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关于市场与农村发展战略 与会中国学者在《论农业中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文中指出,从5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从1958~1978年,为逐步加强计划市场阶段。(2)1979~1984年,从计划市场向有计划的开放市场过渡的阶段,特点是统派购数量和范围的缩  相似文献   

2.
转变战略;重视农业 振兴农业 巴基斯坦独立(1947年)后迄今大体上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47年8月到1958年实行军管为第一阶段,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仅1.8%,而人口增长率高达2.5%;从1958年到1969年阿尤布·汗军管时期为第二阶段,农业年平均增长率达5.6%,同时人口增长率达到3%;从1969年到1977年为第三阶段,国内动乱、分裂,农业年平均增长率降到2%以下,而人口增长率升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70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经历了农民私有(1949-1958年)、基于"一大二公"理念的农民公有(1958-1978年)和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民集体所有(1978年-至今)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在70年的农地关系调整中起作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源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则是它的起点和关键。它是贫困倒逼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分配制度创新与农民自主权的释放。新时代承包地 "三权分置"、宅基地"三权分离"和农村生产要素"三变改革"是新时期农地关系的创新,表征了"大包干"的"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郊区信用社(简称郊信,下同)自五十年代组建之日起,走过了40年漫漫风雨路,历经了“普遍建社阶段”(1954—1958年),“迂回折腾阶段”(1958—1978年)“改革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的“几起几落”,最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的转折点,给郊信带来了生存与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农业谚语是中国农业的重要遗产,研究中国农业谚语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农业谚语的专著和文章的搜集与整理,把中国农谚研究分为发生期(20世纪初至1949年前)、发展期(1949年至1978年)、深入期(1978年至今)三个阶段概述。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大体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起伏波动阶段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20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19500万吨。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整个经济和生产遭到了很大挫折,1958—1978年21年间粮食总产仅增加11020万吨,平均每年仅增加500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我国农业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一文将我国1949年至1993年粮食生产划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总产由2264亿斤增加到4000亿斤,年均增长193亿斤,单产由137.26斤增至218.96斤,增长59.5%;1958年至1978年为第二个台阶,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6095亿斤,年均增长105亿斤,单产由218.96斤增至336.96斤,增长54.1%;1978年至1984年为第三个台阶,总产由6095亿斤增至8146亿斤,年均增长342亿斤,单产由336.96斤增加至481.08斤,增长42.8%;1984年至1993年,总产由8164亿斤增至9129亿斤,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8.
如果以1978年为界,把1952年至1988年这个区间划分成两个阶段的话,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中,中国城乡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总增长的影响,是很不相同的。 本文试图对此作出扼要的描述和数量的分析。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待分析的前提和准备;第二部分分析两个不同阶段中城乡经济增长各自对国民经济总增长的贡献;第三部  相似文献   

9.
当前税制改革方式与实施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税收制度从建国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57年,内容为统一全国税收,建立调整新税制。第二阶段为1958-1978年,主要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第三阶段为1979-1993年,国家对税收制度又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措施,特别是进行了两次利改税。第四阶段为1994年至今实行的税收制度,主要是把各类企业的税制基本统一起来,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994年实施的税制改革使得我国的税收形势日益好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实施近十年来,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税制同其赖以依存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和制度变迁,农民收入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成果显著。但农民收入增长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增长过程从1978年至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由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加上国家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88年,由于多种经营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相对速度较慢;第三阶段从1989年到1996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短缺与充裕交替发生,农民缺乏市场意识,收入出现较大波动;第四  相似文献   

11.
农民流动30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具体说是1978年到。1993年,基本上是“无政策”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九十年代后半期到二十一世纪之初,具体说是1994年到2002年,政策纷纷出台,但政策导向以限制为主,包括出台了若干新的歧视性政策规定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政策导向发生根本转变,新的政策以促进平等对待、重柳.保护权益为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若以1978年为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大体划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以前是所谓传统经济体制运行期;1978年后已进入传统体制和新经济体制双轨运行期。通过运用比较静态学方法对两个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制定和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战略及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就业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以前为停滞阶段,1978年至1981年为过渡阶段;1981年后为剧烈变动阶段。土地承包制的实施,农业的高速增长,工农业收入势差的悬珠,以及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是农村就业结构剧烈变动的原因所在。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就业结构的演变带有明显的超前性、封闭性和倾斜性特征。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滑坡”,农村外部环境日趋恶化,农村非农产业自身发展的缺陷日趋明显,这为农村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变革带来了巨大阻力。要想使这一变革以较快的速度持续下去,必须在稳定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对农村非农产业实行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14.
正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全球角度来看,尽管城镇用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总面积不足2%,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我国城镇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缓慢起步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的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在现有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发展中颇具活力的增长点。吉林省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实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吉林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农村副业阶段(1949-1958);二是起步于农村“五小工业”(小化肥厂、小机械厂、小水泥厂、小钢铁厂以及小煤窑)的社队企业阶段(1958-1978);三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大发展阶段(1979-1990);四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积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积累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型积累模式,将社会主义积累与资本积累区分开来并讨论社会主义创新红利分割方式是必要的。本文首先透过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积累的本质;其次,结合我国时代背景对创新红利分割方式的两种形态进行具体划分,即左移形态和右移形态,并阐明这两种形态的动态影响;最后,按我国创新红利分割的变化趋势将建国后至今这一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1978年计划阶段,1978~2012年转型阶段,2012年至今新时代阶段,并结合历史背景具体阐述各个时期的创新红利分割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林产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54年至1957年是以制材与松香生产为主体的、对全国各省、市(区)城镇大小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改造、提高的阶段。这个阶段初步理顺了行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的生产管理体系和生产秩序。1958年至1975年是以发展纤维板、栲胶和木酒精等为主体的大搞木材综合利用的阶段。这时期建设了几个较大型的纤维板、栲胶和木材水解厂,打破了单一制材生产、单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改革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重点解决供给短缺为主要任务,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大致是1978~1988年;二是在基本解决供给后,着力解决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并开始考虑增产又增收的问题,时间大致是1989~2003年;三是2004年到现在,既解决供给偏紧、又解决品质提升、还要解决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新时期农民负担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第一个历史时期(1978—1985年),农民感觉不到负担的存在;第二个历史时期(1986—1989年),农民负担高位运行阶段;第三个历史时期(1990-2000年),农民负担起伏不定阶段;第四个历史时期(2001-至今),农民负担逐步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木材生产为基本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林业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首先,分析了产量特征及其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根据产量和空间特征将木材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经济驱动阶段(1949—1978年)、经济为主兼顾生态阶段(1978—1998年)、生态驱动阶段(1998年至今);再次,从不同时期的林业定位、产品需求结构、生产组织形式、科研试验工作几个角度揭示木材产量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最后,本文认为林业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与经济产品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国未来将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双轮驱动,木材成为生态服务过程中的副产品,从而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