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是洱海水污染发展到富营养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中先从流域的社会经济结构出发,利用SPSS软件,生成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方式与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散点图,据此建立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利用SPSS软件给出模型结果和相关数据分析。通过研究,解析出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对污染的贡献度,为进一步探讨和设定流域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9年博尔塔拉河水质现状的分析以及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为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大冶湖流域的点源污染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陈贵镇和金湖街办工业源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多;砷、铅和镉的主要排放区域是金湖街办、下陆区和大箕铺镇;城镇生活源主要集中在大冶市区,其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都是最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大冶市,其各类污染物的产排量占整个大冶湖流域的97.8%。针对大冶湖流域点源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为大冶湖流域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磁湖在点源污染总体得到控制后主要污染源来自非点源污染,水体非点源污染物绝大多数是通过降雨(特别是暴雨)产生地表径流后进人的。以磁湖流域3次典型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进入磁湖的城市地表径流、农田地表径流、林区地表径流总氮进行分析,结合磁湖流域年降雨量初步估算进人磁湖的非点源污染氮负荷,为磁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有计划、大规模移民河西走廊的疏勒河流域,规模达15万多人.境流域内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人为干预之下发生诸多巨大变化,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如何科学发展、合理规划、有序开发,重新建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洲生态系统,有效做到生存与发展、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成为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在流域实践上的应用,是以流域生态系统为主体、研究流域内区域间由于外部性和流域的公共物品性质而引发的损益补偿问题.本文结合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与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经验,提出流域生态补偿的四项基本原则,即补偿保护者原则、受益者补偿原则、公平补偿原则和可操作性灵活性原则.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政府付费和市场交易两种主流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流域补偿向市场交易方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流域水资源产权的模糊.在建立了流域上下游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最优模式:将水资源产权下放至地方并建立起二级政府反馈惩罚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大冶湖的水质现状,运用水污染指数法(Water Pollution Index, WPI)评价了2020年大冶湖大桥、磊山湖心、大冶湖闸3个断面的水质。结果表明,磊山湖心WPI全年平均值最小,水质明显优于另2个断面。对比同一断面不同月份的WPI,大冶湖监测断面5—6月份的水质是一年当中最差的;2—3月份水质是一年当中最好的。这可能是5—6月份雨水充沛,将面源污染物冲刷至大冶湖中所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流域水污染使本已十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显。流域水污染影响着流域内公共卫生安全,制约着流域内各地区经济发展,阻碍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居室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危害严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甲醛、氨、苯及苯系物、tvoc等.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物只要按标准检测,即可获得准确数据,了解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成分、含量.要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室内空气污染,利用活性炭、光催化剂、负离子发生器、植物花卉以及经常开窗换气、加强阳光照射等方法治理室内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小断面长距离隧洞开挖通风技术,首先对小断面长距离隧洞开挖通风的目的进行介绍,了解小断面长距离隧洞开挖通风等作用及意义,重点分析隧洞通风方案的确定以及通风设备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某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通风机的布置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小断面长距离隧洞开挖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11.
洒落石油对地面生态(土壤、包气带)的污染主要分布在井下作业频繁与窃油现象严重的采油井井场内。油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运移,并受油污染浓度大小的控制,当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大于近似残余饱和度,污染物向下迁移,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油污染处理最为妥当的方法是生物处理技术,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水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是流域源头地区生态性贫困与河口贫困性生态并存、跨界水污染严重、江海水环境分治,暴露出缺乏区域合作的江海分治制度的局限性:在部署流域水污染防治时,往往忽视起决定作用的海湾河口水环境容量;在部署海湾河口水环境治理时,往往由于区域限制而力不从心;水环境治理中容易诱发相关区域多种形式的非合作排污博弈。因此,必须坚持江海水环境治理一体化理念,构建长三角跨省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创建三位一体的江海水环境治理合作机制,即区域入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监测机制、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和泛流域水质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3.
袁方 《西部金融》2022,(6):75-8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及生态屏障。本文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为背景,选取2005-2018年该流域内城市群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该流域内城市群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显著抑制;分城市群看,流域内城市群的传统能源产业结构占比普遍较重,金融集聚规模效应对碳排放抑制并非普适,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技术效应在能源利用率提升的城市群发挥作用。本文提出了优化布局金融产业、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黄河全流域一体化发展与流域内差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国外流域管理经验及对鄱阳湖流域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管理是以河流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流域管理是许多国家经过长期摸索而最终采取的有效方式,并已成为普遍趋势,而我国的流域管理尚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流域管理应借鉴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考察20世纪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英国的泰晤士河流域管理、日本的琵琶湖流域管理以及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鄱阳湖流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建立强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制定流域协调机制;加强流域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玛纳斯流域平原绿洲内各团场的生态环境及人为干扰状况,选取土地资源系统、水资源系统、生物资源系统、土地退化程度及环境污染程度5类指标,建立该流域平原绿洲生态脆弱性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生态脆弱性指数(EFI)计算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绿洲内各团场的生态脆弱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流域平原绿洲内151团、142团及石总场生态脆弱性评价为良,其余各团场普遍较差。整个流域平原绿洲EFI值为0.34,生态脆弱性评价为一般脆弱。该结果可为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有计划、大规模移民河西走廊的疏勒河流域,规模达15万多人。境流域内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人为干预之下发生诸多巨大变化,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如何科学发展、合理规划、有序开发,重新建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洲生态系统,有效做到生存与发展、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成为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析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国外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主要体制机制并借鉴其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湘江流域治理机构、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构建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流域水资源的生态资产价值、流域水资源开发生态后果及其生态资产的经济评价方法。流域水资源生态资产评价应根据不同流域、同一流域不同河段水资源主要功能,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状况等,选择或使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冶湖流域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以及分布特征,对大冶湖各子湖及周边港渠水体和底泥中重金属Cu、Pb、Cd、Zn、Cr进行实地采样和分析研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表层和深层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冶湖流域水体及底泥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三里七湖、罗桥东西两港污染最严重;大冶湖流域是Cd重污染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Cr≈Zn;各监测点的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危害程度均为"极强",表明大冶湖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Pb-Cd、Pb-Cr、Cu-Zn、Zn-Cr之间显著相关,说明这些重金属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进而构建了湘江流域实现水质改善、生态恢复、防洪抗旱、航运开发的综合治理框架,为湘江流域生态治理、恢复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