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0日上午,邓小平夫人卓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社会上约1万名各界人士前往送别。看到新闻中的告别画面,我们不禁怀念带领中国人民富裕起来的邓小平同志。由此,我再次想到了小平同志的“两手抓”理论。“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包括六个方面:1.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早在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把两个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小平同志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2.深刻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执政党的一项历史任务.邓小平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建设物质文明.”(同上,第28页)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必须搞好经济建设,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  相似文献   

3.
张莲萍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4):103-105,112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法制建设的理论、原则、措施和方法,形成了法制建设的系统思想。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发展轨迹看,主要是从“法制建设与民主建设的关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两条线索,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观点。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内容看,包括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原则等内容构成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特征看,明显地表现科学性、系统性、浙进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徐进 《全国商情》2005,(3):19-21
本文主要阐述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农产品供应链,一手抓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是:选择供应商,把好食品采购关,加强对食品零售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一观点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政策”。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旧的经济体制提出来的,是非常正确的。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农民价值的评判是其支点;把农民的物质利益纳入社会主义改革的范畴是其突出特点;理顺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核心;从政策上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是其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的农民利益观,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构建城乡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下同)第377页)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思想,已被规定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历史使命和gO年代的指导思想。一、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要快一点?卜一)经济发展快一点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8.
张磊 《企业家天地》2011,(5):177-177
目前,我们岳阳市正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必须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一手要抓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一手要抓道德教育。要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主义道德观。因为法制教育侧重于预防和制裁犯罪,道德教育则可增强道德的力量,可使违法现象大幅减少,法制的尊严将得到有力维护,文明程度也自然会显著提高。为此,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要坚持法制和德治两手抓。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同志把辩证法和中国的实际巧妙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运用辩证法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科学定位,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创造性地倡导一系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法等。显示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之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著作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章直接论述到改革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这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1.
浅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进”问题刘海燕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解决好这一理论进教材,讲课堂,用...  相似文献   

12.
(一)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允许先富,鼓励先富;二是先进帮落后,先富带后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先富,就根本谈不上带后富,但光有先富而没有带后富,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直放在第一个方面,现在是该重视第二方面的时候了。先富与后富差距拉的过大或者时间拉的过长,就会出现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富的愈来愈富,穷…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根据长期的认识和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严谨的科学的概括。他在1992年2月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这一新的概括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一)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完整的“发展-改革-稳定”三位一体的主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发展、改革和稳定的思想及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全面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第一节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坚持“以德治国”方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和伦理道德价值理念,是对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丰富和深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缺陷,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国有农场农业单位精构文明建设中的问题 在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指引下,国有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小城镇建设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规模,职工的精神面貌、场容场貌不断改观,社会风气、社会秩序明显好转,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奔小康的进程大大加快,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农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指引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有力武器。其中关于干部交流问题的论述,十分深刻。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交流的思想,对于指导干部队伍的建设,极有种益。一、干部交流的积极意义早在1962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执政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干部交流问题”以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31页)。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队整编任务时又指出,“还有一个干部调整、交流问题”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页)。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干…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紧抓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放松;稳定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两个飞跃”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六个方面。这些理论紧扣中国国情,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这一命题不仅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且说明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给社会主义建设设计了一条科学的运行轨道,即以生产力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归宿。一、以生产力为基础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其力点到底应放在哪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哥德巴赫猜想”。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未能给我们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进行了艰苦…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丰富、系统的公正思想。一是制度公证: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最公道、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政治公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搞特权、特殊化;四是民族平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化事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五是国际关系公正: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