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保障了百姓的生计,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由此演生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应该认真加以保护和传承的农业文化遗产。但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庙会文化最初是以寺庙为依托,以宗教活动为动因,以集市活动为再现形式,融艺术、游乐、经贸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庙会文化和农耕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农事习俗。这些习俗既反映了传统农业的历史风貌,同时又是广大农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愿望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延伸,是适应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要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现代旅游业态,是优化升级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模式,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它是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特色农业园区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当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开发具有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等多种服务的新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体验农耕牧渔的农家生产、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强,农业的休闲观光作用日益凸显,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发展休闲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乡村振兴发展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山西是我国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黄河流域丰富农业文化遗产重要地区,因此挖掘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遗产项目,开发、保护、传承中华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范文红 《中外企业家》2014,(12):241-243
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农业文化典范,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加强我国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农耕文化在我国过去农业文化中居主体的地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普遍而悠久。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农耕文化原因,并且可以在整个旅游过程当中产生经济效果与利益、生态效果与利益和社会效果与利益。主要可以分为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和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比力直观的,可经过视觉感知,包括农具、饮食、农耕景观、特色物品等;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要为精神层面的资源,包括民间歌舞、岁时节日、农事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民风民俗多彩,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广阔空间。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视休闲农地、森林资源、道路铁道资源、河海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历史传统文化的活用。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区域设施资源是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遍布城乡,它是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保留下来的景观独特的乡村消费方式,它体现着那个时代简单而有效的社会分工:一部分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着农业耕作,让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部分人把田间地头之物,加工成为可口美味的佳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延伸着耕作成果的同时,拓展了另一种社会需求与谋生方式,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的灵魂是农耕文化,休闲农业景点蕴含的深厚义化需要专业的解说员才能完美地呈现给游客,休闲农业解说员的主要任务是对休闲农业园区内农业资源进行讲解、宜传,要求做到举止亲切、表达清楚、用词优美,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农业文化知识。休闲农业解说员对传承我国农耕文化和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镇企业》2014,(10):48-51
一、云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云南是农业大省,多民族共存、久远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为云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镇企业》2012,(3):90-96
<正>农企发[2012]4号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农业文化典范,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  相似文献   

13.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衣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能增强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因此,国家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夏学禹领导曾经说过:“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宁的"五朵金花",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的重点项目。它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旅游景点为依托,形成江苏休闲农业新的消费热点,也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语体。这种语体反映了我们当代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和语言智慧,为语言的发展抹上了时代的色彩。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色以及它的影响和价值,为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运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清编《全唐诗》共收录二千余位诗人的诗歌近五万首,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是我国一部规模宏大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唐代的农业文明与农耕文化,集中地反映在《全唐诗》之中。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5,(29):212-215
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古镇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教稼台的现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地形和大地景观环境,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传统农业和现代技术两方面形象构筑人文景观,并自然融合在生态绿化之中,以充分认识人文景观设计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  相似文献   

19.
<正>一、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20.
湘西侗族农耕文化类型多样,它不仅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如生产习俗、丧葬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等方面,也包括各种民间艺术如绘画艺术、雕刻与镶嵌艺术、织锦艺术、建筑艺术等方面。湘西侗族农耕文化蕴含了原始科学性、社会和谐性、勤劳节俭朴实性、生态和谐性等价值,它是构建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