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市场理论指出:金融市场上的预期等于运用所有可知信息作出最佳预测。因此,根据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通常股价的变化被认为是由未来股息的"新信息"所导致。而经济学家和股市分析家在分析公司普通股价格波动时,便常常认为,实际的股价等于理性期望或最优预测的未来股息的折现值。但从股价波动的原因以及影响未来股息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可以发现,以未来股息变化用来解释股价波动性可能有些勉强。  相似文献   

2.
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由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波动,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汇率预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9年1月—2020年6月数据,采用适应性预期理论和GARCH类模型,实证分析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方式和波动特征的变化特点.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符合适应性预期特征."8·11汇改"后,预期调整速度有所加快,汇率预期波动率的记忆性增强.汇率预期波动的杠杆效应发生变化,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时,汇率预期波动率更大.同时,外汇市场参与者也由风险偏好型转变为风险厌恶型.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环境变化背景下,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是汇率预期结构性变化的主要诱因,而"8·11汇改"使得汇率预期能更加直接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变化,是汇率预期结构性变化的重要催化剂.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强理性预期引导,完善外汇市场参与者,并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3.
当中央银行信息具有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的性质时,公众并不能够准确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或者对货币政策的公告不完全相信,此时将难以如巴罗—戈登模型所描述的那样,能够形成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均衡。在本质上人们就如同计量经济学家那样,每期观察主要的经济变量,不断估计和更新相应的参数,动态形成对未来的通胀预期。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建立附加前瞻性政策变量的VAR预期模型,利用1995.1季度-2009.4季度中国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1997.1季度-2009.4季度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对我国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特征、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等进行较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行为财务学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财务理论支持效率市场假设,假设人们的行为符合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扣理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行为财务学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加上其他心理学与行为学对于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发现,来取代现代财务模型中的理性行为假设,进一步解释了传统财务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实证发现,从而对市场效率性进行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诠释,丰富了财务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的理性预期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卢卡斯曾说过:"人们一旦开始思考经济增长的问题,就很难再去思考其他的问题。"经济增长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经济学领域自古以来不同学派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学家们始终试图寻找相关理论,解释并促进经济增长,他们利用数学方法和理论分析,结合各经济体的发展实例证实和论证,其中包括由面板数据到时间序列的考量,由此  相似文献   

6.
由于资产价格含有未来经济运行的一定信息,按照理性预期理论,人们会根据资产价格所包含的特定信息来改变对未来的预期.但另一方面,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们对于实际经济运行只有模糊的认识.由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一般比较复杂,资产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也非常灵敏迅速,不仅波动比较频繁,往往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使得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大,导致人们在依据资产价格信息来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时,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会做出超调或过度反应.所以中央银行虽然并非必须要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做出直接的政策调控,但必须要加强相关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公众预期的管理,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于跃 《新理财》2013,(4):46-46
社会各界对于2008年金融海啸仍心有余悸,而谈及“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主流经济学家们似乎仍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说法。日前,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尽箭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理论大体可以解释1930年代的大萧条危机,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理论也町以解释1970年代的滞胀现象,但主流经济学家们对2008年金融海啸的解释却不足以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8.
徐健儿 《上海会计》1998,(10):37-38
一、有效市场理论简介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出于获取预期收益的目的,将自己拥有的部分财富用来购买证券,在选择证券组合时,投资者往往依赖于所获信息形成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预期,然后结合自己的偏好作出投资决策;当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能及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异质性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都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并且适应性预期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理性预期.更进一步,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力不同,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即期影响力大于适应性预期,但是影响的持久性却小于理性预期.所以央行在调控通货膨胀的时候,应关注微观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异质性,适时引导各种异质性预期,从而锚定微观经济体的预期,使得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动态不一致理论及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 (一)经济政策动态不一致理论简述 经济政策动态不一致问题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①[以下简称K-P]在研究最优经济政策具有时间不一致(Time Consistency)②问题上提出的.K-P指出最优经济政策具有时间不一致,当公众对政策具有理性预期时,最优控制理论不是一个恰当的分析工具,此时应采用博弈论.  相似文献   

11.
外汇市场预期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变量,对预期进行研判是有效管理的前提。在实践中,汇率是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变量,存在不确定性。在重大外部冲击影响下,我国外汇市场及汇率预期也出现过较大波动。基于此,对汇率预期进行合理测算及解释,是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应有之义。本文以我国外汇市场汇率预期形成机制为切入点,从外汇市场运行实践角度建立汇率预期指标并进行经验分析,构建趋势性预期、基本面预期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外汇市场汇率预期形成机制变化,与外汇市场风险状况的对应关系,系统回答了如何衡量汇率预期、如何判断汇率预期形成机制变化并识别风险等问题,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有以下主要发现:一是我国外汇市场汇率预期整体趋于理性。二是汇率预期应当关注预期与汇率实际变化形成共振导致的顺周期风险。三是我国外汇市场趋势性预期受过去价格、预测偏差的影响。四是我国外汇市场异质性预期逐步由趋势性转向基本面。五是不同预期形成模式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亚平  徐韬  兰茹佳 《新金融》2012,(12):15-18
由于资产价格含有未来经济运行的一定信息,按照理性预期理论,人们会根据资产价格所包含的特定信息来改变对未来的预期。但另一方面,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们对于实际经济运行只有模糊的认识。由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一般比较复杂,资产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也非常灵敏迅速,不仅波动比较频繁,往往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使得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大,导致人们在依据资产价格信息来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时,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会做出超调或过度反应。所以中央银行虽然并非必须要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做出直接的政策调控,但必须要加强相关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公众预期的管理,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理性预期理论素有"经济学上第六次革命"之称。本文在对理性预期理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预期失灵"这一命题。所谓理性预期失灵,是指市场主体在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时,由于不完全信息等原因,不可能形成完全准确的预期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动;相反,由于存在各类非理性因素,市场主体基于个体的"理性"行动有时会造就疯狂和失控,对经济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文阐述了理性预期失灵的概念与形成机制,并结合中国经济实践对此进行了初步证实,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结合政府可发挥作用的理性的供给管理来矫正理性预期失灵,实现经济体系的动态平衡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习理论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公众预期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应性学习作为公众计量式学习的一部分,能够较好地反映通胀预期形成过程.公众的感性学习渠道,如央行信息披露和媒体披露也能够影响通胀预期形成.本文系统地对公众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介绍了公众学习的定义、分类及其性质,并基于适应性学习假定,分析了经济主体形成通胀预期的过程,最后总结了央行信息披露和媒体披露对公众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预期对任何经济主体都是很重要的,理性预期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对未来没有运用各种信息做到最好估计成本巨大.有效市场理论就是理性预期理论在证券定价模式中的运用:当前股价已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并且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赢利机会,整个市场充分竞争,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由于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有效市场理论受到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理性预期理论是最近二十几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派,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本文从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和理论基础出发,以理性预期的视角探讨现代宏观经济体系中微观层面上个体行为与宏观层面上经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政府在微观经济主体具备良好理性预期能力的前提下,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是有限的,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并合理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才能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适度问题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6  
当市场失灵经济陷入困境时 ,经济学家会寻求政府的庇护 ;当政府管制过严时 ,经济学家又会反过来寻求市场自由的回归。市场和政府是相互依赖的经济调节手段 ,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存在合理理性。强制性信息披露作为政府对会计的一种干预也存在一定的度 ,本文以问卷调查方式考查了我国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合理程度  相似文献   

18.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与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致力于研究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分析ERP项目实施的低效率问题,认为企业时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收益高估是导致低效率问题的根源,而造成预期收益失真的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务件下的投资者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储蓄理论中,储蓄是未用于当期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其目的是为了应付未来消费或某些大宗支出;利息是对人们推迟当期消费的补偿;由于不同时期物价水平不同,利率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由此可见,收入、消费、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影响人们储蓄的基本因素,这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公认。  相似文献   

20.
预期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们对某一经济变量所做的估计和预测。本文讨论预期因素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影响,认为我国现阶段有很多有利因素促使经济主体对人民币形成良好预期。我国应该抓住有利机遇期,出台各项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措施,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深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