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并对其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但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省区增长效率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空间自相关Moran'sI检验显示,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不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还存在着明显的集群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新科技对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为正,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的影响为负.而工业规模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Burns and Mithcell(1946)的定义,对东亚十国经济周期的持续性、振幅等特征以及各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指数波动之间的谐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各国(地区)经济波动的持续时间相差不是很大,但振幅大小不一,而且都是非对称的;(2)相对于实际GDP而言,东亚各国(地区)的消费和物价指数的波动幅度较小,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进出口的波动幅度较大,而货币供给的波动大小不一;(3)除了印度尼西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台湾地区的出口可能是顺周期也可能是逆周期外,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东亚国家(地区)的各个经济指标都是顺周期的;(4)对于东亚各国(地区)而言,经济波动是个人消费、政府支出和物价指数的Granger原因,所以它们是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而对于其它指标没有一致的结论;(5)东亚国家(地区)之间实际GDP波动和物价指数波动的相关性都在逐渐加强,这说明东亚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统计数据表明,广西CPI波动大于全国的平均波动水平。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1978年以来,影响广西年度CPI定基指数的具体因素主要有广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广西各项存款年末余额、广西进出口差额、广西存货增加额和政府消费等五个变量,这五个变量可以解释广西CPI定基指数的95.6%的变差。1990—2009年的20年间,广西的CPI波动幅度大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存货增加的波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1-5月宏观调控政策在西北五省区效果明显.(1)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格局上重工业为主导;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利润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能源交通行业;企业亏损额有所上升,原材料涨价为亏损的主要因素;流动资金呈现结构性紧张;产成品库存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有所增加.(2)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回落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下降,对煤电油运等瓶颈产业投资有所增加.(3)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较为活跃.(4)进出口、FDI占全国比重很小,增长率略低于全国.西北五省区物价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物价波动趋于平稳,各项物价指数有所回落.(1)受粮食价格涨幅下降的影响,CPI涨幅逐步趋缓,但居住类消费价格涨幅逐步攀升.(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总体趋于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3)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逐步回落,但近期受电力等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有所回升.(4)受原材料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5)在公共事业服务价格上调、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传导、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一段时期物价上行压力依然较大.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全国,部分县市劳务输出成为亮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增速略快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增速略高于全国.由于择业观念的转变,五省区城镇居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关县市劳务输出成为亮点,多种措施推动劳务输出(1)加强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2)自发型的"散兵游勇"转向了有组织、成建制的输出.(3)农民观念发生"质"的改变,争相外出打工.(4)"送出去"与"跟出去"相结合. 西北房地产发展横向比相对滞后于全国,纵向比价格达到历史最高,五省区出台各项措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1)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按月预缴土地增值税.(2)利用公积金增值收益和政策补贴资金建设经济租赁住房,为廉租房提供房源,为低收入、无能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提供低于市场租金的租赁房.(3)增加向社会公开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套数.(4)6月1日开始对不到两年的二手房交易征收全额营业税等措施,促使居民购房预期发生变化,房地产价格上涨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目前,西部12省区仅有新疆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高于全国平均,陕西、内蒙古、重庆3省处于全国水平,而其余8省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西部省际之间的分化亦十分显著.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改变基本公共服务的严重不均衡状况.因此,大力加强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和全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的构建,全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打破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实现全民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测度区域人才培养投入与产业经济产出间的协调适配程度,以高技术产业为实证对象,通过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之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利用2010年度截面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的协调适配度为0.478,处于濒临耦合失谐区间,整体表现不佳;除广东省以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都远领先于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总量规模上占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并未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产生同比例的促进作用;广东省和四川省对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汇聚效应,值得其他省区借鉴;而湖北省和陕西省,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未能相应地有效促进本省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该如何加强其对高技能人才落地属性的培养,也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1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纵向财政失衡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地区差异与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各省纵向财政失衡程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但分东、中、西部区域看,这一现象均不显著存在.全国总体相对差异呈现一定程度的减弱趋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最主要...  相似文献   

8.
从资源消耗绿色化、废物排放绿色化与工业转型绿色化三方面构建工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6年30省面板数据和加权TOPSIS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化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泰尔熵指数、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对省际工业绿色化空间差异性进行阐述。结果表明:(1)省际工业绿色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稳中有升,中西部地区相对稳定,东北地区下降趋势显著。(2)省际工业绿色化空间差异性总体变化幅度不大,且以泰尔熵指数、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测度的省际工业绿色化空间差异性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同步性。(3)通过对泰尔熵指数空间分解发现,地区内的省际工业绿色化空间差异性不断变小,而地区间的省际工业绿色化空间差异性小幅变大。  相似文献   

9.
本调研报告有所侧重地分析了1-3季度西北五省区货币信贷总体形势以及背后原因,发现西北五省区与全国信贷增长走势基本同步,信贷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信贷结构趋于优化,重复建设得到遏制,宏观调控效果非常明显.在宏观调控政策下,西北五省区较好地实现了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五省区各项存款继续增加,但增幅进一步趋缓,存款少增快于全国.(1)企业存款继续少增,部分企业生产资金较为紧张.(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少增较多,而且继续回落,少增幅度持续扩大.居民储蓄存款少增占各项存款少增比重相比全国要高.(3)定期储蓄少增较多,少增占比相对较高.(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下降相对较多,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企业存款下降相对较多.五省区各项贷款增加较少,减速快于全国.(1)农业贷款一枝独秀,连续多月逆势多增.(2)短期贷款、工业贷款同比继续少增.(3)票据业务逐步规范,票据融资较年初净减少,同比少增不断扩大.(4)中长期贷款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少增幅度较大.(5)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少增幅度最大,少增占比远远大于其贷款余额的市场份额占比,为宏观调控立下了汗马功劳,农村信用社、国家开发银行各项贷款同比多增.(6)新疆、宁夏和陕西贷款下降相对较多.五省区现金收支两旺,轧抵后呈现净回笼.备付率有所下降,但支付能力有保证.文中相应分析了有关指标的增减变化原因.最后,报告指出(1)目前调控流动性依然是关键,重点是外汇占款和现金投放.(2)资产质量好转,但要密切关注不良贷款的反弹以及可能引发的个别地方法人类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问题.(3)密切关注固定资产投资走势,防止反弹.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调控对象的"创新"能力很强.(4)欠发达地区要真正掌握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的真实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精神,不能使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际市场开放度指数,发现我国区域间开放程度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开放度明显偏低。在此基础上,利用199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系统动态面板(GMM)实证考察了省际开放程度对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区际开放与服务业增长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即短期内区际开放程度的提高对服务业增长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区际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将由负转为正;对外开放与区际开放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即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开放,从而推动地区服务业增长;中国加入WTO尤其是履行对WTO的各项承诺,不仅对区域层面的对外开放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区域之间的开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年1月—2011年11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转折点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MS-VAR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工业增加值、CPI之间存在状态转移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领先于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而滞后于我国CPI同比增长,三者的波动特征极为相似,平均周期长度也较为接近,且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是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则会加剧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我国应积极培育新兴进出口市场,建立大宗商品的国家储备制度及其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机制,以分散和防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以1995年-2008年国内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分析了东部沿海10个省市国内旅游动态发展状况,即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10省区国内旅游发展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性,国内旅游波动周期"同涨同落";依据增长指数和相关系数的差异,将东部沿海10省区划分为两种类型。然而由于政策推进、资源开发、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分两个时段分别统计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的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差异,划分出国内旅游发展的地区响应类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2012、2015、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通过国际循环、省际循环、省内循环的分解,刻画为满足国内最终产品需求而在生产环节上形成的省域及产业循环格局:在需求侧,省域和产业的三种循环中均是省内循环占主体地位,并表现出利用国内分工(特别是省际分工)替代国际分工的趋势;相对而言,先进省域(东部沿海区域)的生产更多地使用来自国外的增加值,因而更易受到国际供应变化的影响;同时,先进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以及矿产能源领域存在更大的被“卡脖子”和断供的安全隐患。在供给侧,各省域的省内循环占比均较高,形成了由本省需求驱动本地生产资源整合的省内循环模式;政府消费需求驱动省内循环形成的偏向性最高,电热燃水生产供应及建筑业、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驱动省内循环形成的偏向性较高,而采矿业和制造业驱动省际循环形成的偏向性较高;在省际循环网络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南、河北和安徽处于核心位置。面对“卡脖子”和断供难题,应通过加强省际循环来积极应对,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更高水平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负二项回归方法,研究2011-2019年间中国31个省(区、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产出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东北创新产出的集聚程度不断增强,西部和中部的集聚程度不断减弱;全国各地区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莫兰指数Moran's I呈现"W"型波动特征;低-低...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资本的积累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和基年迭代法测度数字经济资本存量,运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分析数字经济资本存量的区位差异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全国及省份数字经济资本存量均呈迅速增长态势,区域间数字经济资本存量分布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数字经济资本存量区位差异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资本存量的省际分布存在区域集聚现象,分布不均衡程度加重;莫兰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区域并保持无跃迁的稳定状态。本文对于完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融合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特征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选取绿色发展、经济质量、创新能力、人民生活、开放合作五个维度28项指标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8—2017年长江省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区域间的发展均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整体处于耦合协调的过渡区间,且具有省际差异。  相似文献   

17.
教育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目前党和政府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对全国各省、部分省份内的市、县的教育财政支出及其人均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各项指标数据中,省际间差距>县际间差距>市际间差距;教育财政支出的差距低于经济发展的差距程度;总量与人均值的测量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原因在于政府在平衡教育财政支出区域间差距中的作用总体不足;目前教育与财政分权体制的不足;以及以生均经费为主要依据的教育拨款方式.需要通过教育财政筹资责任上移、构建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继续深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等途径促进区域间教育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国省域间经济收敛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而且也影响了省域之间的经济收敛程度。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省际经济体的α收敛和β收敛情况,发现在2003年之前没有表现出收敛趋势,而2003年之后则出现收敛,同时发现这种收敛的变化与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不无关系。因此,从调整和优化地方财政支出角度出发,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陕西省省会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科教、金融、商贸和国际旅游中心.1985-2004年间,陕西省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处于一种反复波动的状态,而且幅度较大.1985-1988年其排名主要在15-22之间波动;1989-1995年主要在10-13之间波动;1996-1999年主要在17-22位之间波动;2000年之后处于一种上升势头,主要在11-14位之间波动[1].由此可见,陕西省在西部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认识和理解陕西省经济周期波动的特殊性,深入研究经济周期的测定,研究相应的宏观调控对策,对于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浪潮,实现陕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CPI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走势的影响,对宏观决策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首先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CPI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工具来解析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长期相关关系,长期来看CPI指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预判宏观经济走势,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来看,CPI指数属于滞后指标,只能用来反映之前的宏观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