人以存”,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2.
“如果在金茂大厦里看见不着正装、手拎电脑包、行色匆匆的眼镜男,那他八成是华为的人。”这曾是“金茂人”对于华为上海员工的调侃。然而现在,金茂里那些西装革履的“白骨精”们将不得不向华为人投来艳羡的目光。因为.正当他们为公司去年的表现忧心忡忡之时,华为员工却收到了一份令人欣慰的公司成绩单。  相似文献   

13.
“我是谁?”——这个哈姆雷特关于自我认知的经典追问,如今也是诸多企业家对自己企业身份的困惑。日前访问总部位于杭州的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本是华为和美国3COM于2003年组建的合资公司,2007年,3COM同华为达成协议,全资收购了合资公司。  相似文献   

14.
深圳华为公司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通信设备制造商,2001年9月该公司光网络传输研发部3名员工以“读书深造”等名义辞职。这3名员工离开华为后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沪科科技公司”,生产与华为公司研制的光传输产品类似的产品,并先后从华为挖走20多名技术人员。2002年10月UT斯达康公司以1500万美元(含期权)的价格收购了沪科公司光传输技术这部分资产。  相似文献   

15.
血战日本     
《IT经理世界》2011,(5):68-70
“倒下一拨人,再冲上去一拨,再倒下,再冲上去”,这就是华为终端突破日本市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的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正是因为认定“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任正非遗憾,“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7.
吴磊 《IT经理世界》2013,(22):72-76
华为服务器在中国区市场取得的一些成绩是“阶段性”的,但其成长潜力无法估量。  相似文献   

18.
周君丽 《董事会》2012,(6):38-38
CEO轮值中的共同决策反而造成了华为“真正的CEO缺失”,CEO轮值更像是董事会内部的机制权衡,是董事会成员轮番登场的一个名目,多个CEO等于没有CEO,华为仍旧是在任正非领导下的董事会下发展与前进,当值CEO受限于群体决策而难以在任职的半年期内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华为的产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那又怎么样呢?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选择我而没有选择你就是核心竞争力”就中国的制造业而言,华为所专注的通讯产业技术含量更高,竞争更激烈,但华为人能够从零起步,一路开疆扩土,或许在一系列偶然与必然的因子中,整个企业所崇尚的这种“狼性”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华为和3Com的合资公司可能会经营得不错,但对华为成为国际性大公司的帮助有限。 西门子华为合资公司,表面上是一家基于TD-SCDMA标准上的技术公司,但实质仍是市场和产品应用层面上的商业联盟。 以华为的性格,似乎不适合与“外人”做真正的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