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卉 《河北企业》2013,(3):79-80
<正>善意取得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一项法律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商品稳定流通,保障交易安全,是在交易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中所做的价值选择。由于该制度在物权变动制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各国法律对它的构成都有严格规定,我国《物权法》也对此进行了规定。深刻认识并掌握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对保护市场交易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  相似文献   

2.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起源于日尔曼法中以手护手原则.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要求交易一方了解对方是否有对标的物的处分权实属困难,若因此而导致交易的无效,否定已形成的财产关系,就会使得一切交易蒙上不安全的阴影,也不利于维护商品交换秩序的稳定,所以善意取得制度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本文从善意取得的概念、构成要件、制度确立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浅谈了自己对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朱凯 《企业导报》2013,(10):159-159
我国《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立,对法律实务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实务工作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确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并将其统一适用于动产、不动产以及他物权的取得。本文从善意取得制度中的第三人善意角度出发,解析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5.
章伟 《企业经济》2003,(12):142-143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善意取得制度,为近代以来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涉及民法财产所有权的静的安全与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之保护问题。保护静的安全即是对所有权给予绝对的保护,保护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即是对财产流转的保护。善意取得制度本质上是平衡所有权人利益和善意受让人利益的一项制度,一方面旨在一定程度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保证所有权安全,保持社会秩序的平和稳定,另一方面又侧重维护善意受让人。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而且有利于鼓励交易;保护善意的受让人将使受让人形成一种对交易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陈学林 《活力》2010,(4):40-40,45
善意取得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为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物权法》在我国立法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而且将善意取得从传统的仅适用于动产领域扩大到也适用于不动产交易领域,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地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借此不加分析地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可无限地适用于一切无权处分转让财产的行为。由于善意取得属于民法理论中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不依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对善意取得财产所有权的范围应加以必要的限制,否则就将对原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笔者以《物权法》施行为前提,浅论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遗失物。  相似文献   

7.
陈学林 《活力》2010,(7):40-40,45
善意取得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为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物权法》在我国立法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而且将善意取得从传统的仅适用于动产领域扩大到也适用于不动产交易领域,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地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借此不加分析地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可无限地适用于一切无权处分转让财产的行为。由于善意取得属于民法理论中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不依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对善意取得财产所有权的范围应加以必要的限制,否则就将对原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笔者以《物权法》施行为前提,浅论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遗失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可以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而同为动产的赃物的善意取得受让人却被拒之门外。其实,赃物在性质上也属于动产,也在公示公信的原则调整之下,这是众所周知的。把赃物的取得排除在善意取得制度之外,不能合理地保护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不利于社会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不能完全实现善意取得制度设置的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变动中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制度,是一种以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为代价而保护财产动的安全的制度。随着不动产物权交易的日渐频繁,不动产物权交易已越来越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鉴于当前维护不动产物权交易安全的迫切需求,我国2007年《物权法》明确肯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本文试通过对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比较研究,以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为出发点,通过对其构成要件的比较,指出对于动产善意取得与不动产善意取得应该分开规定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明确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和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议。以期在立法上不断完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取得的一种特特殊方式,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或登记的动产、不动产或者其他物权,交付给受让人或者变更登记后,若受让人在受让该动产或者不动产后者其他物权时是善意的,则可取得物之权利,原所有权人不得要求返还。当前,各国在立法上普遍均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对于该制度的理论研究也达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阶段。但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上的差异,法律的相关规定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民法理论中,善意取得一直被认为是仅限于动产的一项制度。本文以对传统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为基础,提出公示公信原则是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但不能涵盖他的存在,不动产善意取得是公示公信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所有权特别取得"一章中新增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理论基础及法规内容的分析,来理解新设这一制度的特别目的.同时也提出对这一新增制度合理性及完善性的若干疑问.  相似文献   

13.
吴文伟 《上海房地》2004,(12):59-60
大陆法国家普遍规定了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但对于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却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我国法学理论界及实务界,对于不动产有无必要建立及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存在不同的理解。赞成建立及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呼声甚高。笔认为,不动产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的出台使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领域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作为房屋权属登记机构,需要了解善意取得制度在房屋权属登记中的适用基础、适用情况以及相应的法律效果。同时,登记机构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5.
周详的《知识产权的特点及其法律意义》一文,则根据对知识产权相对于物权特征的分析,对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和取得时效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法释[2011]3号第26条、第28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适用的情形。笔者阐述了对我国现有的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在股权变动模式和构成要件存有的不足展开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建议,力求为构建完整的,在理论体系上顺畅的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善意取得的标的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从而结束了理论界关于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争议。结合《物权法》第106条阐述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分析该制度的不足并对其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某市登记机构一位员工询问:最近,我遇到一个为了模拟登记官考试而出的综合分析题,我们对这一题目答案的争议较大。这个题目是:2008年1月1日,甲乙双方签署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应于1年内付清房款,付清全部房款后,双方再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相似文献   

19.
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出卖夫妻共有房屋给买受人,会引发对该房屋权属问题的争论。理论界和司法界在解决该问题时,主要从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加以把握。善意取得制度通过在真实权利人与善意买受人之间进行利益衡量,最终保障了善意买受人的物权。这无疑是对真实权利人的一种重大打击。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界定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条件。本文从善意取得制度的一个适用条件,即买受人主观上是善意的切入,着重探讨了夫妻一方擅自出卖夫妻共有房屋时,善意买受人产生的背景以及买受人善意的具体认定问题,以期对完善我国的法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