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分析了在140、160或180℃条件下预烘烤5、10或15 min后的冷榨菜籽油,在4℃条件下储存6个月和1年后的过氧化值、酸价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预烘烤处理对菜籽油储存期氧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对油菜籽的预烘烤应在140℃以上烘烤10 min以上才能较好地控制菜籽油中的过氧化值,而菜籽油在储存期间的氧化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2.
糙米是稻壳脱壳的颖果,糙米比精米有更多的养分和人体所需要的元素。面条在发展历程中各种生产工艺及产品风味备受青睐,利用糙米粉与小麦粉复合增强面条原有营养价值,研制出全谷物糙米营养面条,对人体营养的补充和疾病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糙米粉预处理、全谷物糙米面条加工工艺及糙米面条品质改良剂研究进展三方面展开叙述,并展望了全谷物糙米食品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营业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近几年来 ,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以及台湾和香港等产米国家和地区 ,掀起了食用糙米食品的热潮。大陆市场也已开发出多种糙米食品。糙米虽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因为它的外围被纤维包裹起来 ,人体是难以消化吸收的。经过长时间的蒸煮 ,营养成分也会因加热而损失。因此 ,提倡吃糙米饭是不切合实际的。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 ,食品新工艺的广泛应用 ,为开发糙米健康食品创造了条件。糙米粉、糙米羹、糙米饮料等的问市 ,既解决了糙米难煮难吸收的问题 ,又保存了糙米的全部营养成分。日本…  相似文献   

4.
对茶汁玉米蛋糕的配方、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鸡蛋的量计添加32%小麦粉、0.4%玉米粉、0.8%果胶粉、32%茶汁,茶水比为6∶40的茶汁,以底火烘烤温度170℃,面火烘烤温度200℃,烘烤40~45 min,研制出的茶汁玉米蛋糕口感细腻、绵软,风味独特,色泽诱人。  相似文献   

5.
王壮 《现代食品》2023,(6):73-75
本研究以抹茶粉来制作戚风蛋糕卷,利用戚风手法,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抹茶戚风蛋糕的最佳配方和制作工艺。抹茶戚风蛋糕卷的最佳配方为:蛋黄160 g、牛奶120 g、色拉油135 g、蛋糕粉100 g、抹茶粉8 g、泡打粉5 g、蛋清350 g、砂糖170 g、柠檬汁3 g。烘烤温度上火180℃,下火170℃,烘烤20 min左右。此工艺条件下的抹茶蛋糕,口味独特,口感绵软,富有弹性,有抹茶特有的茶香味。  相似文献   

6.
宋元时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蒸青制茶的辉煌时期,此时期我国与东亚的高丽、日本外交贸易频繁,三国之中以我国的蒸青制茶技艺为引领,高丽、日本则不断效仿,从而发展出符合本国需求的蒸青制茶技艺。本文阐述了高丽主要传承我国的蒸青片茶制茶技艺,并制造了具有本国特点的“脑原茶”和“绿苔钱”;而日本则主要传承我国蒸青散茶制茶技艺,并逐渐发展成具有本国特色的静冈蒸青草茶和宇治蒸青抹茶。最后,本文尝试从经济、政治、文化、自然四个方面分析高丽、日本制茶技艺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国家,掀起了食用糙米食品的热潮。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很多消费者也把吃糙米食品视为时尚。《本草纲目》称糙米有“和五脏、好颜色”之妙用。可见糙米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神奇的治病防病、健身美容价值。  相似文献   

8.
烟叶在烘烤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预防方法1.青烟:烘烤后的烟叶,叶片颜色发青者就叫青烟。造成的原因:一是采收未成熟的烟叶;二是变黄期的温、湿度掌握不当,烟叶没有变到9成黄以上,就过早升温、排湿,这样就妨碍叶绿素分解,使烟叶不能正常变黄;三是烤房底层太低(...  相似文献   

9.
经济博士马海发、李微撰文评析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时,介绍了日本农业保护的三种主要手段:①边境保护。即主要采用进口限额这一非关税壁垒手段。有一些农产品如大米、小麦、大麦等进口受到政府机构或半官方性质机构的直接控制而得以保护;还有一些产品如天然奶酪、燕麦、淀粉等和工业用玉米、麦芽、育肥畜、鱼片、皮革等则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光辉博士前不久从日本留学回国,应邀到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演讲的主要内容。现特请作者整理后发表,以飨读者。张光辉博士通过在日本的亲身感受和深入思考,归纳总结出了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即日本企业所采取的投资少见效快的“改良型商品开发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我国加速经济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很有参考价值。广东省所出现的象科龙、美的、万家乐等一些现代大型乡镇企业,可以说是走日本式发展模式的结晶。如果我们能掌握“改良型商品开发模式”的精髓,并自觉的加以运用,我国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也会更大。  相似文献   

11.
制茶工艺课程是一门茶学专科层次中的重要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对主要茶类加工和技术的了解,将课程中的茶叶品质化、审评技术、实训技术以及天然产物生产等内容与国内外实际的制茶工艺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们学会在分析和实践中不断加深自身的制茶技艺,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影响也就是重要性,并研究了制茶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以期为茶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香味食品     
泰日的茉莉花香糙米   泰国国家创新技术办事处差亚伊先生说,泰国农业大学附属食品研究发展院和日本国际农业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发出新品种茉莉花香发芽糙米,不需要另外加入白米,做出的饭就比一般的米软香甜.准备在7月上市,瞄准注重健康饮食的顾客,以及计划在明年底研发制作加工食品.……  相似文献   

13.
玉米茶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食,也是一种丰富的食品资源。本研究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应用液化、糖化及烘烤技术,并辅以适当的食品添加剂,研制出天然的绿色营养食品——玉米茶饮料。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得以最明显的呈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哪些优秀茶文化?这些优秀的茶文化如何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在新的市场形势中,他们如何赓续文化,以文创品、以茶致富、以茶兴业?又焕发出怎样的新活力?本  相似文献   

15.
糙米流通系统工程的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谷是我国最大宗的粮食作物 ,2 /3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要食物。有史以来 ,我国稻谷从产区进入城镇的流通模式是稻谷 ,日本则以糙米为主要形式流通。采用糙米流通 ,可以因脱去占稻谷重量约 2 0 % (体积占 3 0 % )的稻壳节省仓储、运输等设施的投资和费用 ,减轻销区城市的环境污染并利于稻壳的集中利用。据估算 ,如实施这一流通方式 ,每年可减少运输或仓容费用数十亿元。因此 ,在我国改革现有稻谷流通为糙米流通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意义 ,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必将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 ,本文就我国糙米流通工程关键技术进行探讨。1 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违纪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在信用观念日渐为人们淡忘 之时,介绍会计界前辈潘序伦先生的事迹,是有助于强化信用观念的。 潘序伦先生,1893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他毕生从事会计工作,先后创办立信会 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为我国的会计理论、教育、核算做 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潘先生十分重视会计工作中的信用观念,因此他创办的事务所、学 校、图书用品社都冠以“立做”两字,其涵义是不言而喻的。 潘先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美获得硕士、博士两个学位,学成回国后,…  相似文献   

17.
末末 《农家之友》2010,(13):12-13
2008年12月,南宁市西乡塘区石朱湖村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村的事,一个加拿大的洋博士要来这里当农民!而且23年前,就是这个人同样在村里引起过轰动。洋博士是石朱湖村人,23年前定居加拿大,还把父母都接过去生活,他是这个村子的一个传奇和骄傲,23年后洋博士突然又要回到村里,这引发了村民的很多猜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饮茶始于春秋,早在《晏子春秋》中便有茗茶的记载。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的许多文化与中国的古老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茶文化一经传到日本,便与其传统的礼仪相结合,形成独具风格的日本茶道。日本饮茶,最早是唐朝时从中国传入,在日本奈良时代开平3年2月8日朝廷召集僧侣念经时,有关于赐茶一事的记载。公元801年,日本高僧空海、最澄来华留学,回国时不仅带回了中国的佛经等图书,而且带去了茶种和在华学到的饮茶知识。从此,日本开始种茶。至宋代,即日本的镰仓时代,日本僧人荣西来华,归回时带回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罐装茶在日本畅销日本市场罐装茶主要分两种:一是中国乌龙茶,二是含糖或不含糖的西式奶茶。如今,罐装茶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广告战,如生产罐装乌龙茶的厂商特地拉队到中国福建拍电视广告,选用的茶叶都是来自福建的上等货。去年,日本非酒精饮品市场总值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可发芽糙米在储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储存条件对糙米品质变化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储存条件,保持可发芽糙米的品质以及胚体活力。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温度、水分对可发芽糙米的脂肪酸值以及发芽率的影响。找到最佳储存条件为低温(5℃)条件下水分含量控制在13.5%以内,可以保证可发芽糙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