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二年来,在和谐劳资关系定义上主要有四种观点,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认为相互尊重、利益平衡、相对稳定、促进发展是和谐劳资关系的基本内容。学者们还对改革开放后劳资关系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普遍认为当前正处于向着和谐劳资关系发展的阶段。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上,学者们比较关注工资集体协商、工会作用、政府作用、罢工权利、社会工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关系中,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制度是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前提之一。这包括了工资协商代表法律地位的确认、协商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关的制度保障。尤其是作为劳方代表的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法律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政府劳方资方三方协商机制等现代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方协商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有利于政劳资三方共赢。但是,三方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是有条件的:第一,雇主很难监督和替代雇员,使真正代表雇员利益的工会具有与雇主谈判的底气;第二,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定价权力,使雇主有动力和能力履行集体协议。我国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要求低、过度竞争、且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三方协商机制在调节劳资关系中难以发挥正常作用,政府必须从根源上治理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又是一届“三中全会”。正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上,总是有富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产生。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将中国经济推入“改革开放”时代;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而即将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对本世纪前10年乃至20年的经济改革做出总体部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首次向世人全面展示未来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5.
国际劳资关系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外的劳资关系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集体协商管理、高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三种模式,其内容、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各有不同。其运作经验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劳资关系管理体制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是在私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劳资关系不和谐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绊脚石。所以,探究构建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措施显得尤为迫切,主要从内部措施和外部措施两个方面构建中国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广泛多层协商制度体系,社会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形式之一,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的主题、工作原则、根本要求使其在社会协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推动统一战线成为发展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新的征程     
倍受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这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熟悉和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人们不会忘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再到即将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走过了辉煌的25个年头,取得了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描绘了这种新体制的基本框架。经过10年…  相似文献   

9.
构建集体协商制度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而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构建面临着劳动力分化、工会不给力、法律规制不到位等方面的约束和障碍。在构建中国式集体协商制度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提高工会覆盖率和战斗力,积极推进自上而下的集体协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集体协商机制的融合,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和经济性罢工的立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漫长历程中,除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外,还有好几届“三中全会”均颇具纲领性意义,比如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本文侧重以十四届三中全会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作为研究视角,主要是因为前者首次正式提出并阐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后者则首次正式提出并阐述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问题。而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下,日本企业与员工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共同分担经营风险、分享盈余利润,形成了一种"利益一致型"劳资关系。但近十几年来,长期的经济停滞迫使企业普遍采用了强制性解雇、短期雇佣和成果主义考核等管理措施,破坏了传统劳资关系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淡化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心,劳资对立的趋势日渐凸显,双方利益由一致逐步走向分化。劳资关系将由"利益一致型"演进为在对立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制衡的"利益协调型"。  相似文献   

13.
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已从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各方面显示出与以往发展阶段不同的特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阶段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指导方针、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而是要适应变化的形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充实不全面的发展观,矫正有偏差的发展观,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既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它对正确认识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病和贫困病,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纳入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轨道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生态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政府对自然、市场、公众和政府自身的生态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当今,部分企业在发展中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剧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社会矛盾,企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着巨大挑战。企业作为社会的基础、市场的主体,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条件.生态文明反过来又可以对前三个文明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十七大报告首次写入"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助于我们确立更加科学、完整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更加均衡、权力受到监督与制约、公民权利更有保障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以及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疆社会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有效控制和引导国有资本存量变现、增量分配、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实行这一制度应当着力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由于涉及众多企业利益调整,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必须有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劳资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中劳方与资方之间存在"劳资关系周期",各周期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对策略.企业应通过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享受收益,增加自身的无形资产,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